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月笙,这是一个曾经在上海滩呼风唤雨的人物,他惊心动魄的传奇故事,至今为无数后人所说道。他有勇有谋,有着纵横捭阖之才,无论是军阀,政要,亦或是文人墨客,都要尊称他一声“杜先生”。可就是这样一位风雨人物,他的少年时代却是充满苦难,堪称一部“血泪史”。

苦难的少年时代

杜月笙出生在上海高桥镇,但那是一个极其偏远的地方,与灯红酒绿的上海滩是完全不同的景象。

月光皎洁明亮,1888年的农历七月十五这天,也是中元节,杜家唯一的男孩降生了。杜文卿对妻子说道:“今日月半,正好又明月当空,干脆就取名月生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杜文卿怎么也不会想到,眼前襁褓中的这个男婴,后来被著名大学者章太炎改名为“月笙”,最后成为了整个上海滩最具传奇性的大人物。

1892年,杜月笙5岁,上海遭受了很严重的旱灾,一连数月,滴雨未下,许多农民开始逃荒。父亲杜文卿为了家中生计不断四处奔走,因为劳累多度,一病不起。最后丢下孤儿寡母,离开人世。

此后杜月笙的继母张氏带着他过活,张氏勤劳善良,四处帮人洗衣服来挣钱。张氏重视教育,宁愿节衣缩食,也照样供杜月笙去上学,但对于母子俩的处境来说,这实在是件奢侈的事。

在第五个月要交学费的时候,张氏再也拿不出钱了,杜月笙就此结束了他的学童生涯。文化程度不高,这也成了日后杜月笙的一块心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此时8岁的杜月笙来说,就算上不了学,但是有母亲在身边那也是幸福的。但是老天很快的又给了他一次打击。1895年的一天,张氏外出之后就再也没有回来,杜月笙在家中哭着等了数日之后,终于确信母亲不会再回来。

杜月笙不得不学会坚强起来,没有生存技能的他,只能先到对门堂哥和舅父家蹭口饭吃。虽然他手脚勤快,却还是遭到了嫌弃。除了他年迈的外婆关心他,其余的亲戚时常打骂他。杜月笙最后决定离开家,出门闯荡。

迷上赌博的“小瘪三”

杜月笙开始上街乞讨,与此同时结交了一些高桥镇上的“小瘪三”。大家都是无家可归,于是杜月笙开始跟他们混在一起。

那时的上海是中国的第一赌场城,自然而然,这股风气也吹到了高桥镇。杜月笙开始跟着这批孩子浪迹于各种茶馆,赌棚讨吃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杜月笙与其他“小瘪三”不同,他非常善于揣测别人的心思,会想办法如何讨到更多钱与更多的吃食。

杜月笙发迹后,江湖上一直流传着杜月笙会做人的各种事迹。而这种技能,是从他流浪的少年时期就开始磨练出来的。

杜月笙时常在赌场晃荡,游戏玩法早已烂记于心,早就跃跃欲试。但是他没有本钱,只能拿家里那些破烂家什去换了几毛钱。他带着这点小钱兴冲冲的朝赌棚跑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其他同伴的簇拥下,杜月笙自信的“啪”将钱拍在桌上。杜月笙的赌运就像是受到老天爷眷顾一样,一路开红到底。

初次开赌,杜月笙就赢了不少钱,一众兄弟欢呼雀跃的跟着他,他非常开心,豪爽的请客做饭。从此之后,杜月笙就迷上了赌博,甚至在他发迹之后,开起了全上海最豪华的赌窟。

闯荡的”水果月生”

在乡下人的交谈中,杜月笙听闻到上海滩黄金遍地,去了就可以发财。于是14岁的他,赤手空拳就跑去了上海,试图出人头地。

杜月笙百般磨难之下,在上海十六铺的鸿源生水果行当了学徒。他手脚勤快,深得老板喜爱。时间过得飞快,转眼杜月笙17岁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旧上海外滩十六铺码头

1904年,日俄两国为争夺东北开战,清政府无耻的选择中立,消息一出,群情激愤。上海的革命党人不停进行游行示威,路过十六铺时,浩浩荡荡的场面感染了杜月笙,他忍不住一起跟着队伍喊了几声口号。

但是这恰好就被水果行的老板看到了,老板黑着脸对杜月笙说:“我只想平平安安做生意,这里庙小容不得你这尊菩萨,请你另谋高就吧!”

杜月笙想不到因为这样一个原因就被赶走了,但是也没有办法。就在他一筹莫展之时,遇到了熟人——账房先生黄永祥。黄永祥知道情况之后,安慰他道:“月生莫慌,我跟我家老板说说,将一些卖不出去的水果给你,你将皮削削,拿去街上看看能不能卖几个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十六铺

杜月笙感谢万分,这对于此时的他来说就像是救命稻草。杜月笙是个知恩图报的人,在他成为上海大亨之后,他将黄永祥请过去做账房先生,在黄永祥老了之后,又雇了他的儿子,让他全家一世衣食无忧。

勤快又聪明的杜月笙凭着一手削梨的绝活很快就在十六铺得了一个“水果月生“的称号。他能够边和人说话,边飞快转动手上的梨,一刀到尾,深浅如一,一个晶盈剔透的梨立马就能出现在客人眼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青年杜月笙

一只烂梨子在他的手里,瞬间就成了一个可口诱人的“工艺品”。自此之后,杜月笙又收获了一个“菜阳梨”的绰号,并且在十六铺的生意越来越好。

如此一来,独自在上海闯荡的“水果月生”也算是有了一份可以养活自己的活计。这个刚开始一无所知,懵懵懂懂的乡下娃开始在上海立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