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晚上,侄女过来我们家,她是今年的高考生,考到了好成绩,也如愿的堵上了她的报考学校,所以过来吃个饭庆祝一番。

聊起侄女的大学,我们都问她最后是怎么选到这个学校的,侄女很开心的谈了很多她先是找到专业,再从专业挑学校,然后再继续查该学校的各大论坛,加入论坛后问师兄师姐学校的情况,综合了总总,侄女最后决定报考这个学校。

听完侄女的条条逻辑,我们都十分感慨侄女的独立自主,侄女知道自己要什么,也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然后就为之争取。而父母只是在一旁,看着女儿的选择,并尊重女儿的选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让我想到之前在微博上看到一个“母亲藏起高考女儿身份证”的新闻。

同样是高考生的母亲因为舍不得孩子离家太远去读书,竟然藏起了孩子的身份证,想着这样就能把孩子留在自己身边。导致孩子最终没办法报考大学,为此孩子十分痛苦。

还有一位学医的母亲不顾孩子的反对,执意就把儿子报考的志愿修改成中国医科大学。高考分数线出来后,孩子的分数没办法考上医科大,但儿子原先报的大学,其实是够分数可以报上,却因母亲的修改导致他无法上该大学。因为母亲的一意孤行,最后让他竟然无书可读,最后只能选择重新复读。

很多家长都把自己的人生栓在自己的孩子身上,但他们却从未发现,这样用‘爱’的名义把孩子栓绑已经让孩子失去独立自主的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去年一封写给自己父母的万字书信,信中儿子渴望得到“主权”,而他的父母不愿意,或者是从没有意识到儿子的需求,事无巨细都在控制儿子。儿子在多次沟通未果后只能选择逃避。

在儿子的内心,父母的行为并不是对他的爱,即便是爱,也是他不愿意接受的,那种“必须听我的”,那种“你的一切都是我赋予的”等思想让他感觉自己并不是为了自己而活。

但好在儿子一直在努力自救,他向心理医生倾诉了6个小时,多次想要对家人直抒胸臆,但坦诚沟通却得不到期盼的回应。他过去二十多年能骗得了父母,却永远无法骗得了自己。从小到大的乖孩子的他内心却是另一个面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无声告白》里伍绮诗是这样说的:“父母越是关注你,对你的期望越高,他们的关心像雪一样不断落到你的身上,最终把你压垮。”

“为了养你,我耽误了事业,不然现在早评上职称了,可你还那么不争气。”

“我身体这么不好,全是为你操心,给你气的!”

“爸妈养你有多不容易,你可不能辜负我们,将来可要记着报答我们!”

这些话,看起来都特别的言犹在耳,平时多少家长总是喜欢把这样的话挂在嘴边,他们可能是真的付出自己所有心血在自己孩子身上,从小时候的换尿布,到长大的“百依百顺”,但他们忽略了说这句话给孩子带来的压力。

这些话听久了,孩子会开始想逼自己一把,努力做到父母的要求值,他们努力就是为了达成父母的‘愿望’,从而他们开始忘了自己到底要的是什么,他们所知道的就是,不要让自己的父母失望。

纪伯伦曾说: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他们在你身旁,但却并不属于你。

但很多父母却忘了倾听孩子的声音,进而尊重孩子的决定。父母更多时候应该是站在一旁,看着孩子的成长,参与他的成长,但不干涉他的想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