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无论是阅读小说,还是观看电视剧,都不得不为周瑜惋惜。他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军事家,没来得及展示自己的才华,却英年早逝。

人们总喜欢把周瑜和诸葛亮摆在一起进行比较,都认为周瑜本事不大,脾气不小,心胸狭窄。甚至习惯地认为周瑜之死也是拜诸葛亮所赐,当我们细读《三国演义》和《三国志》后,却发现事实并非如此,周瑜不是因为气度太小而死,更不是死于诸葛亮之手,真正的凶手是孙权!

孙策临死之前,将内事托付给张昭,外事托付给周瑜,两位托孤重臣本应是孙权终身倚重之人,怎么可能害死周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事情还得从孙策之死说起,当时他在交代后事时,特意关照孙权,除周瑜外,还有一位名士也是可以重用的,那人就是鲁肃。因为有了鲁肃作后备,从那时起,孙权表面上十分信任周瑜,实际上一直对他怀有戒备之心。周瑜恃才傲物,有时说话办事根本不考虑孙权的感受,加之整个东吴之兵全部掌控在他手中,所以在孙权看来,此人随时有可能独霸东吴,不得不防!

赤壁之战,周瑜功劳最大,但也因此助长了周瑜的傲气,他开始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甚至在孙权下令让他带兵回援柴桑时,还推三阻四,非要负气取荆州。联刘抗曺时,周瑜一直想对诸葛亮不利,几次三番欲置诸葛亮于死地。曹操兵败赤壁后,周瑜故意让曹操逃脱,华容道上,关羽看在曹操往日之恩情上,私放了曹操,从而触犯军法,差点死于刀剑之下。诸葛亮早就读懂了周瑜的心思,无非想借刘备之手杀死曹操,而让曹操与刘备结下深仇大恨。其实这也是孙权所不愿意看到的结局,孙权虽有宏图大志,但他更愿意偏安一隅,江东拥有六郡八十一州,足可匹敌天下,曹刘之间的争斗必然连累东吴,一旦刘备为曹操所灭亡,东吴之末日也就不远了。在孙权看来,诸葛亮为人实诚,有本事而不外露,相比周瑜更加成熟、稳重,心胸更宽广,而且他非常清楚,孙刘联盟是东吴外避战乱,内强国力的最好方式,周瑜除了吞并天下的野心外,对大局的考虑并不多,这也是孙权很不满意的地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瑜曾经慨叹,“既生瑜,何生亮!”说明周瑜自从发现人世间还有诸葛亮这么一个人以后,便开始抱怨命运不公,因为有诸葛亮挡在前面,他难展平生所学。殊不知,诸葛亮只是三国众多谋士中的一员,诸如鲁肃、陆逊、庞统、姜维、司马懿、邓艾等,数不胜数,即使能够除掉诸葛亮,其余的谋士呢?凭周瑜一人之力,不可能杀尽天下名士吧?所以说,周瑜最大的弱点就是太过自我,不懂得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的道理,常常生活在自抑之中。

孙权认为,周瑜之所以拼死要夺回荆州,实际上是想给他自己留下一方天地,周瑜可以凭借荆州广阔的疆域一展宏图,就算不会为难孙权,也会形成事实上的隔江而治,成为独霸一方的诸侯。因为孙权识破了周瑜的心思,所以才听从鲁肃的建议,坚持让周瑜撤兵回到柴桑,之后又借太后干扰为由,让刘备成为东吴的乘龙快婿,所有这些其实都是孙权有意而为之,他的目的就是确保孙刘联盟之稳定。周瑜自认聪明,始终没有猜透孙权的心思,从而使君臣二人在治国理念上越走越远,最终走上自绝之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孙权之所以不显山不露水,从未对周瑜产生半点怨艾之意,这恰恰是他的聪明之处,难怪千百年来,读者对于周瑜之死,都归咎于诸葛亮,几乎所有人都认为孙权是大贤之主,对周瑜之关爱无微不至,谁都不知道孙权是在借周瑜之手让之自杀。

刘备前来东吴招亲,本是周瑜设下的计策,不想反而被诸葛亮所利用。赵云依计敦促刘备逃离东吴时,周瑜先后派出不少兵将追杀,但都被孙夫人骂回。试想,周瑜既为大都督,就是东吴最高的军事指挥官,哪个将领敢不听从他的号令,难道孙夫人的权力比周瑜还大?这只能说明一个问题,所有将领都知道孙权并没有完全把兵权交给周瑜,而且诸将也从孙权对待鲁肃的态度中读出未来的态势,鲁肃更得孙权器重。鲁肃乃正人君子,更是孙刘联盟的强硬支持者,孙权对待鲁肃的态度从侧面说明,孙权和鲁肃都不愿意打破孙刘联盟这一格局。既然这样,谁又愿意听从周瑜的将令去杀刘备,而落个里外不是人的下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孙权深知周瑜不是诸葛亮的对手,并没有出面制止周瑜的行为,正好也说明他在放纵周瑜,让他与诸葛亮交锋中受尽污辱,因为孙权知道,以周瑜狭隘的心胸,在诸葛亮面前一再受挫后,必须会迟滞伤口的愈合,最终提前丧命。

可怜的周瑜聪明一世,把所有心思都用来对付诸葛亮,却忽略了自己的主公孙权站在背后,笑看他翻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