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知乎上有个很热度很高的问答:

“为什么大多数人宁愿吃生活的苦,也不愿吃学习的苦?”

很多人回答了这个问题,有感悟,有无奈,也有后悔。

知乎的高赞回答是:“生活的痛苦使人麻痹,学习的痛苦让人清醒。”

生活的苦难可以被疲劳麻痹,被娱乐转移,无论如何只要还生存着,行尸走肉也可以得过且过,最终习以为常,可以称之为钝化。

学习的痛苦在于,你始终要保持敏锐的触感,保持清醒的认知的丰沛的感情,这不妨叫锐化。

生活的苦大多是可重复性的

人的适应能力非常强,持续地经历同样的苦时间久了,痛苦的体验和效应会逐渐减弱,让人进入习惯性无助的状态。

这种状态虽然不是特别舒服,但久而久之也不会特别难以忍受。

但是学习的苦是非重复性的

学习的内容往往是循序渐进,不如生活的痛苦那样重复,所以你无法进入麻木的状态,而是需要不断面对新的知识和学习目标,不断的进行挑战。

前者可以通过眼前的娱乐来自我麻痹,让自己对痛苦的感知渐渐丧失。

而后者却只能在长久的学习积累中,慢慢感受到知识带来的好处和力量。

生活的苦,学习的苦。

一个是眼前伸手可得的欢愉和快感,一个是延迟满足感的精进过程。

毫无疑问,大多数人会选择前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毕竟这个世界愿意主动给自己找罪受的人总是少数。

我们大多数人一定有这样的体验:

我能“坚持”晚睡,却不能坚持早睡;

我能“坚持”打游戏,却不能坚持学习;

我能“坚持”胡吃海喝, 却不能坚持健身,管理好自己的身体。

......

我们通常认为前者缺乏自律,后者更自律。

我们知道坏习惯的弊端,也知道好习惯的可贵,我们也在自己都看不惯自己的时候挣扎一下,一次次下决心要早睡、学习、健身......可毫无例外地,坚持不了多长时间,我们就会被打回原形。然后再等着下一次循环的到来。

这个怪圈把大多数人套得死死的,循环往复好多次后,一部分人倦怠了,起初的羞愧、焦虑、自省变成了所谓的“看开” “今朝有酒今朝醉”。我们会越来越轻易地原谅自己,并且认为应该对自己“好一点”。

其实“好”与“不好”,显而易见,只是我们选择了逃避,选择了自欺欺 人。但怎么可能一直装睡啊,与其等别人抽醒自己,为什么我们不选择主动醒过来呢?

相较于坏习惯,为什么好习惯更难养成?

安逸享乐的欲望希望马上得到满足。

坏习惯通常能即时满足人们贪图安逸的欲望,而好习惯却需要较强的自我约束力。

很多人习惯晚睡。即使没有工作,也会看电视、玩游戏到深夜,以至打乱作息,却美其名曰工作太辛苦,要劳逸结合,要“善待”自己。生物钟的自然规律已被他们抛到脑后,休闲娱乐才是他们每天作息时间表的最后一项,完成它,才觉得没有亏待自己。

而早睡的好处即便坚持了一段时间,对部分人来说其效果也不明显,所以他们会觉得坚持早睡与否不是一件特别要紧的事。

玩游戏也同出此理。一盘游戏时间不长,输赢我们能立刻痛快地体会到,游戏精确的奖惩机制很好地刺激着玩家的兴奋点,让玩家欲罢不能,于是我们不玩到天昏地暗,是舍不得下场的。

而学习的成效来得相对慢了很多,孤军奋战的孤独,方法不科学导致的弯路,比较带来的失落,少得可怜的成功体验让我们对学习忘而却步,于是大多数人从小就在脑子里得出了一个自认为正确的经验:学习是件苦差事,能坚持下来不是智商超群,就是喜欢自虐。

不要让自己成为一个“盖章的”、“写文的”、“打电话的”,如果你希望成为的是一个有用的人,那你要努力成为的是理解能力强、共情能力强、反应能力强的业内骨干,哪怕一时不能获得职称,也有了自己的一身强健筋骨。

重要的是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而不是随波逐流。

更重要的一点是鼓励自己,别停下来。舒适导致懒惰,懒惰废人武功,最终你将彻底失去斗志。关键是,这种舒适的生活并不会让你快乐,你用身体上的舒适,换得一生对放弃的懊悔和对平庸的不甘。

要想活得精彩,就想象自己是一条鲇鱼,你要不断折腾,搅动起不平凡的波澜。

勇敢去折腾,人生的最坏结果,也不过是大器晚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