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剔红”就是在器物的胎型上,涂上几十层朱色大漆,待干后再雕刻出浮雕的纹样。 雕漆品种之一,又名“雕红漆”或“红雕漆”。此技法成熟于宋元时期,发展于明清两代。明黄成《髹饰录·坤集·雕镂第十·剔红》中写道:“剔红,即雕红漆也。……宋元之制,藏锋清楚,隐起圆滑,纤细精致。”其法常以木灰、金属为胎,在胎骨上层层髹红漆,少则八九十层,多达一二百层,至相当的厚度,待半干时描上画稿,然后再雕刻花纹。一般以锦纹为地,花纹隐起,华美富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乾隆 剔紅錦地團花紋冊頁式蓋盒 《大清乾隆御製》款

尺寸:16.5 公分,6 1/2 英寸

乾隆帝嗜古好奇,艺匠为迎合其心意, 更精进技艺, 尝试各式材质模仿其他物料,故多种像生瓷及漆器应运而生,以瓷质仿金、石木材,或以漆器模仿书册,本品即属后者,以精雕檀香模仿书册侧面,团花纹饰则取织绣品之意。

剔红册页式盖盒有数例可参考,本品盒面刻「大清乾隆御制」款,显示本品为清高宗专用,极为独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乾隆 剔彩春壽寶盒 《大清乾隆年製》、《春壽寶盒》款

尺寸:38 公分,15 英寸

本盒精工巧制,纹饰布局严谨,实属乾隆剔彩工艺巅峰时期之品。如此重器,迭施漆层,复加细工雕琢,展示漆层色彩,配合纹饰设计,巧思尽见。本盒雕刻花瓣、祥云、寿老形像栩栩如生,衣袍飘逸,衬托锦纹地,华美臻丽,纹饰布局精密,层次交替,角度多变,瑰丽明艳,彰显艺匠巧夺天工之高超雕漆技艺。

据 《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档案》载,乾隆八年十一月,刻字作:「七品首领萨木哈来说太监胡世杰交春寿盒四件(雕漆),传旨:将盒底下并排刻『春寿宝盒』四字。钦此。于本月二十七日七品首领萨木哈将春寿盒四件俱刻得『春寿宝盒』四字,持进交太监胡世杰呈进讫。」

相近乾隆年制春寿盒,共约十八件,唯本品侧面雕刻寿字纹,甚为独特,并无他例记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明永樂 剔紅花卉紋盞托 《大明永樂年製》款

尺寸:21.4 公分

雕漆之技,并非创于明代,而乃始于南宋,初盛于元朝。元代漆器及瓷器,粗旷顿挫,入明之后,渐精渐细,刀隐痕,花浑润。

永乐朝钦定中国工艺臻品为御用,开创典雅精巧风格,登峰造极,前所未有。朝廷接管瓷器及漆器作坊,严控生产,力求尽善,以工艺臻品彰显大明威望,定宫廷御作之特质。漆器制于朝廷,监控严谨,要求缜密,慎守秘技,成品由宫廷分配监管,当中情况,应与瓷器相若。

永乐帝屡赐日本幕府贵重漆器,根据重要明代文献,永乐1403至1407年间,朝廷共赐日本足利幕府203件剔红漆器,其中重器58件,赐于永乐元年。

雕漆技艺费工耗时,髹漆厚度相当,方可始雕,故成品常需数年之久。如上工序,仅永乐元年一载断难完工。建文(1399-1402年)一朝甚短,时势欠稳,亦不可成,且惠帝曾有诏谕,除必要外,终制他品。与本盏托成对之作例,出自抱一斋雅藏 ,近售于香港苏富比,综上可断,当属洪武

本文由香港藝術品顧問vpn8864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