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爱不只是人所独有,几乎所有动物都具有。而且,母亲的巨大功绩是让后代成功,母爱的价值得到升华,但是也不乏一些母爱会让后代沉沦。科学,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人文社会科学都一直在试图在提供解释。

西班牙《阿贝赛报》网站援引发表在美国《科学》周刊上的一项研究称,生命初期得到的关爱会以一种不可思议的方式改变我们每个人。由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特雷西·贝德罗西安(Tracy Bedrosian)团队进行的这项研究发现,如果母鼠舔舐和亲昵幼鼠的时间较长且较频繁,幼鼠大脑中海马体的L1基因复制数量就会较少,而受母鼠关爱较少的幼鼠的L1基因复制数量则较多。而且,得到母鼠更多关爱的幼鼠L1基因甲基化程度明显高于另一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L1基因即跳跃基因(又称转座子),它们会从基因组中的一个点移动到另一个点。早在2005年,其他研究人员发现,L1基因会进行复制并移动到基因组中的新位置,从而影响神经细胞的发育过程。海马体是大脑中负责情绪和记忆的部分,现在贝德罗西安团队的研究发现,母爱能让小鼠大脑海马体神经元发生变化,说明更多的母爱可以让后代获得更好的智力,这是典型的母爱让后代更具有竞争力也更容易成功的生物学基础。

尽管这个研究并没有说明母爱与L1基因变化并具体影响后代的机制是什么,但这一研究结果支持有关幼年环境和经历会影响人类大脑发育的观点。而且,结合此前研究结果更为显著的其他研究可以知道,母爱多一点,孩子的成功率就更高一些。反之,没有母爱,有些孩子甚至不会长大成人。例如,孤儿院的一些孩子什么都有,但是没有母爱,没有人爱抚他们或与他们交谈,最终会莫名其妙地死去。

2004年,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的神经学家迈克尔·米尼(Michael Meaney)对小鼠进行研究,在小鼠出生的20天时间内,一些母鼠对小鼠经常舔舐和抚触,另一些母鼠对小鼠较少舔舐和抚触,前者被标记为高LG(舔舐/抚触)组,后者被标记为低LG组。当幼鼠长到20天大的时候,研究人员对它们实施断奶,并与母亲分开,结果两组小鼠表现出了不同的性格特征、行为方式和成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低LG组小鼠比较,高LG组的幼鼠更擅长在迷宫中找到出路,更善于与其他小鼠交流(优秀的社交家),更富有好奇心,更自信,而且攻击性较低;同时它们有更出色的自控力,更健康,而且更长寿。换句话说,能得到更多母爱的小鼠在成长后,智商、情商都更高,也更容易成功。

母爱的不同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差别,原因在于,小鼠从一出生起就会感受到环境的压力,如声音、光线以及研究人员做试验时对它们的干扰,这些环境压力会让小鼠体内的紧张激素持续上升,身心一直处于应激状态,紧张不安、焦虑,甚至恐惧。但是母鼠的舔舐和抚触会抑制紧张激素的大量分泌并使得紧张激素长时间处于正常或较低水平,因而有助于抵消幼鼠的焦虑,让它们心平气和,感受到安全和满足。

小鼠的生长当然不能简单地推论到人类,但是,在母爱与孩子的成长、成功上面,极为相似。当很多人都在批评原生家庭是一个伪命题之时,还是要看到,原生家庭的确有不同,有较好的,也有较差的原生家庭,衡量的标准之一是,有没有和有多少母爱和父爱,以及这种爱是如何表达的,如果表达不当,即便有浓浓的母亲和父爱,也有可能成为非爱,会让孩子感受不到爱,反而认为是恨。这便是较好的原生家庭与较差的原生家庭的区别。

母爱的体现当然有很多共性,例如,母爱最大的体现就是无论孩子什么时候回家,都会为他们做上可口和美味的饭菜。但是母爱也有差异,最大的差别是,是否训斥、责骂,甚至咒骂和体罚孩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鼠没有语言,只能靠舔舐/抚触的行为来体现有无母爱和母爱的大小。但是,人类有语言,语言体现为母爱,有时并不比一桌母亲做的香到沁入心脾的饭菜差,甚至还更能体现母爱,因为,语言有更大的安慰、鼓励和激将作用,是抚慰心灵创伤的灵丹妙药。无论孩子有多大错误,和颜悦色地批评,温言温语地解释,好言好语讲道理的母亲,要胜过训斥和怒骂甚至打孩子的母亲,尽管后者也是在表达母爱,但在孩子看来却是羞辱,是对自己的痛恨和愤怒。

4月17日晚上,上海卢浦大桥上,一位17岁的男孩就是基于这样的认知,突然从车里冲出来,在妈妈的眼皮底下,跳桥身亡。这名男孩是因为在学校和同学发生矛盾遭批评后,妈妈开车带他回家,在途径卢浦大桥时,情绪失控的妈妈不顾滚滚车流和危险,把车停在了高架桥中间,下车去训斥和怒骂坐在后排的儿子。

即便此事孩子也有责任,而且如果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强不会跳桥,但是在训斥孩子时,本身夹带的愤怒情绪也会通过激烈的言辞、声调和体态传染给孩子,不只让孩子气愤、发怒和暴躁,而且也自然而然地习得了这种生气和争吵方式,以此来回怼父母、家人、同学、教师,以及未来的同事和老板,即便当了老板,也会用这样的方式对待下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不只是在言语上可以体现母爱的差异,在行为上也可以体现母爱的差别。如果是一位强势的母亲,就会凡事母亲说了算,母亲严密监视孩子的一举一动,对其行踪和行为了如指掌,孩子的一切活动得向她汇报,每件事每项行为都要事前得到许可,以及对孩子的生活盲目指点,横加干涉。

现实中这样的强势母亲很少,反倒是强势父亲多见,训斥、打骂孩子的大多是父亲,尤其在中国,人们的行为方式大抵如此。也因此,一个家庭,孩子在心理和行为上总是与母亲亲近,与父亲疏远,有什么事总是先与母亲吐露和商量。一个很明显的现象是,孩子进家总是会问,我妈呢,去哪儿了,不问父亲。

尽管母爱是深沉的伟大的超越一切的,但是,在感恩的时候还是要看到,没有母爱和缺少母爱固然会让人难以成功,但是,母爱表达不当,也可以让孩子以为那是嫌弃、厌恶和憎恨,哪怕总是把“别人家的孩子”挂在嘴上,也会让自家的孩子自卑和沉沦,难以在长大成人后获得事业的成功和家庭的幸福。

参考文献

1.Bedrosian, Tracy A.,Quayle, Carolina,Novaresi, Nicole,Early life experience drives structural variation of neural genomes in mice,Science,359(6382):1395-1399,March 2018

2.Weaver, Ian CG, et al. Epigenetic programming by maternal behavior, Nature neuroscience 7.8(2004): 847-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