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文昌庙。原称文昌祠,亦称文昌宫,在县黉学东院。清嘉庆六年(1801年)移建县城文化街路北。现存大殿和西陪房,均3间。大殿与卷棚相连,四面砖墙,殿内梁柱木架,主柱10根,东西长12.6米,南北宽14.25米。现为县医药公司中药库房,院内存重修文昌庙碑2座。1986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6.关帝庙。坐落在县城玉泉街西口路北。始建于明初,专祀关羽,称关帝庙,明后期增祀岳飞,改称关岳庙。清嘉庆年间扩建,前建山门,中修大殿,内祀以关、岳为代表的历代名将,殿后为三公祠,祀关羽先人,改名武庙(与县儒学文庙对应)。汉代以来,历朝名将数十人,皆各立木柱,上书职务、姓名,每岁春秋两祭,列为正祀,例同文庙,并著有祭享礼仪,由地方官按仪致祭。其后,虽有所修葺,亦仅维持原貌。民国32年重修后保有山门3楹,正中为大门,旁两楹各开月窗1个,砖木结构,饰以砖雕,仿古斗拱,下有砖雕螭头图案4个,篆书刻字,按汉印阳文正刻成,书出清秀才邑人刘毓章手笔,署有"中华民国三十二年岁次癸未冬月重修"字样。大门高3.3米,宽2.6米,门楣上嵌石匾1块,中镌"武庙"2字,上款为"民国三十二年冬月",下款"县长刘云亭重修"。书法为颜体,出自邑人芦悦方(字正斋)手笔。大门两旁楹联,上联为"兄玄德弟翼德德兄德弟",下联为"师卧龙友子龙龙师龙友",上楣为"亘古一人",亦出自芦之手笔。大门下为木制门槛,高0.67米,阔与门同,两侧各置一鼓形石枕,高1.33米。山门里为小天井院,东西长6.67米,南北宽数尺。其北为大殿5楹,筑于高台之上,有砖阶10余级可登。殿为九檩八椽,前为拜殿3楹,殿内有供桌,上有龙凤透雕木牌,正中竖写"汉寿亭侯关公讳羽字云长之神位",上面横批:"威震山河"。供桌后为神台,砖筑,中塑关羽坐像,红面黑须,绿袍皂靴,手持《春秋》一卷;两旁为关平、周仓塑像,皆高3米,关白面净须,周豹头环眼,须发倒竖,形神毕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9年后,祭祀废,庙渐倾颓,曾改作染房杂用,1986年3月26日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再加修葺,保持民国32年原状,并增筑围墙,涂以丹色,于大门西另开新门,上书"关帝庙"以名其庙。

7.萧曹庙。在县城内西门大街路北,临街面南,正对着董桥口街。庙西紧靠侯家祠堂。其建筑年代已无籍可考,仅知萧曹庙祭祀的是汉代两位丞相:萧何、曹参。其庙规模不大,是传统性古式一般建筑,有正殿3楹,砖木瓦石结构,起脊叠瓦,东西有厢房,是3间见方的天井小院,门楣上方嵌石,镌"萧曹庙"3字。毁于文化大革命时期,废墟一无所存,旧址为民居。

8.孟姜女庙。在杞县城西7千米葛岗镇张庄西北隅。东汉光武帝时建祠,金末毁于火。明弘治五年(1492年)复建,原有大殿3间,内塑孟姜女和其夫杞梁像。塑像毁于1958年,庙宇毁于1974年,1993年复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庙址面积334平方米。庙院坐北朝南,山门上书"孟姜女庙"4个大字,庄严肃穆,一对石狮端坐两旁。山门内立有3碑,分别为孟姜女庙记、会首名录、捐赠者名录,一座香亭竖立院中,上题"芳草断香终有时,美名千古无尽日。"亭内立孟姜女、杞梁灵位,碑后刻孟姜女故事。后是3间大殿,门上悬着金字"郅笃一天",两侧对联为:"魂归地府乾坤老,名留人间草木香。"走廊东墙嵌清道光年间石碑1块,殿内布局规整,色调淡雅,大殿正中塑有孟姜女、杞梁坐像,安详庄重。神龛左右有江若童题"寒衣未到身先冷,信史犹存血尚鲜。"条幅后墙壁绘万里长城。东山墙壁彩绘有孟姜女送寒衣的情景,萧籁悲凉。西山壁画再现当时民工修筑万里长城的艰辛状况,看后令人心寒悲愤。每年农历十月十五有庙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