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有晒书的习俗,目的是保护书籍。8 月20 日,“相约冀图共赏古籍之美——河北省首届晒书节”活动在河北省图书馆启动,让这一传统回归大众视野的同时,晒出公藏和私藏的古籍珍品62 部,既有河北省图书馆的镇馆之宝,也有人称“一页宋版一两黄金”的宋刻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8月20日,记者在河北省图书馆A 区四楼地方文献阅览室看到,本次晒书节堪称“阵容豪华”,参加活动的除了河北省图书馆,还有河北博物院、河北大学图书馆、石家庄市图书馆、武安市图书馆等古籍收藏单位,此外石家庄部分私人收藏家也积极助阵,汇聚公藏和私藏的古籍珍品62部。

“选在暑假期间举办晒书节,希望在社会上大力倡导读书、藏书、用书的良好风尚,引导更多的读者认识了解古籍,从而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河北省图书馆馆长李勇介绍说,汉、晋时期民间就有晒书的习俗,这是古人保护书籍的重要手段,和在太阳底下晒衣被不同,书籍的“晒”,其实是放在阴凉处通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悉,河北省首届晒书节有三项内容,一是以展览形式开展的“晒藏品”,河北省古籍保护中心组织各收藏单位和私人藏书家,提供珍善本古籍参加晒书活动,以书会友。二是“晒成果”,通过举办古籍保护成果展览、文创产品展览,展示中华传统文化魅力。三是“晒技艺”,活动前两天在现场举办古籍修复技艺展示、碑帖传拓技艺展示活动,引导大家关注古籍的保护和修复。

比32 开本略小的竖长形的小册子,有梅花纹镶边,竖写的毛笔字清秀端正,这就是河北省图书馆古籍收藏的镇馆之宝《崇厚使法日记》。省图特藏部主任、省古籍保护中心办公室主任苏文珠告诉记者,崇厚于清朝同治时任通商大臣。1870年震惊中外的“天津教案”发生后,英美法等七国联合向清政府抗议,清政府派崇厚为钦差大臣赴法“谢罪”,其间他手写的日记结集为5册《崇厚使法日记》,时间起于1870年12月2日,止于1872年2月9日。值得一提的是,崇厚出使法国期间了解了巴黎公社起义的一些情况和背景,日记中涉及巴黎公社起义的有20多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都说“一页宋版一两黄金”,本次晒书节就有两册“宋版书”。其中一部《通鉴纪事本末四十二卷》由石家庄私人藏家王先生提供,南宋袁枢撰写,是宋宝祐五年(1257)赵与筹刻本。记者看到,这部“宋版书”大约杂志大小,页面黄褐色,字体工整秀雅。王先生说,如今的宋元古籍基本都是国家一级文物,这部《通鉴纪事本末四十二卷》已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通鉴纪事本末》是汉民族第一部纪事本末体史书,从“三家分晋”写到“周世宗之征淮南”,“这个刻本是典型的宋版书,大开本、黄麻纸,字大如钱。今天我们常说的宋体字就来自宋版书。”宋版书印刷多用皮纸和麻纸,纹理坚致有韧性,版式疏朗雅洁,“古籍纸张寿命比现代书籍用纸长多了,这本宋版书有将近千年的历史。”

石家庄藏书家赵无双在圈内颇有名气,他是中国古籍保护协会会员、民间古籍收藏工作委员会委员,专注古籍收藏30 多年,收藏各类古籍一千余部。此次参加河北省首届晒书节,赵无双带来了不少宝贝,其中《大宋高僧传三十卷》是元代杭州路余杭大普宁寺刻普宁藏本,是他收藏后首次向大众展示。该藏本有关于正定的记述,石家庄人可以仔细看看。

据悉,本次活动为期5 天,至8月24 日结束,免费向公众开放。

(燕都融媒体记者 杨佳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