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络上看到一则启示,南安官桥中心小学百年校庆征集校友资料,我当即按要求填报,很快,母校谢老师联系上我。

似水流年,小学毕业已有四十四年。当年的年幼学童,如今已过知天命之年,有些已经退休安度晚年,甚至当上了爷爷奶奶。

四十四年的时间,我到母校屈指可数,这次母校的百年校庆启示,又将我拉回了童年,许多记忆的片段仿如电影,不断在脑海中闪现。

三岁那年,我随工作调动的母亲,离开南安县城到官桥。七岁那年,进入官桥小学读书。当时实行春季入学制,后改为秋季入学,我们这届学生,至少上了五年半的小学。

我所在的班级是年段的三班,班主任蒋韵秋老师。蒋老师教授我们语文,一直到1975年我们毕业,因此,五年三班成为我们全班同学共同的荣耀。蒋老师既是严师,也是慈母。毕业数十年来,每当我们班级的同学见面,大家提到最多的就是蒋老师。

当年的小学生,学习负担不像现在这么繁重,所有课外作业,放学之后在教室里半个小时基本可以做完。蒋老师家在学校旁,每天下午放学后都到教室,督促学生作业,若有同学作业未能做完,她就将学生带回自己家里,一边操持家务,一边辅导学生作业,并为留下的学生备好晚饭,作业做完,在蒋老师家吃好晚饭才回家。当年物资匮乏,甚至粮食都是定额供应,虽然粗茶淡饭,但一粥一饭,都是蒋老师一家人的口粮,碗里盛满的是蒋老师待学生的慈母情怀。

我们的课程除了语文、算术、常识、体育、音乐、美术等,还开设有劳动课。班干部中有一位劳动委员,负责每天安排同学打扫教室,料理菜园,协助老师组织劳动课。教室后面就是学校的菜地,三年级以上的班级,每班有一块菜地,不同季节种植不同的蔬菜。每周两次的劳动课,在老师的带领下,劳动委员安排全班同学到菜地劳动,除草、捉虫、施肥,浇水。我了解的许多蔬菜种植及生长的知识,就是在小学阶段学习的。菜园收成,班级同学轮流到菜市场售卖,卖菜收入作为班级的班费,用于班级活动开支,也用于购买铅笔、作业本等学习用品,奖励学习优秀的同学和帮助家庭困难的同学。

除了劳动课,学校还安排学工学农学军等活动,邀请工人师傅到校教学生五金、木作、编织、缝补等手工;带着学生到附近农村,观察作物的生长过程和病虫害。每年的学雷锋做好事活动,学生在街上摆摊设点,为附近居民补锅补篮补衣服,手艺就是工人师傅传授的。

我们上小学的时候没有春游、秋游,但有一项活动印象深刻。每学期一次的拉练,全校高年级各班级以班排编组,徒步行走数公里,沿途还设置了抓特务、找地雷、传情报等游戏,颇受学生欢迎。那种拉练的气势和略带神秘的活动,是我小学时候最大的期待。

当年的老师都有一手绝活,郭老师既教我们算术,也教我们体育,他还是一位篮球健将,是我们班级篮球队的教练,五年三班获得全校篮球赛冠军,得益于他的悉心指导。班主任蒋老师是乒乓球高手,参加县里运动会曾有不凡战绩。校长黄老师拉的手风琴,让我第一次感受到乐器的美妙,那潇洒的拉琴姿势我至今依稀记得。

我们在官桥小学学习的场景,一幕幕闪现。四十四年过去,母校也将迎来百年校庆,我想,庆典之时,我当重返学校,看看我的小学,会会我的小伙伴。

当我在键盘上敲打这篇文字的时候,眼前闪现出熟悉的校园,敬爱的老师和亲爱的同学。我仿佛看到,五年三班同学端坐在教室里,蒋老师手拿讲义和作业本步入教室,班长高喊“起立”,大家整齐起立——老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