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三代的景德镇官窑产品装饰种类十分多样,其品种主要包括青花、釉上彩、色釉瓷器,其中釉上彩包含有五彩、黄彩、红彩、绿彩、蓝彩、黑彩、金彩;珐琅彩、粉彩、斗彩、素三彩;色釉瓷器包括红釉系列:郎窑红、霁红;仿宋代汝官哥钧釉、东青釉、胭脂水、紫金釉、乌金釉、珊瑚红、孔雀绿、瓜皮绿、秋葵绿、天蓝釉、霁蓝釉、紫釉(又名茄皮紫)、茶叶末、铁锈花等。清三代的众多官窑颜色釉陶瓷品种中,有些始于明代,清代只是加以继承和发展,如蓝釉、黄釉、绿釉、紫釉和酱色釉等,有些属于将明代早期流传但后期失传的工艺技术重新发掘创新的,如郎窑红、豇豆红等,也有一些纯属清三代景德镇官窑的新创,如胭脂水、乌金釉、天蓝釉、珊瑚红、秋葵绿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雍正 金釉盤

清康熙时期,皇帝致力恢复景德镇御窑发展,创新品种涌现,名冠后世。金釉为其中名贵品种,其制作工艺繁复,先高温烧制白瓷,于器面涂刷金粉,再置低温窑炉烘烧成器。雍正年间,承前朝遗风,延烧金釉名品,惟成品更为精致华丽,甚为珍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康熙 豇豆紅釉太白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太白尊烧制臻绝,红釉发色匀实鲜亮,诚难得佳品。因铜红属性不稳,豇豆红釉丽色难求,为文房八大码专属,乃康熙朝组瓷之经典。

明初以降,铜红色釉便无工匠问津,直至康熙年间方见复烧,并有所成。据林业强等学者近年研究,豇豆红釉器制于康熙初年臧应选督造期间。1681年,臧应选调至景德镇督导窑厂重建并任督陶官。为驾驭铜红呈色,相信艺匠先以透明釉作底,以竹管吹釉,最后再次罩釉烧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康熙 瓷胎漆地嵌螺鈿「送賀賓客歸越」詩意圖筆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笔筒上之题诗,句出唐朝诗仙李白(701-762年)写予故人贺知章(659-744年)之赠别诗〈送贺宾客归越〉:镜湖流水漾清波,狂客归舟逸兴多。

康熙帝热衷艺文,喜标新创异,笃使瓷艺推陈出新,本品可见一斑。嵌螺钿漆艺早于唐代已有,精耕细作,宋元而兴。本品漆艺,创新之技,时有大臣郎廷佐(1656-1668年),总督造办处二十七作,于十七世纪始创此门。迦纳爵士于其著作中曾指出此为中华漆技发展之终章,见迦纳爵士,《Chinese Lacquer》,伦敦,1979年,页259。瓷胎罩施层层黑漆,镶嵌螺钿,后而贴金洒银。艺匠于器上巧施金银粉末营造透视效果,有别于一般以锦地填补空间,促使纹饰更具画意。

紫禁城宫廷作坊相互毗邻,艺匠时有交流,互相借鉴艺术风格,故时有两艺合于一器之臻作出品。此笔筒以瓷为胎,施漆为饰,嵌贴纤细,精巧至极,或因此尤为稀见。罕例参见尺寸较大之笔筒,径较宽,售于纽约苏富比1985年6月5日,编号142。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雍正 灑藍釉白花花卉紋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其蓝釉地留白,及中心绘饰一朵大型花卉的构图设计来看,此盘的模仿原型应是源自宣德时期。这种原例可见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并录于《明代宣德官窑菁华特展图录》,台北,1998年,图版193。明万历年间创绘、中央饰四朵花卉的设计在图案上更类近现拍品图样,一例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录于《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青花釉里红(中)》,上海,2000年,图版195)。

以施釉技法而言,雍正年间对早明设计的模仿可谓唯妙唯肖,正如一件刊于陆明华,《明代官窑瓷器》,上海,2007年,图版5-33,属上海博物馆所藏之雍正作例。与万历盘以一般钴蓝釉下青花作留白绘饰不同,宣德作例及上海博物馆的雍正盘,皆在白釉上施一层均厚深蓝色釉,其中的氧化钴已溶解。现拍品上的蓝釉更是以覆盖细纱之竹筒吹洒上色,形成如此细致的洒蓝效果。

本文由香港藝術品顧問vpn8864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