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随笔

【札记前注:近来乱翻书,常常读史,读的是生命的经历,尽管有些已经成为符号,但经过文字的演绎又会展现出生命的力量来。

某种意义上说,我们此刻也在历史的进程里面,和千年以前的人们所经历的并没有本质的区别,无非生生死死,无非内忧外患,无非一直在追寻理想中的桃花源而不得,无非暗自神伤鬓毛衰,唱一曲满江红,看一夜烟花绚烂,却不知烟花也易冷,孤独的击节拍栏杆,随后沉醉于温柔乡,一觉醒来亦是大天明,周而复始罢了。】

金哀宗发出三道金牌勤王诏书,结果两路被蒙古铁骑灭了,还剩下一路潼关军,这潼关军在成吉思汗眼里是金国的精锐部队,不可小觑,但他忽略了潼关本身是雄关险隘,金兵当时依仗的是地利优势,只要有充足的箭矢和守城的工具,加上粮草充足,兵员不断,站在城上向下放箭扔石头,也不需要什么技术含量。所以当时是高估了潼关军的厉害,窝阔台才兵分三路,绕过此关进攻金国腹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在,潼关军离开雄关,也不敢走大路,因为他们知道蒙古铁骑的厉害,呼啦啦席卷而来,步兵要吃亏的,于是钻入横贯东西的秦岭山脉。然而,行军没有多久,不断有消息传来,都是不好的消息,穿行在秦岭深处的金军,不知道自己是走在救援汴京的道路上,还是走在通向死亡的道路上。蒙军对其是既不战,也不扰,只是一路追随。这时连金军自己都意识到,他们已经完全没有全身而退的可能了,更不要说去救援汴京。

终于,这支被金哀宗寄予厚望的潼关金军。在经历了数十天的饥饿,寒冷,骚扰,煎熬,恐惧,无助之后。他们是彻底的绝望了。当他们从心理上开始崩溃之后,紧接着的便是毫无方向的溃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蒙古军终于等到了机会,乘势对其发动了疯狂的进攻。而这支军队,却再也没有拿起武器与蒙古人一战的勇气。十多万金军,或投降,或战死,或自相残杀,硬生生的被蒙古铁骑的气势给吓死了。

算是金国最后一支有战斗力的军队,一支曾经被成吉思汗铁木真高看的潼关兵马,一支承载着汴京城内君臣期望的救驾军队,就这样以精神崩溃的结果而全军覆没,这个结局令人沮丧,也让汴梁的君臣闻风丧胆。

蒙古人在肃清残余之敌后,挥师扫清汴京外围,一步步完成了对汴京城的合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公元1232年的三月,窝阔台大兵压境,在金国迁都汴京十八年后,又一次将汴京城围了个水泄不通。

这一次的汴京之围,远远不同于金宣宗刚刚迁都的那次汴京之围。那一次,金国的都城汴京虽然被围困,但是金国对于大片国土的掌控力度仍然存在,金国各地的军事力量仍然很强大。

而这一次,金国的有生力量,已经在这半年的三大战役中,被蒙古人围而聚歼。其举国兵力已经所剩无几。此时,金国君臣所能做的只是龟缩在汴京城内,等待着汴京的城破或是弃守之后的逃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就在汴京城旦夕可下之时,窝阔台却留给大将速不台三万兵马攻城,自己和拖雷一行人拔营北返蒙古大草原避暑而去。

这河南的三月天,并不是一个酷暑的季节。窝阔台的突然北返,给了摇摇欲坠的汴京城一个难得的喘息之机。

关于窝阔台北返的个中缘由,我们不得而知。我们所唯一知道的就是,拖雷与窝阔台一起于三月归去,却于六月刚刚到来,一行人还没有回到草原之时,拖雷就病死于北归的路途中。此时,距离他在三峰山一战歼灭金军主力,还不到半年时间。

拖雷正值四十岁的壮年之际,没有在战场上以一个军人的宿命马革裹尸。而是诡异的病死于床榻,这让很多人都难以接受,但历史就是这样的残酷,客观上拖雷已经成了历史人物,不再对现有进程产生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