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期一周的2019年数据中国“百校工程”暑期大数据技术与应用教学研修班“简称‘暑期研修班’”落下帷幕,全国四十余所高校近百位大数据领域的学术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相聚于盐城师范学院,利用暑期时间与企业大数据工程师一起,开展大数据技术与应用教学研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具备丰富行业与教学案例的“百校互联平台”提供案例教学支撑,企业工程师担任大数据理论课程主讲,聚焦于大数据技术与应用课程内容的学习。

“百校”联动,共同搭建的校企交互式学习平台

暑期研修班是“百校工程”项目丰富大数据创新应用生态的一项常态化机制设计。“行业应用”“人才培养”“师资队伍”“项目建设”等等产教融合生态建设分支,一直都是“百校工程”项目大数据创新应用生态建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几十所院校的协同联动,打破了“校校”“校企”间教学与行业交流的“隔离墙”,以盐城师范学院“百校工程”基地为线下学习平台,“百校互联平台”为线上学习平台,提升教师在大数据学科的业务能力、教学水平与科研能力,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

盐城师范学院崔刚副校长表示说:“研修班为各区域高校在大数据人才培养交流方面建立起了新的交流途径,同时也打破了校企在行业应用与人才培养的‘隔离墙’。”

初心不忘,回归行业应用与人才培养的产教融合

大数据、人工智能专业建设的一项重难点在于行业应用与人才培养如何实现有机的融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教学实施上,研修班打造“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目的在于培养具备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项目院校的人才培养基于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能力要求,贯彻OBE人才培养理念,以瑞翼工坊的课程形式实施垂直整合项目化教学(VIP教学),研修班的教师回归课堂,带领学生循序渐进的参与项目组,用行业应用实践带动整个教学过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百校工程”基于院校自身具有的教育数据资源开展教育大数据行业应用。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公布由“百校工程”发布的第一期“大数据应用科研项目”,16所入选院校与瑞翼教育一起组成教育大数据协同体,从科研维度、环境维度、生活维度、管理维度以及教学维度五个方面协同开发教育大数据应用产品;

凯里学院的“学生综合素质测评”项目现已实行,通过学生各项综合数据信息,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测评提供论基于数据分析的科学评估。

有学生、教师、企业工程师和专家混编共同参与的教育大数据行业应用项目,辅助基础薄弱的学校提升大数据应用水平,也让学生得到实际行业工作经验的提升。

贯彻“大平台+”战略, 运用“平台化”案例嵌入式教学

此次暑期研修班,是在对以往大数据教学研修的一个总结和更深层次的提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瑞翼教育在往期举办的研修班的经验与成果优化基础上,将更丰富层次的“平台化” 教学案例应用于大数据教学研修,研修班学员更实际贴切的接触行业应用的动态,帮助学员透彻解析大数据理论知识的重难点,并在逻辑结构上建立起完整的知识图谱。

盐城师范学院建成的“百校工程”大数据平台,已成为了“百校互联平台”的重要网络节点,实际的开展大数据行业应用案例的研发分析,理论与实操课程同步开展,及时巩固学员的学习成果,并在实操环节“一对一”指导,提升学员的大数据技术的实操能力。

平台化的形式覆盖大数据课程知识点,在师资培训或者实际教学中,将大大的提高教学的效率与带来教学模式的创新变革。

延伸阅读 “大平台+”战略与“百校工程”之间有何紧密联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提出的“大平台+”战略以产教融合为基础,把更多的企业、学校、科研机构以及学习者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从而形成一个能够打破传统三维空间限制的、无限连接的产教融合新平台,建立起全新的行业创新生态系统。

“百校工程”2.0步入“大平台+”战略,对产教融合的成果提出了更高阶段的建设要求。构建新型的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路径,建立跨学校跨专业协同应用的新策略,打造大数据+人工智能融合平台,不断接入新领域的战略合作伙伴,拓展国际化发展空间,充分发挥互联平台的效能,培育同时面向教育与产业的创新应用生态。

产教融合的道路任重而道远,此次暑期研修班为“百校工程”的建设成果添上了一笔浓重的色彩,未来,基于“百校互联平台”整合的百校教学资源,各区域院校协同联动,不断提升教师教学和科研实力,实现工程能力型人才培养,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专业建设,满足区域经济发展的应用需求,真正取得教育和产业上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