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08年光绪年造造币总厂光绪元宝七钱二分银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丙午(1906年)光绪年造户部大清银币“中”字壹两银质样币

在晚清和民国时期,白银铸币发展至顶峰,以机制白银铸币(包括中国自制机制银币和外国银币)等为代表的贵金属币在社会上普遍行用,取代了传统的方孔钱,成为市场上流通货币的主流。近代银币的大量流通,对当时中国的社会和经济发展产生了一定的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10年宣统年造大清银币伍角银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丁未(1907年)光绪年造大清银币壹角银质样币

15世纪时,东方新航路被打通,中西海上交通发达,西方殖民者利用大帆船贸易,使外国银元开始流入中国,并套取大量银锭出口。由于巨额白银外流,银价暴涨,危害了中国的利益,中国的货币制度极度混乱。中国的一些有识之士纷纷提出币制改革建议,极力主张清政府统一铸造银圆。清乾隆统治期间,清政府就开始官铸银圆的尝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宣统三年(1911年)大清银币贰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宣统三年(1911年)大清银币壹圆

清光绪十年,经过近半个世纪的酝酿和争论,政府自铸银圆的问题终于得到实施,我国第一套机制银币由吉林机器局铸成。光绪十二年,两广总督张之洞在广州创建“广东钱局”,并向英国伯明翰喜敦造币厂订购全套造币机械,聘请外国技师。广东省造光绪元宝库平三分六厘银币。光绪十五年始铸机制银币,开地方机制银圆之先河。此后各省纷纷仿效。清政府一度想把铸币权收归中央,但未能实现。与此同时,清政府内部在对银圆以什么为单位的问题上出现了“两元之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北洋机器局造贰角银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北洋机器局造壹圆银币

至清宣统二年,元单位占上风,清廷公布“币制则例”,规定币单位定名为圆,实行银本位,以一元为主币,重库平七钱二分。辛亥革命后,清王朝灭亡。1912年元月,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铸“中华民国开国纪念币”。1914年,民国政府整顿币制,年底,财政部天津造币总厂首铸袁大头银币,并配铸中圆、贰角、壹角等辅币,因而型统一,重量和成色标准,很快风行全国。自1914年至1921年间,铸造量非常大,现存世量巨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北洋造光绪元宝七钱二分银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十九年(1903年)北洋造光绪元宝七钱二分银币

除此之外,各地各省还铸造许多很有特色的银币、银毫辅币。中国近现代银币的铸行,是中西货币文化相互碰撞和相互交融的产物,今天我们可以看到大量的近代银币,品种繁多、蔚为大观,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和研究价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09年湖北省造宣统元宝七钱二分银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洪宪元年(1916年)湖南中华银币开国纪念壹角银币

本文由香港艺术品顾问vpn8864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