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色瓷是指唐代越窑青瓷中高等级的精品,所谓“秘色”,即指珍稀、供御品之意,是进贡朝廷的一种特制瓷器精品。它的胎泥比一般的瓷器要更细腻纯净,致密度也很高,釉色十分莹润肥厚,达到了如冰似玉的效果。唐宋时期的许多诗歌、文献中描写其十分优美,便引得人们去考证、猜想,以至于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说法,由于秘色瓷的存世量极少,也就越发加剧了这种瓷器的神秘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出土的秘色瓷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出土的秘色瓷盏

秘色瓷的基本特征

秘色瓷器胎质细腻纯净,完全不见普遍青瓷上的铁锈点等杂质,气孔亦似乎不见;釉色呈天青色,施釉均匀,釉面莹润肥厚,部分器物略呈乳浊化,达到了如冰似玉的效果。均施满釉,部分器物底部垫烧部位在施釉后再行刮去,以方便垫烧,此类器物的外底一般较大,如玉璧底碗、枕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陕西省扶风县法门寺塔地宫出土的秘色瓷净瓶

唐五代时期以素面占绝大多数,以优美的造型与莹润的釉色取胜。少量器物偶见有纹饰,且多位于小盏、小盒子等较小型的非主要器型上,八棱净瓶、钵、碗等器物则基本为素面。部分器物发现有单字款,一般位于器物外底的一侧,均刻画得相当规整,有“二”、“大”、“六”、“公”等。

北宋时期则流行细线划花装饰,有龙纹、凤纹、各种禽鸟、花卉以及人物等,细条流畅,构图严谨。

烧造地点与主要烧造工艺

秘色瓷主要的烧造地点是唐宋时期越窑的核心区域上林湖,尤其是以后司岙一带的窑场最为重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使用瓷质匣钵装烧的秘色瓷盘

秘色瓷的出现与瓷质匣钵的使用密切相关。瓷质匣钵的胎与瓷器基本一致,极细腻坚致,匣钵之间使用釉封口,以使在烧成冷却过程中形成强还原气氛而使瓷器呈现出天青色。因此瓷质匣钵及由此带来的秘色瓷生产,当是以后司岙为代表的上林湖地区窑场的重大发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浙江省慈溪市上林湖后司岙窑址出土的瓷质匣钵与秘色瓷净瓶

器物一般主要直接放置于匣钵内,少部分在器物与匣钵之间使用垫饼垫烧,垫饼亦为瓷质,垫饼与器物之间以及垫饼与匣钵之间使用泥点间隔,泥点小而密集。瓷质匣钵主要有直筒型、钵型匣钵、筒型、喇叭型、M型等,亦有匣钵盖和覆烧用匣钵圈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浙江省临安市吴越康陵出土的秘色瓷罐

越窑秘色瓷的兴盛时期

从上林湖后司岙窑址的发掘情况来看,至少在唐代的“大中”年间前后开始生产秘色瓷,在“咸通”年间前后秘色瓷占相当比例,在“中和”年间前后则达到了兴盛。这一过程一直持续到北宋早期左右,在北宋中晚期质量下降。因此秘色瓷的兴盛时期应该在晚唐-五代-北宋早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浙江省临安市吴越康陵出土的秘色瓷盆

文本由香港藝術品顧問vpn8864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