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打开朋友圈,看到许多人再度鼓吹“狼性文化”,仿佛“狼性文化”是解决一切发展问题的救命良方,是解决一切团队建设问题的致胜法宝。而与此同时,许多公司的岗位一将难求,企业文化的认同成为了横亘老板和员工们之间的无底深渊。

所谓的“狼性文化”到底是个什么样的文化?

华为的“狼性文化”

“狼性文化”最早可追溯到2004年。在小说《狼图腾》中,人们在狼群的故事里总结出了“狼性文化”:凶狠、残暴、有组织、有纪律、高服从、为达目的决不罢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小说中不可真实感知的“狼性文化”不同,华为作为通讯行业巨头,军事化的管理特征也被冠上了“狼性文化”的名头,许多经营主将华为的管理模式奉为圭。华为的“加班文化”、“垫子文化”、“华为的冬天”帮助华为在技术落后时期,凭借着多做多干多拼的态度一路披荆斩棘后来居上,成为了通讯行业首屈一指的巨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华为取得的硕硕战果,在公布的年报上得到了最好的体现,以2017年为例:实现销售收入人民币6036亿元,同比增长15.7%;净利润为人民币475亿元,同比增长28.1%,平均每天赚1.3亿元人民币。

2017年,华为员工平均年薪接近70万元。当年其发生的雇员费用为1402.85亿元,比2016年的1218.72亿元增长了15.11%。在雇员费用中,雇员工资、薪金及其他福利为1068.51亿元,较2016年增长将近127亿元。此外还有171.55亿元的“时间单位计划”。倘若,华为工资标准保持2016年水平不变,这将为华为省下超过300亿的运营利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华为是真“给狼吃肉”的公司之一,他们是国内最早实现股权激励的公司,从1999年开始,实行全员持股制度。任正非坚持“财散人聚”的理念,自己只保留1.4%的股份,没有机构投资者,其余98.6%的利益都与员工分享。股权共享,多劳多得,公司不是一个人的,而是所有人的,你劳动是为了你自己,为了你的股权分红。这不但能激励新员工不断创造价值,也避免了老员工躺在功劳簿上不思进取。

“画虎类犬”是许多管理者在学习华为“狼性文化”时极易犯的错误,他们过度关注华为的“垫子文化”、“加班文化”这些要求员工自我牺牲的故事,而忽略了华为“狼性文化”之下的奋斗探索精神。华为真正的价值,在于尊重技术、激励创新、激励开拓市场。过去10年,华为累计研发投入达3940亿元。欧盟委员会的数据显示,去年,华为研发所做的投入位列全球第六,高于苹果。因此我们才看到了巴龙基带,麒麟芯片,才有华为在5G领域的领先技术。

任正非在中科大的座谈会上说:“研究失败了就涨工资,成功了就涨级”,言下之意“送死你上,安家费我出,背黑锅我来。”而身边“送死你上,背黑锅你来”的故事总在不断地重复上演,长此以往,团队内部还有谁敢做这只冲锋陷阵的“狼”?

我们身边的“狼性文化”

我们身边有些管理者也热衷推崇“狼性文化”,却只强调其中要求员工奉献牺牲的部分。要求大家要想着多干活,不要想着多拿钱,同时最好团队再来点内斗平衡,不要让一小撮人掌握了公司最多的资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真正的“狼性文化”又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呢?企业主或管理者定下了团队指标,这个指标不鸡贼也不藏猫腻,不会在某个你不经意的角落里有所谓的补充条款进行克扣。团队成员背下了这个指标,没日没夜地奋斗,公司给予相应的支持,到年底了团队完成指标,企业主大方地把钱分了。这就是狼性,捕猎的时候你上,吃肉的时候你来。

你要的“狼”不是我

在闽南语中,“人”恰好与“狼”同音,其实所谓的“狼性文化” 就是“人性文化”,趋利避害是人的本能,而“狼性文化”之所以被曲解误用很大一部分的原因,就是企业主或管理者过分的放大了自己想要获取利益的本能,而缩小了求职者所想要获取利益的本能。

此时团队成员也会进行自我思考,到底我是不是企业所需要的那个“狼”?如果我是,为什么总是吃不到肉,如果我不是,为什么拼搏奋斗的时候我总在冲在最前。思虑之后,有能力的员工也会人往高处走,另择良树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企业主感慨一“狼”难求的今天,部分求职者也毫不意外地发出了你要的“狼”不是我的感慨。当企业主与员工对“狼性文化”的具体认知达成了深度共识之际,团队便才能真正地具备“狼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