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黄笛森/文 王加喜/图

◆ 市政协常委

◆ 2018年重庆十大经济年度人物

◆ 重庆市迪马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年6月,“2018年十大重庆经济年度人物”揭晓,身为迪马股份董事长兼总裁的罗韶颖,成为唯一入选的女企业家。“带领团队累计申报专利139项,荣获重庆市科学技术奖等。在重重压力下,2018年迪马股份实现纳税额24.26亿元,旗下的东原地产荣获当年全国房地产前五十强,为重庆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这是“2018年十大重庆经济年度人物”评委会对罗韶颖的评价。

时常感叹“时间不够用”,让这位谈吐优雅、身材高挑的女企业家练就了走路带风的气质。也正是她带着对城市未来发展的思考洞察,主导落地了“童梦童享”这一填补中国儿童友好型社区空白的社区产品,打造了“原·聚场”这一参与社会自治到社会协理进阶的探索。我们试图通过对话,探寻她的初心。

“可能我的基因里有‘创造’两个字”

出生于上世纪70年代的罗韶颖,是名典型的厂矿子弟。“当年,父亲学的是火炮设计,毕业后在军工厂工作;母亲则是华西医科大学毕业,此后也进入军工厂。”罗韶颖说,她还有个年长4岁的哥哥。在那个年代,她们的家庭条件还算不错。

高中毕业时,父亲软硬兼施,将罗韶颖送出了国。然而,从小就颇有主见的罗韶颖,留学的专业没有听从父亲建议选计算机,“我父母是典型的理科思维,他俩都觉得学文科没有前途,但我文科成绩一直不错,最后折中选择了金融专业”。

1998年从美国留学归来后,罗韶颖先后做了国泰证券投资银行部项目主办、华夏证券投资银行部业务董事。对罗韶颖来说,未来的发展之路有两条:要么在投资银行一直做到高层,要么自己做企业,做到甲方去。

而在此期间,哥哥罗韶宇已开始了创业之路,组建起中奇公司(迪马股份前身),主营防弹运钞车和警用车。

2003年,罗韶颖被哥哥“安排”回了重庆,随即于2004年转入东原地产。至此,罗韶颖高级职业经理人的身份已经转换。

如今“创业者”是罗韶颖给自己的新定位,“可能我的基因里有‘创造’两个字,我很难接受‘就这样也还好’的态度。”罗韶颖说,回重庆后,她刚开始是做投资管理,后来集团尝试做地产时,大家都找不到方向,“我在大学曾学过一门课,就是房地产金融,知道房地产和金融有非常强的关联性,于是想扎到房地产行业里看看,帮帮忙,自己亲身体验一下地产和金融的关系后,再回归投资,结果一扎进去就没再出来。”罗韶颖坦言,虽然在投身地产业后遇到过不少困难,但她从未想过刹车或掉头,一直保持着“兴冲冲往前跑的状态。”

“做温暖的社区活力发动机”

在同事、员工眼中,罗韶颖并非传统意识中的“霸道总裁”形象,她不太有威严感,对比较年轻开放的团队管理趋于扁平化。但是,作为一个创业者,罗韶颖在带领团队创新、奋进上,丝毫不含糊。渐渐,她已为企业注入了创新的基因。

2016年,基于对政策和经济形势的判断,罗韶颖开始带领东原地产团队往三个方向前行,一是拿地,重点是非招拍挂类;二是产品创新,重点是社区“小社会”;三是商业,重点是社区级商业中心。

“原·聚场”就是在这一时期,让人眼前一亮的产品,这也是罗韶颖高度点赞团队的得意之作。

“原·聚场”的诞生,其实和罗韶颖幼时的生活体验密不可分,作为典型的厂矿子弟,她所生长的长安兵工厂,职工有上万人。和那个年代大多数大厂一样,长安兵工厂是“厂办社会”模式,厂里除了各类职工工作单位以外,学校、医院、幼儿园等一应俱全,厂里基本能解决职工一切需要,这也让职工的生活紧密地联结在了一起,全然一个小社会。在这个小社会里,人们的心理紧密程度也非常高,邻里关系非常和谐。

“东原不光是要盖好房子,做好常规的物业服务,还应当是小区、社区活力的发动机。”在罗韶颖看来,“人”是社群核心,“场”是活动承载平台,而小区的地理半径和物理空间,非常适合打造一个这样的“场”。“原·聚场”就是一个开放、温暖、多功能的社群基地,如今在东原D7等全国10余个项目纷纷亮相后,受到了人们普遍的亲睐,但罗韶颖说,和所有创新一样,刚开始推动时,也曾遭遇业务部门的各种“抵抗”。“具体做项目的同事会觉得做这些不划算,既增加成本又影响进度,一开始不能理解它的意义和价值。”不过一旦决定了,不管员工认同还是不认同,罗韶颖都会坚决推行下去。“现在,看到‘原·聚场’备受亲睐,各城市公司都争着要上这个产品。”令罗韶颖更欣慰的是,除了一些同行关注到“原·聚场”,一些分管民生事务的政府部门也纷纷给予了这一产品高度关注,“做产品最愉快的境界就是社会意义和经济价值双丰收。”

同样基于罗韶颖的洞察和坚定,东原早年推出的另一个社区子品牌“童梦童享”,也取得了“双丰收”。“‘童梦童享’其实是一次次和公司女性高管闲聊后,发现大家聊天的主题永远避不开孩子,这方面有很多共性需求和痛点,于是在产品设计上展开了一系列探索。”罗韶颖自豪地说,那时,他们率先创出的“四点半课堂”还远不及现在在业界流行。此后,又通过进一步打造,如今的“童梦童享”着力为孩子提供安全、健康的课外成长环境,已填补了中国儿童友好型社区的空白,东原也因此成为了全国首个儿童友好型社区的标准制定者,获得了业界广泛认可。

“关注老人、小孩的生活品质”

不论是“原·聚场”,还是“童梦童享”,近年来,罗韶颖在带领企业创新发展中,都密切关注老人、小孩这两大群体的生活品质。罗韶颖说,这是作为一名企业家,更是作为一名政协委员所应担负的社会责任。

因此,在今年的市政协五届二次会议上,罗韶颖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和走访调研情况,积极为优化幼儿园资源配置、发展老年康养等建言献策。

针对幼儿园优化资源配置,罗韶颖建议,要逐步引入先进的办学理念与条件,为每一位适龄儿童提供公平而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在对香港和重庆的幼儿园调研后,她发现,香港的幼儿园建设管理经验有值得借鉴之处。比如,将幼儿园分为半日制、全日制、长全日制;幼儿园各项工作在网上公示公开,政府每年对幼儿园进行全方位考察评估打分等。此外,她还建议,要不断加大对幼儿园的财政投入和支持水平,尤其是对中西部地区和贫困落后地区的幼儿园,要加大力度建设,对困难幼儿家庭进行更大力度的资助。

“去年底,我们迪马股份去重庆巫溪县天元乡和中梁乡进行了教育扶贫,升级了教育设施设备,设置了奖学金。”但她认为这还不够,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携手,共同出力。

与此同时,罗韶颖还认为,幼师资源的缺口是当前更迫切需要关注的问题。“应该不断加强幼师教育和培养,对开展幼师教育的师范学校进行免学费、对口就业等支持;不断提高幼师收入水平,完善幼师职称上升通道,加大对幼师的表彰奖励,提高社会地位……”

罗韶颖欣慰地说,这些年在她和其他委员们持续的关注建言下,她已看到教育、养老等领域不断在进步。

虽然每天的工作和生活也倍感压力,常常感叹时间不够用,甚至当谈及近期小目标时,她只能略显无奈地表示就想每天睡够觉,但罗韶颖仍然笃定地表示,“减压最好的方式是把问题搞定,工作就是最好的放松,其他靠心态。”她为事业打拼、为社会尽责的初心使命没有忘记,前进的步伐也不会停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