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是中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兴起于今内蒙古阴山山麓。《史记·匈奴列传》中记载:“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维。唐虞以上有山戎、猃狁、荤粥于夏末商初被北迁之夏族淳维兼并为匈奴,世居于北蛮,随畜牧而转移。”

可以说,在中国古籍中,匈奴是秦末汉初称雄中原以北的强大游牧民族。从汉朝开始,匈奴便不时地侵略中原边境,汉朝与匈奴互相争斗,足足持续了上百年。匈奴分裂后,南边部分同中原日益亲近,逐渐被汉化,不再视汉朝为敌。而北边部分在汉朝的步步紧逼下,只能西迁。除此之外,匈奴还有一些部分在北方草原中生存繁衍,突厥就是其中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突厥虽然可以偏安一隅,但是,畏惧于柔然汗国的强盛,只能违心地接受他们的奴役,整日里为他们锻造铁器,甘为奴仆。公元546年,柔然汗国遭到敌军的入侵,情况十分危急。土门是突厥的首领,一向对盛气凌人的柔然汗国十分不满。可值此关键时刻,他还是决定同柔然汗国并肩作战。在土门的带领下,突厥兵士奋不顾身地杀向敌兵,终于获得了胜利。

论功行赏的时候,土门自持立下战功,想要迎娶柔然汗国的公主,以此,来与柔然汗国结成坚固的同盟。于是,他兴冲冲地派出了使者,向柔然汗国的君主阿那瓌表达了自己的请求。但是,阿那瓌眼高于顶,一直将突厥人看做是自己的下人。这次,虽然受到了突厥的帮助,但是,在他看来,这本是突厥应该做的。于是,他颐指气使地派遣使者对土门说道:“你是为我打造铁器的奴隶,向公主求婚的话,是你能说的吗!”

土门听了之后恼羞成怒,当场斩杀了柔然的使者。然后,土门宣布与柔然汗国势不两立。为了寻求他国的帮助,土门向西魏请求公主,期盼西魏能够同突厥结成盟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西魏的宇文泰一直想要扩大己国的实力,此时看到突厥主动示好,简直是求之不得。于是,他愉快地同意了土门的请求,将长乐公主嫁给了他。土门迎娶公主后,同西魏的关系日益密切。得到了西魏的帮助,再加上,土门不断地招兵买马,突厥的实力逐渐强大起来。腰杆挺直了以后,土门决定发兵攻打柔然,以报阿那瓌羞辱之仇。柔然见曾经唯唯诺诺的突厥居然敢兴兵来犯,感到十分不屑。阿那瓌更是亲自上阵,想要一举击溃突厥,让土门再次臣服于自己脚下。

战斗一开始,两方便展开激战。但打着打着,阿那瓌便感到不对劲了。突厥的士兵呼声动天,并且像潮水一样源源不断地涌来,根本无法打退。看到昔日为自己打造铁器的奴仆竟然如此勇猛,阿那瓌又惊又惧,不知如何是好。最终,突厥军队大获全胜,将柔然打的落荒而逃。兵败后的阿那瓌很是恍惚,心灰意冷之下,他用自杀的方式终结了自己的生命。从此,柔然汗国一蹶不振,慢慢地走向了衰亡。土门在一雪其耻的同时,也打出了突厥的赫赫威名。

胸怀大志的土门并不满足于攻城掠寨,他决定建立突厥政权,向周围国家证明突厥的实力。于是,土门自称伊利可汗,并把狼作为图腾,以此,来增强突厥人之间的凝聚力。土门的努力并没有白费,突厥政权建立后,整体实力有了质的飞跃。土门去世后,他的子孙英才辈出,将柔然打的不敢抬头。公元555年,土门的后代木杆可汗将柔然残余的势力彻底消灭。公元556年,木杆可汗和西魏一起向吐谷浑发起攻击。胜利之后,两国趁势东击契丹,北逐契骨。

自此,漠北再无人敢与突厥争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北周和西魏同出一脉,突厥崛起之后,并没有忘记与西魏的情谊,木杆可汗仍然和北周保持着很好的关系。保定三年(563年),木杆可汗率领十万突厥精兵和北周大将杨忠汇合,一起向北齐的晋阳(今太原西南)发起进攻。虽然遇到了大雪,没有什么大的收获。但是,两军协同作战,无形之中,使两国的关系更为密切了。随后,突厥又与北周和亲,北周武帝迎娶了木杆可汗的女儿。可是,和亲虽然能够延续两国之间的情谊,却无法将联盟变得牢不可破。

北周武帝宇文邕一统北方后,将扩张的目光慢慢放在了突厥身上。之后,宇文邕决定率兵攻打突厥,以攫取更大的利益。虽然,他死在了出征的路上,并未使突厥遭受什么损失。但是,两国的关系却因此变得越来越紧张了。大成元年(579年),为了缓和与北周的关系,突厥方面的佗钵可汗向北周发起请求,想要迎娶北周的公主。

当时,北周的当权者是宣帝宇文贇。同野心勃勃的父亲不同,宇文贇即位之后便开始肆意享乐,整天在后宫中玩的不亦乐乎,根本无暇考虑北方的事情。此时见突厥方面求情和亲,他才打起精神来,决定将赵王宇文招的女儿千金公主许配给佗钵可汗。不过,宣帝虽然同意和亲,但加了一个前提,那就是:突厥方面必须抓到北齐的范阳王高绍义,以此来作为聘礼。

佗钵可汗听了之后,感到此事太过艰难,于是,并没有同意。最终,千金公主与突厥和亲一事只能暂时中断。突厥方面认为北周虽然同意和亲,但并没有和亲的诚意,于是打算在北周边境并州(今山西太原)制造摩擦,以此来展示突厥的军威。宣帝见突厥方面来硬的,思前想后还是决定将千金公主嫁过去以示友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宣帝自知两国的友好关系断难长久。

于是,他一方面令人准备和亲的事宜,一方面发动太行山东边的民众修筑防御工事。

次年,突厥方面的迎亲队伍到达北周的都城长安,准备迎娶千金公主。此时,北周政局突变,宣帝突然在病中驾崩,朝政大权落到了杨坚手中。国君突然去世,但是,北周还是决定按照约定,将千金公主嫁到突厥。在北周重臣的保卫下,千金公主踏过漫漫黄沙,嫁入了突厥。

其实,杨坚在和亲一事上,还有着自己的打算。在送亲队伍中,他特意派出了自己的亲信贺若谊。起行之前,杨坚嘱咐他,让他用重金贿赂突厥,务必要让佗钵可汗同意捉拿高绍义。贺若谊随和亲队伍进入突厥后,马上对佗钵可汗施以重利,成功地说服了佗钵可汗。

之后,佗钵可汗以狩猎为名邀请高绍义,然后,突然将他擒获。就这样,杨坚如愿以偿地把高绍义关进了长安的监牢中。

另一方面,杨坚开始了对宇文氏一族的打压。

千金公主的父亲宇文招在女儿出嫁后邀请杨坚赴宴,席间想要杀死杨坚。但是,杨坚早已发觉了他的阴谋,宇文招非但没有刺杀成功,反而被杨坚杀害。杨坚见宇文氏的势力已无法威胁到自己,于是,决定登基称帝,废周为隋。即位之后,他还是担心宇文氏会趁机作乱,于是下令对宇文氏展开大清洗。很快,千金公主的亲人几乎全部倒在了杨坚的屠刀之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远嫁的千金公主来说,她不仅没有了故国,还没有了自己的亲人。

建立大隋后,杨坚将国内的所有力量拧到了一起,立志要干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他看突厥逐渐坐大,深感不可不防。但是,此时中原尚未统一,他感到同突厥开战并不是明智之举。于是,他下令修筑长城,然后,在边境陈兵数万以防变故。

北周这边政局突变不久,突厥方面也发生了内讧。

佗钵可汗身患重病,自知将不久于人世,他在病床上对自己的儿子庵逻说道:“哥哥当年没有将汗位传给自己儿子,而是让我当可汗,我即位一来,心中一直很感激他。我知道没有几天可活了,为了报答哥哥的恩情,我决定将汗位传给哥哥的儿子大罗便。”此话一出,突厥顿时一片哗然。很多酋长都以大罗变母亲身份不高为由,对佗钵可汗的决定表示否定。

其中,势力最大的酋长摄图公开支持庵逻,并向佗钵可汗威胁道:如果不让庵逻即位,自己就率部独立,不再遵从可汗的命令。无奈之下,佗钵可汗只好按照摄图说的去做。但是,大罗便见刚要到手的汗位飞了,感到非常生气。他不服庵逻的统治,不断地寻衅滋事制造摩擦。庵逻见凭借自己的实力实在是无法使突厥安定,于是主动将汗位让给摄图,想要离开斗争的漩涡。

摄图坦然接受了汗位,然后,自号沙钵略可汗。沙钵略可汗深谋远虑,他让庵逻、大罗变和玷厥分管一股势力,以此来维护突厥各部的平衡。在他的筹划下,各部不再闹事,突厥在短暂的分裂后再次回归于统一。按照突厥的习俗,沙钵略可汗在继承了汗位的同时,也将千金公主作为了自己的妻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千金公主得知杨坚已经废周立隋,并杀害了自己不少亲人,于是对杨坚恨之入骨。她整日整夜地沙钵略身边哭泣,请求突厥发兵攻打隋朝,为自己报仇。看着身边哭的梨花带雨的妻子,沙钵略对隋朝慢慢有了敌意。再加上,看到隋朝不断在边境驻兵防御,他决定先发制人,率军四十万攻打隋朝。突厥建国已久,其兵锋之利,不是刚刚建立的隋朝就可以抵挡的。

在沙钵略的带领下,突厥骑兵进军迅猛,如入无人之境,打的隋军节节败退。看到突厥大军压境,杨坚急得不知如何是好。此时,一向以智谋著名的长孙晟主动站了出来。他曾经护送过千金公主进入突厥,因此十分了解突厥的各种情况。在他看来,虽然突厥来势汹汹,但内部并非是铁板一块。

比如:沙钵略的弟弟罗侯就一直心怀不满,总想提高自己的地位。其他几位可汗,也总是对沙钵略阳奉阴违,只是为了突厥的安定着想才没有轻举妄动。在他的谋划下,杨坚派遣使者对突厥各部表示友好,并有意地忽视沙钵略,而对其他可汗施以最高的礼节。除此之外,长孙晟还亲自前往黄龙道(今辽宁朝阳)与契丹等部联络,让他们劝说罗侯,使罗侯从突厥中分裂出去。

长孙晟的计策十分有效,突厥内部很快便爆发了争吵。沙钵略一直担心其他人觊觎自己的汗位,此时看到其他可汗受到的礼节都比自己的隆重,更加怀疑他们和隋朝有勾结。他想趁胜南下,一举消灭隋朝,可其他部总是迟迟不肯出击。沙钵略愤慨之余,又听说有人暗中谋划着要分裂突厥。他担心后方不稳,于是下令退兵。

一场浩劫,就这样被长孙晟消于无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杨坚一统中原后,认为突厥不除,始终是隋朝的心腹大患。于是,他令卫王杨爽等人率军北上,兵分八路攻打突厥。此时的隋朝已经南下灭陈,与之前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语。沙钵略想要率军抵抗,但一交手就被隋军的战斗力惊呆了。隋军在中原扫平群雄后士气极旺,正想一鼓作气统一天下。此时见到突厥军队后,更是如猛虎下山一般。

长孙晟此次随军出击,他故技重施,再次离间突厥各部,使突厥在内讧和外患中元气大伤,濒临灭亡。沙钵略见大势已去,只得向隋朝示好。他的妻子千金公主更是上书隋文帝杨坚,请求改姓杨氏,求大隋放突厥一马。杨坚看到突厥已经没有任何威胁,也乐得顺水推舟,改封千金公主为大义公主。

为了表示隋朝的笼络之心,杨坚特意将一件价值连城的翠玉屏风送给了大义公主。公主知道屏风是隋军在陈后主宫中缴获的,她看到屏风后自然而然想起了自己灭亡的故国和亲人,一时间,悲不自胜,情不自禁地在屏风上写下了一首长诗:

盛衰等朝暮,世道若浮萍;荣华实难守,池台终自平。富贵今安在?空自写丹青;怀酒恒无乐,弦歌讵有声。余本皇家子,飘流入虏廷;一朝睹成败,怀抱忽纵横。古来共如此,非我独中名;惟有明君曲,偏伤远嫁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诗将公主的悲痛之情抒发的淋漓尽致,她本是皇室的公主,自幼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想要什么都可以得到满足。不幸的是,她的婀娜多姿和青春妙龄却只能成为维护两国关系的工具。此时物是人非,飘零异国,她又怎能不哀叹呢?

这首诗笔力不俗,所以,流传了下来。诗中有一句“余本皇家子,漂流入虏廷”,不知道公主诗中的“虏廷”指的是突厥还是隋朝,或者两个都指,但是,杨坚却是认为指的是隋朝。杨坚了解到公主的题诗后,意识到公主心中仍然怨恨自己。

他担心公主日后再次煽动突厥来袭,于是,决定置公主于死地。正好此时突厥的突利可汗向隋朝请求通婚,杨坚狠毒地对突厥使者说道:“只要能将大义公主杀死,朕就将公主许配给突利可汗。”为了确保能除去大义公主,杨坚还特意送给突厥四名中原美女。除此之外,长孙晟暗中派人在突厥散布留言,说大义公主曾与人通奸,以此来让公主受到丈夫的猜疑。

当时,沙钵略可汗已死,他的儿子雍虞继承了汗位,号为都蓝可汗。按照突厥的习俗,大义公主的丈夫变成了突利的哥哥都蓝可汗。突利可汗为了自己利益,不断地在哥哥面前进谗言。都蓝可汗本就怀疑公主与人通奸,听了弟弟的挑拨后更是怒不可遏。最终,都蓝可汗举起了屠刀,亲手将大义公主杀死。

杨坚听说公主已死,心中的石头终于放了下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以说,在众多的和亲公主中,千金公主是命运最为悲惨者之一。别的公主,虽然不幸,但是,背后至少还有个国家在支撑着,保证了她们在外国的地位,而千金公主不仅国破而且家亡;她聪明机智,性格坚毅,颇有谋略,其个人能力在浩浩荡荡的和亲公主队伍中,是较出众的,然而仍然逃脱不了凄惨的命运。尤其读到她那首诗,想到她悲惨的一生和极其沉重的人生负担,不能不让人感慨和同情。

但是,从天下格局来说,公主的死亡,是隋朝的重大胜利,意味着战乱已止,隋朝的国力蒸蒸日上,正逐渐成为一个伟大的王朝。

参考资料:

【《史记·匈奴列传》、《北史卷九十九列传第八十七》、《千金公主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