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天不暑,炎热在中午,8月23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处暑,即为“出暑”。意味着炎热即将离开,天气逐渐转凉,准备好迎接秋天了吗?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快收下小编的养生指南吧!

【处暑养生早知道】

睡眠:安怡应秋气

处暑是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自然界的阳气趋向收敛,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此时起居作息应作相应调整。

每日增加睡眠一小时,并且保证有质量的午觉,可以在冬天来临之前保存能量,养精蓄锐。现代研究发现,夜间0至4点,体内各器官的功能都降至最低点,中午12至13点,是人体交感神经最疲劳的时间。

有统计表明,老年人睡午觉可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因此,午觉既有防病保健的意义,又符合养生道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开窗少开空调

白天只要室温不高不宜开空调。秋季养生注意事项中指出,秋季尽量多开窗,使空气流动。室内养些植物,如盆栽柑橘、吊兰、斑马叶橡皮树、文竹等绿色植物,可以调节室内空气,增加氧含量。

绿萝这类叶大且喜水的植物也可以养在卧室内,使空气湿度保持在最佳状态。客厅适宜养植常春藤、无花果、猪笼草等。

护理好脐部

处暑节气过后,天气渐凉,人们也开始从防暑降温逐渐过渡到防寒保暖上来。肚脐部位的表皮最薄,皮下没有脂肪组织,但有丰富的神经末梢和神经丛,因此对外部刺激特别敏感,并且最容易穿透弥散。

若防护不当,比如晚上睡觉暴露腹部,或者年轻爱美的女孩穿露脐装,寒气都很容易通过肚脐侵入人体。如果寒气直中肠胃,就会发生急性腹痛腹泻而呕吐,如果天长日久,寒气逐渐积聚在小腹部位,还会导致泌尿生殖系统的疾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多吃清热安神食物

处暑之后,早晚温差变化开始明显,肠胃接受不了忽冷忽热的刺激,胃酸分泌增加,胃肠发生痉挛性收缩,抵抗力和适应性就会随之降低。

这时候容易出现一些肠胃病,加之饮食不当,这种不适的情况还会进一步加重,因此在饮食方面一定要谨慎。

这时我们应该少吃点辛辣的食物,多吃一点清淡食物。此外增加酸性食物,酸味有润肺收敛的作用,而秋季需要的就是保护肺阴。

同时像西瓜这类寒凉的瓜果,则要尽量少吃或不吃了。可以多吃一些秋季应急的水果,如苹果、梨、葡萄、哈密瓜、桃子之类的水果。

处暑节气还适宜食清热安神的食物,如银耳、百合、莲子、蜂蜜、黄鱼、芹菜、菠菜、糯米、芝麻、豆类及奶类。

另外,随着气侯渐渐干燥,身体里肺经当值,这时可多吃滋阴润燥食物,防止燥邪损伤。如梨、冰糖、银耳、沙参、鸭子等养阴生津的食物,或黄芪、党参、乌贼、甲鱼等能益气保健的食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芪和党参)

【处暑养生食谱】

枸杞雪梨汤

材料:枸杞300克,胡萝卜225克,雪梨4个,蜜枣3颗,瘦肉225克,姜2片,盐适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做法:

只取枸杞菜叶,洗干净。把枸杞梗清洗干净,捆成一扎。

胡萝卜去皮,洗干净后切块。洗干净雪梨,切块。洗干净蜜枣。洗干净瘦肉,水烫后再冲洗干净。

适量水,放入枸杞梗、胡萝卜、雪梨、蜜枣、瘦肉和姜片,水滚后改慢火煲约90分钟,取出枸杞梗,然后再放入枸杞叶续滚约20分钟,下盐调味即成。

山药老鸭煲

材料:鸭子1千克、山药500克、葱、姜、八角、料酒、盐适量即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做法:

先将鸭子洗净剁块,山药去皮切块,姜切片,葱切段;

鸭肉焯水后,冷水下锅煮,放入葱、姜、八角、料酒;

约40分钟后,待汤表面浮出油花后,放入山药,煮至食材酥软,再加入盐调味即可。

蜂蜜红枣茶

材料:干红枣150克、冰糖80克、枸杞适量、蜂蜜适量、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做法:红枣、枸杞洗净沥干水份,去掉枣核。

将红枣、枸杞加入适量水放入搅拌机打碎,倒入锅中熬至粘稠,趁热装瓶密封,随用随取。

饮用时取少量调入蜂蜜,热水冲泡即可。

【处暑健康果蔬】

给大家推荐几种处暑养生水果。处暑水果怎么吃最健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这么一种说法,即“上午的水果是金,中午到下午3点是银,3点到6点是铜,6点之后的则是铅。”意思是说,上午是吃水果的黄金时期,选择上午吃水果,对人体最具功效,更能发挥营养价值,产生有利人体健康的物质。当然,这样的说法并不那么绝对,但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要发挥水果的良好作用,正确的吃法很重要。

早晨,尤其在十点左右,此时阳气上升,是脾胃一天当中最旺盛的时候,脾胃虚弱者选择在此时吃水果,更有利于身体吸收。午餐后1小时吃水果有助于消食,可选择秋梨、杨桃、橘子、山楂等有机酸含量多的水果。晚餐后吃水果既不利于消化,又很容易因吃得过多,使其中的糖转化为脂肪在体内堆积。

处暑天凉干燥,大家应在作息和饮食上更加规律!快跟着小编的养生指南做起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