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越窑青瓷玉壁足碗

秘色瓷一直被古人认为是五代吴越钱氏的贡瓷。但后来由于没有实物的支撑,人们终究不能知晓秘色瓷的详情。1987年法门寺地宫出土的14件秘色瓷,造型端庄,胎呈浅灰色,细腻致密,釉面光泽晶莹润泽,色如浅色湖水。此时人们才搞清秘色瓷原是一种贡品级的越窑青瓷,在唐代就有专烧这种御用瓷的窑厂,也印证了陆龟蒙“秘色瓷器”的说法,于是有了秘色瓷始于唐代,盛行于五代十国和北宋初期的结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秘色瓷净水瓶

秘色瓷的釉分青和青绿两种,表面无光,类玉。秘色瓷虽然是贡品,民间是不准使用的,不过当时民间也大量生产仿品,生产地区不限于越州,釉色也分深浅两种,与贡品区别在依稀之间,名称也多种多样。所以,秘色瓷是唐代越窑中最佳者,由于大量仿制,流传颇广,也就成了唐代至五代越窑青瓷某类色釉的代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唐 越窑青釉碗、盏托两件

考古发现,上林湖一带的窑址非常密集,有着丰富的历史遗物。唐代开始在此地设立贡窑,专烧贡瓷,应即秘色瓷。

五代时余姚窑十分突出,它生产的秘色器是当时吴越的重要贡品。和唐代产品的主要区别是,五代瓷器的纹饰比较精细、复杂、有刻花、印花、印后刻等工艺。实用是五代瓷器造型的主要特征,同时五代瓷器的设计者也考虑了美观的因素。北宋时期,秘色瓷已成为路府贡物,直到南宋时仍有生产,明人称之为“处州青瓷”。

鉴别重点

釉色为青色或青绿色,表面无光,类玉。

收藏指导

收藏建议★★★

投资建议★★★

寻宝难度★★★★

本文由香港艺术品顾问vpn8864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