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寄生虫》电影是由韩国导演奉俊昊打造的,主要讲述了四个字——“ 阶层分化 ”。

豆瓣评分 8.8 ,好评如潮。

韩国第一部获得戛纳电影节 金棕榈大奖 的影片。

在韩国连续获得票房冠军 长达16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电影能获得如此斐然的成绩,一个核心原因在于,他戳中了当下一个最敏感的问题。

富人家的孩子,出生就带着资源。寒门再难出贵子?

穷人再怎么努力也难达到富人的生活,阶层已经固化了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阶级固化愈发严重

2011年8月,一位做了15年的老师在网上发帖,说近些年成绩好的学生更多来自 富裕家庭

在引发热议的同时,也引来了深思。

2014年7月,超级演说家刘媛媛,在舞台上慷慨激昂演说《 寒门贵子 》。

她说在当下这个社会里, 寒门的小孩想要出人头地,会比父辈那一代更难。

寒门能否出贵子,这关乎你是否有“胜天半子”的决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认为,这句话很有道理。

社会在进步,《寄生虫》里说,现在一个保安的职位,都要五百个大学毕业生竞争上岗。

学历不再是稀缺资源的当下,反而给上层阶级和下层阶级拉开差距提供了机会。

普通人做着 替代性极强 的工作,就是传统意义上的底层工作。

比方说会计专业的本科毕业生,毕业就意味着失业。小企业有低成本方式,大企业则需要高端会计人才。

高不成低不就 才是个人无法突破的首要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上个世纪,拼命学习,拼命工作,总有出头的一天。

而如今,即使你拼命读到博士又能怎样。

前段时间 华为 201万年薪聘请应届博士毕业生的新闻刷爆各大媒体平台。

表面看起来是寒门贵子的奋斗史,但背后是 上百个 同样努力的博士落选,仍然面临工作困境。

现在的阶层分化离不开上一代人的 努力程度

或者说, 离不开改革开放的浪潮 ,经济发展让相当一部分家庭抓住了机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1世纪初期靠房产打破阶级禁锢大有人在

2000年之前,房地产还处在一个 不温不火 的状态,这一阶段买房的人大多是刚需自住或者改善型住房。

纯粹作为投资选择的人还是相当少的。

2000年之后,房产投资能挣钱的意识,渐渐进入了大众眼中。

不夸张的说,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想买房和买得起房,是两码事

当时的传统思路是宁可借钱全款买房,也不会选择贷款。

真正吃到楼市红利的人,恰恰是敢于加杠杆的人。

尤其是在那个工资水平低下,贷款动辄 预支了你未来十几年的收入

在我的视角中,在那个年代背上十五年的贷款,等同于永无出头之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事实上呢,只用几年时间, 城市工资水平翻了几倍不止 。原先的月供越来越 微不足道

不仅如此,房价节节高升,无形中将财富进行了放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今想打破阶级禁锢,一靠认知升级,二靠付出行动

在知道如何打破阶级禁锢之前,先问问自己, 你想打破阶级禁锢么?

想清楚了这个,再继续往后看。

网上很流行的一种说法,叫“ 60后后悔没创业,70后后悔没买房,80后后悔没炒股 ”。

说到根本,这些人压根没想过突破阶级的禁锢,早早地带着一颗“安逸”的心活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想要打破阶级禁锢,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 认知升级

无关学历,这里讲的是思维。

穷人思维 中,是没有投资两个字的,包括钱上的投资,和对自己的投资。

所谓穷人思维,就是 。

这种思维到最后,往往成不了什么大事。

认知升级就是建立投入和产出的概念。每一笔投入,都对应着产出。

只要回报高于投入,就是有利可图,就能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只是有了认知还不够,更重要的是 行动

我在网上听到过太多这类的声音。

“不买房,不背贷款,每个月挣多少花多少多开心,何必给银行打工。”
“我想投资,但是我不知道怎么做,钱就直接放在银行里不好么?”
“互联网浪潮我没赶上,新媒体浪潮我又没赶上,我该怎么办?”

试问,有几个成功迈入更高阶层的人,是在网上问出来的?

又有几个在网上找到了答案,就能取得成功的? 成功都是在不断的试错总结中来的。

没有行动,做出这些无聊的举动,无非就是在网上打发时间罢了。

总之,很抱歉,这篇文中没有迎合,全是真话,但往往 真话很难听

别总想着自己错过了什么,多想想下一个机会怎么把握。

2000年的时候,低价的房子就在那里,你为什么没有为之拼搏。

明明现在投资的方法有的是,操作的手段数不胜数,你却依然一句“没钱”打发自己。

真的是阶层固化了么?还是说,是 你固化了你自己

我们中的大多数人啊,一辈子追求的稳定,也只是“稳定的穷”罢了。

——END——
欢迎关注,私信不迷路。林知房闻带你学房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