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权倾朝野的大臣,司马懿真的有比较高的道德操守?这要对当时的时代来做一个分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司马懿在三国历史中,是一个很特殊的存在,有人说他是曹操的复刻版。因为曹氏家族夺取下汉室天下的过程,几乎和司马氏夺取曹家政权的过程如出一辙。并且司马懿和曹操,都是在权倾天下的时,没有选择当皇帝,而把当皇帝的机会留给了子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性格决定命运

从司马懿的性格上来讲,“冢虎”这个外号形容得非常好。处事圆滑,隐忍过人,做事果断,是当丞相的不二人选。在辅佐曹家三位皇帝的时,可以说是一个典型的好干部,做事任劳任怨,选贤举能,在朝野的风评都非常好。

甚至在高陵陵事变之后,拥有当年曹操地位的司马懿,没有像当年的曹操那样加九锡,甚至相国,郡公的位置司马懿都没有接受。只有在死后追封相国郡公。可以说,司马懿在表面已经做得非常好了,并没有僭越行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高平陵事变打击的是外戚集团

司马懿和曹爽的斗争,并不涉及到皇权,虽然说曹爽也姓曹,但顶多算外戚。相当于清朝中鳌拜的角色。所以司马懿和曹爽的斗争,是一个典型的士大夫集团和外戚集团的斗争。

而在当时曹爽的外戚集团专权的程度,比当年的曹操专权有过之而无不及。皇帝曹芳基本上对于曹爽,是言听计从,又不敢不从。司马懿发动了高陵平事变,本意是想打击外戚集团,但是没想到这一场事变,将曹氏外戚集团打击得一蹶不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天下形势不允许

司马懿大权在握之后有没有想做皇帝的念头?个人认为这种念头并不大,就算有,司马懿也只敢一闪而过。因为对于司马懿或者说司马氏家族来看,当时的政治环境非常的凶险。

在高平陵事变中打击了曹氏外戚集团,但曹家势力根基依旧很深,许多大臣依旧忠于曹氏王朝。鲁莽地夺取皇位,只会走向董卓的道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吴国和蜀国两个国家对魏国虎视眈眈。强行地发动政变只会让蜀国有机可趁。所以在三国末期司马炎称帝,也是在灭了蜀国之后,才有十足的底气,去篡夺曹家的政权,这也是为什么,在古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士大夫的操守

除了当时的形势所迫,司马懿不敢称帝的原因,还有内心士大夫的操守。虽然说在三国时期,礼乐崩坏,诸侯争霸,但是真正敢做皇帝的人没有几个。

篡位的风险非常大,不仅在现实中面临形势的压迫,还要在历史的风评中留下非常不光彩的一笔。作为性格非常谨慎的司马懿,自然是不会犯这样的错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说魏国也是一个篡位而来的国家,但在传统的士大夫心里认为:一朝为臣,终身为臣。司马懿是在一个王朝中,辅佐三个帝王的老臣,如果这个时候去发动政变当皇帝的话,将会受到史书的唾弃,也会被归为王莽一流。

司马家族作为江南士族的领袖家族,是不可能在政治正确上面犯错误的,因为一不小心,就可能一臭万年。政治斗争中非常讲究“名正言顺”的原因,因为名不正,言不顺,面临的阻力是非常大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司马称帝,形势所逼

而到了三国后期,司马氏家族在魏国朝廷中的势力实在太大了,司马炎就算不想称帝,他背后的势力也会推动的司马炎去称帝。

作为司马家氏族势力来看,只有取得天下的政权,才能让集团内部的人获得更大的利益,在这种利益驱动下,司马炎自然而然会夺取曹氏政权,而在司马懿的时代,司马氏家族内部的利益驱动力,还没有达到那么大,司马懿也是万万不敢篡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