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那么一首歌能让你轻轻跟着哼?

有没有那么一些游戏能让你一下子想到童年呢?

翻开《游戏图鉴》的时候,我看到了好多熟悉的游戏,童年的记忆一下子就被唤醒了。感觉每一个游戏里,都藏着自己过去的影子。

《游戏图鉴》是日本奥成达著,图画是由永田晴美绘。

奥成达是日本诗人、散文作家。著有诗集《仙人掌男人》、音乐评论集《爵士三度笠》《深夜小酒馆里的自由论谈》等。

永田晴美是日本插画家和漫画家。大学毕业后专职插画创作,并开始涉足部分漫画领域,其插画作品在日本广受好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封面自拍

书中大约有800多种游戏,分为花草游戏,野外游戏,自然和游戏,传统游戏,手工游戏,书上写的适合是9-99岁人群,但是我觉得1-99岁,都能找到一款适合玩的游戏。书中的游戏,可以让孩子们远离手机和电子产品游戏,省去家长们的很多顾虑。

虽然是日本人写的,有地域差异,但是童年的游戏玩的都差不多,游戏不分国界。

一.小时候,大自然提供了无尽的玩具

在我小时候没有太多的玩具,也没有像现在这么多补习班,没有手机,也不会上网,那时候父母为了生计早出晚归,无暇顾得上我们。我们放学后自己做完了作业,就会和邻居的小伙伴们一起玩耍,跳绳,跳皮筋,跳房子,弹弹珠,舞花弄草,手工做陀螺,抓沙包,在河边扔石子等等,这些游戏在《游戏图鉴》里也能找到,看到它们呈现在纸上,回忆涌上心头,真的特别亲切。那个时候,小小的我们在整个村子里跳来跑去,直到炊烟袅袅升起,各家的父母喊我们回家吃饭,我们才离开。

小时候,老家的田里种了很多红薯。因为那时候不像现在有那么多东西玩,所以很多植物都可以成为玩具,就像红薯藤,我们几个女孩子将红薯藤拿在手里,“啪”一声折一根下来,左折一下,右折一下,脆脆的梗就一截截的,中间还有皮“藕断丝连”,像是长长一串“耳环”或是“项链”,可以挂着臭美,一玩就是一下午。就像书里画出来的一样,看到这个游戏的时候,真的是有点喜出望外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书中内容自拍

二.长大后,带着孩子一起玩游戏

长大后,我成了一名英语老师,在上课的过程中,经常会思考如何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如何将枯燥的知识讲得有趣,游戏活动也成了我跟孩子们打成一片的途径。

所以平时我给孩子们上课的过程中也常常穿插着游戏,在课上玩击鼓传花的游戏,讲oi发音的时候,当场从包里拿出coin(硬币),在桌上旋转,趁coin倒下前用手捂住,让孩子们猜正反面,边玩游戏边记单词。

讲解新句型的时候,我一个人站在讲台上,和所有孩子一起玩石头剪刀布,输的孩子回答问题,从而检测孩子的学习情况,比起直接点孩子起来回答问题,会轻松很多。当然了,还有其他很多游戏都可以用在课堂上。

游戏也是孩子学习如何与人建立亲密关系,甚至如何与别人重归于好的方式。孩子们被分到一组,在一起学习的过程中,互相帮忙,下课的时候,会看到孩子们一起分享吃的,即使是新来的孩子,也能很快地熟络起来,甚至还会听到孩子对其他孩子说:”下节课你回答问题的声音要大一些呀,咱们多拿一些分“。

有时候,当孩子们两个组因为比分发生争执时,最简单直接的解决办法是:剪刀石头布。孩子们也能欣然地接受结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书中内容自拍

三.大自然游戏之于孩子,就像水对于鱼儿一样重要

不上课的时候,有家长会跟我发信息:“老师,我们家孩子太爱玩了,每次放学回家就想出去玩,跑来跑去,吵吵闹闹的,作业写起来也不认真。”

“老师,Jason他回家贪玩,有时候一块纸片他都可以叠来叠去弄半天,还听到他嘴里一直在碎碎念,学习也不见他很认真积极”。

“老师,Lily玩心太重了”

在很多在家长们的心目中,孩子爱玩和玩游戏这件事,就像古训所说的“玩物丧志”。他们期望看到孩子随时随地都在学习的画面。

我在学校也见到过这样的场景:到了放学的点,家长来接孩子,如果孩子在一旁安静地看书,家长一般也不催促孩子,反而还会安静地等孩子看完。家长说:“不着急,让他再看一会儿。”

如果正好是看到孩子在和自己的伙伴们在玩游戏,家长的态度就明显有了不同,催促孩子赶紧收拾回家,有时候孩子说:“妈妈,我还想在玩一会儿。”,家长不耐烦的说:“还没玩够啊,回家还得写做作业,赶紧走!"

其实孩子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在玩的过程中也有很多好处:

第一,孩子在外面和伙伴们一起玩,实际上也是在用自己的方式锻炼身体,肌肉和骨骼通过运动受到一定刺激是可以促进生长的。

第二,别看孩子小,他们也有自己的圈子,他们会喜欢跟谁玩,不爱跟谁一起,出去玩的时候也是成群结队的。孩子在跟其他小朋友玩的过程中就会有互动,这个互动过程中,社交能力就会逐渐得到提升。

第三,在玩耍的过程中,培养了孩子的专注力,孩子沉浸在边玩边碎碎念的过程中,是身心合一的状态。深入研究人类智力和创造力的著名作家约瑟夫·切尔顿·皮尔斯认为:“玩耍是通往幸福童年和辉煌成年的康庄大道,孩子们在玩耍时不会像成年人常做的那样,手里做着一件事,头脑里想着另一件事,而嘴里说的又是另外一件事。他们沉浸在游戏世界里,边玩边喃喃自语,完全做到了身心合一,通过这样的练习,他们学会了专注和一心一意。”

大自然给孩子们提供了很多玩具,能调动孩子的各种感官器官,学到很多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两三岁的孩子都会背《悯农》,“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我们也曾多次教育孩子不要浪费粮食,要珍惜粮食,可效果又如何呢?没有自己亲身下田去体会过种植水稻,怎么懂得珍惜呢?

之前在《爸爸去哪儿》的综艺节目里,老爸们带孩子稻田里捉鱼,获得了很多网友的点赞,他们的家庭条件都很好,还能让孩子站在泥水里玩,有的家长看到孩子身上沾染了尘土,都会急得大喊:“太脏了,别踩泥巴。”

游戏是所有小孩都很喜欢的,在物质匮乏的年代,那个时候没有电子产品,我们在田野追逐蝴蝶,在溪水里抓小鱼小虾,在树林里摘蘑菇...我现在想想也很快乐。

现在科技发展的年代,很多家长担忧电子产品游戏对孩子的伤害。那《游戏图鉴》这本书给您带来了福音,800多种游戏,相信孩子们会找到找到很多他们喜欢做的事情,可以让孩子远离电子产品,还能玩得不亦乐乎。他们在大自然中收获的童趣,远比算对了几道奥数题、塑料玩具、电子游戏要丰富多彩,记忆也会更加深远,多年后都会成为一段抹不去的美好回忆,足以温暖孩子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