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过了立秋,南宁还是那么热,晚上睡觉的时候,还是能听到蚊子的声音。蚊子可以传播疾病,这在上小学时老师就已经告诉过我们,但是你知道吗?蚊子传播的疾病中有一种叫登革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日下午,南宁市疾控中心发布了登革热疫情风险提示,南宁市登革热进入了高风险季节。

疫情形势

根据中国疾控中心疫情数据,2019 年全球登革热疫情呈持续高发态势。截至8月中旬,国内报告登革热病例数较去年同期上升5.3倍,无死亡病例。广东、云南、福建、浙江、湖南等省份报告病例数最高。国内输入性病例主要来源为东南亚国家。南宁无本地感染病例,但输入性病例(注:指一个人在外旅行被蚊子叮咬后感染,回家后生病)较往年同期明显上升。

什么是登革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登革热是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的,经带毒的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流行有一定的季节性,一般在每年的5~11月份,高峰在7~9月份。

登革热的传播途径?

主要传播媒介为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伊蚊有两个显著的特性:白天吸血和喜欢在小的积水中产卵孳生。两种伊蚊飞行距离都很短,在日出后(7-9)和日落前(5-7)的两个小时是叮咬高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网络配图

伊蚊最喜在小型积水中产卵,往往一小杯水不到十天就能孳生出成百上千的幼虫,因此,防控登革热等蚊媒传染病的最主要的措施就是防蚊灭蚊、切断传染源。

登革热的症状及危害

该病最为明显的一个特征就是发热,登革热的潜伏期一般为3~15天(通常为5~8天),感染登革热后,患者多数以突发高热为首发症状,一两天内体温可升高到39℃~40℃,体温常持续一周不退,可伴有恶心、呕吐、乏力以及严重头痛、眼眶痛、肌肉关节和骨骼痛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网络配图

发病后2~5日出现红疹,初见掌心、脚底或躯干及腹部,渐次延及颈和四肢。个别患者可出现眼结膜充血、鼻子出血、牙龈出血,皮肤下出血等症状,病情严重的情况会出现休克,患者的体温下降、面色苍白、脉搏微弱、血压下降,若不及时进行抢救,很有可能在四到十小时之内死亡,出血情况严重时也可能会发生颅内出血和出血性的休克。

怎么预防?

首先是灭蚊。伊蚊的繁殖需要积水,所以消灭孳生地,清除室内外积水至关重要。并定期开展灭蚊,有效切断登革热等蚊媒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日常预防登革热的措施包括——

到登革热流行区旅游或生活,应穿着长袖衣服及长裤,并在外露的皮肤及衣服上涂蚊虫驱避药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网络配图

如果房间内装置蚊帐或防蚊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网络配图

使用家用杀虫剂杀灭成蚊,并遵照包装指示使用适当的分量;

避免在“花斑蚊”出没频繁时段在树荫、草丛、凉亭等户外阴暗处逗留;

爱护环境,不随手扔垃圾。室外的饮料瓶、食品与物品的包装袋(盒、罐等),如果遇到降雨,就可以成为伊蚊的孳生地;

尽量避免用清水养植植物;

对于花瓶等容器,每隔3~5天应清洗、换水一次,勿让花盆底盘留有积水。把所有用过的罐子及瓶子放进有盖的垃圾桶内。

特别注意

人类对登革热不分种族、年龄、性别普遍易感,但感染后仅有部分人发病。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主要的传染来源。患者在发病前1天至发病后5天都具有传染性。一部分人感染登革病毒后,病毒在血液中存在但不发病,即隐性感染,但是同样能通过伊蚊将病毒传给其他人。

温馨提醒

据悉,目前全世界还没有有效的疫苗预防登革热!!!

如果您具备以下3个条件:

发病前14天内到过有登革热流行的国家或地区;

发病前14天内有可疑蚊虫叮咬史;

出现身体不适,出现发热、头疼、关节痛等症状。

请立即考虑采取以下2项措施:

要及时就医,进行有关登革热的实验室检查,并告知医生外出旅行史,以便早期诊断治疗。

避免病人和密切接触者被蚊虫叮咬以防止进一步传播。

来源:南宁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