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知乎上有个讨论上了热搜,一些习惯批判性思维的网友可能早就想过这个问题:“四大发明”真的是伟大的创新吗?会不会是夸大宣传,别有内情呢?

这本来是个小众脑洞题,然而一位老师把这种怀疑和批评搬上了课堂,却惨遭学生举报,最终被高校处罚停课两年,评优评先和招收研究生的资格也被取消,几乎一言毁终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件事要从6月中旬说起。

电子科技大学里有一位副教授叫郑文锋,他开了一门通识课,叫《创新的本质》,这门课一听就是启迪思维的课,也就意味着它不是必修,也不是专业课,算是大学生眼里刷学分的“水课”。

这种课有个通病,就是学生爱逃课。无论你讲的多趣味盎然,从功利角度来看,这门课是不重要的,总有些学生会翘掉,去打篮球、打游戏、玩耍睡觉,很多老师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过去了。

然而郑老师比较较真,他爱点名,发现有个学生经常不来上课,就在结课考核里为难了下她。

这位学生的选题是四大发明,而郑老师在课程讨论的QQ群里回应称,“都9012年了,别总去翻给老祖宗编出来的优越感,‘四大发明’在世界上都不领先,也没形成事实上的生产力或协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郑老师说得很俏皮,很武断,但唯独没有老师对学生说话应有的严谨。

这话要是黄晓明来说就没问题,“不要你觉得,你觉得没用,我要我觉得”,“都听我的”......对不起跑错片场了,可惜郑老师不是黄晓明,高校也不是义务教育阶段,你对学生不委婉可不行,学生可能会举报你。

其实我能理解郑老师,从课程的角度来说,大学生学习创新时聚焦现代创新才能更好地学以致用,郑老师想引导的是让大家学习“科学的系统过程”,毕竟我们也不可能回到古代的条件和智力水平去搞发明。

然而,学生并没有领会郑老师的意思,只是感觉到自己被刁难了,她在群里直接回击郑文锋,翻出别的线索来质疑他的学术水平,拉别的同学助攻,引诱老师说出不恰当的话,最后把截图往知乎上一扔,扣了老师一个大帽子。

最后学校看事情闹大了,决定处罚郑文锋,电子科技大学认定郑文锋有师德失范行为,取消其评奖评优、职务晋升、职称评定资格,停止教学工作、停止研究生招生资格,期限为24个月。

这个结果一出来,舆论一阵哗然,课堂上的学术论争怎么打起当事人板子来了,这罚的也太重了吧?而且,是不是有支持学生举报老师乃至构陷老师的嫌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学校既然已经判了,郑老师也认了,他说,“我要好好做科研了,这事就过去了”

我翻了关于“四大发明”的大量资料,这个概念自从被李约瑟提出后,一直在学术界比较有争议,有名的例子是余秋雨在公开的电视节目中说“四大发明”的地位被高估,“中国人在古代最重要的发明一定不在于那四项”

为啥他们要这么说呢?也不是没有理由。因为中国的“四大发明”和后世经常用到的火药、印刷术等还不太一致,也并不是传承关系。

比如说火药,中国古代发明的是“黑火药”,但真正导致军事变革并对历史起到了重大推动作用的是欧洲人发明的“黄火药”,这两个虽然名字相似,但是是完全不同的理论体系、历史渊源下出现的产物,前者是几种物质的混合品,而后者是化学反应生成的化合物。

再说印刷术,其实印刷工艺的重点并不在“活字”,想要推广,重点在于机械,目前国际公认对历史产生巨大影响的印刷术,是古登堡发明的“铅活字版机械印刷机”,这个机器沿用了300年未能被取代。

不管怎么说,对“四大发明”提出质疑,在学术上当然是允许的,怀疑本身就是学术精神的一部分,谁是谁非往往就是通过辩论来越辩越明的。

要说最颠覆人们三观的,并不是对四大发明的质疑,而是目前国内一些学者怀疑西方文明的根基——希腊文明其实是假的,是后人伪造历史成果来骗人的,他们甚至有一些详实的依据和推理分析。

西方的民族主义者要是看到这些估计要暴怒如雷了,但这些研究者也没被西方学界拉黑,因为人文学科的特性就是——价值评判机制非常复杂。

你说“四大发明”在古代物资匮乏、技术落后、人们文化程度低的情况下出现了,这难道不伟大吗?但是换个角度,从对后世的影响、技术的应用程度、对历史起到的作用来看,似乎一些国外发明的影响力更大。

评价的角度不同,结果是截然不同的。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才是人文学科该有的样子。

如果我们的教授都不敢提出新观点供人思考,而是照本宣科,给所有学生灌输呆板的内容,那人文学科的意义在哪里呢?

要说郑老师做错了什么,让他遭受了停课、处罚进档案的恶果,也许并不是他提出了不认可四大发明的言论,而是他太没有理解自己的身份了。

他是象牙塔的里的老师,但他也是职场中人。

做工作,就要有职业精神,我们说的职业精神意味着,除了做好专业的事情,还要学会正确表达。

我们从没听过医生说,“我的药100%能治好你”,医生只会说,“我按照你的情况开了药,你先回去试试”。因为他不能打包票,不能说武断的话,即使只是小感冒,他也不能保证你一定好。

因为只要出了一点差错,触碰到了0.1%的小概率事件,他的承诺就会给自己惹来巨大的麻烦,甚至让医院陷入危险的境地。

这不是鸡贼,而是现代职场的生存法则,其他行业,也莫不如是。

证券分析师会给你打包票说下个月一定加息,xx股一定涨吗?他肯定不会的,不仅不会,他还要在文章里写大段的免责声明,提醒你亏了钱和他没关系,提醒没有买他产品的人做交易都与他无关,他更不敢直接喊个股涨跌。

无论小券商还是华尔街的大公司,都不会给你确定的承诺,他们说话一定是极其委婉、严谨、留后路的。

明确自己的责任范围,说对自己有利的话,这是现代商业文明的绝对法则。

最明显的就是保险业,你买一份保险要签的合同,可能是你这辈子签的最厚的合同,条条款款无比细致,最大的目的,就是免责。

作为消费者、投资者,我们肯定很讨厌这些公司的利己主义,但是轮到我们自己呢?很多白领也深谙自保之道,能四天完成的事要说一周能完成,先给自己留足空间,争取到资源,提前做完了有表扬,做慢了也没责任。

你改变不了可能伤害到你的社会环境,但是你可以改变自己的表达。过去我们是乡土社会,每个人要打交道的人就是身边的邻里,附近的医生,某一个老板......人际交往范围窄,乡里乡亲的,大家都熟,说什么话无所谓。

但商业社会不同了,现代人的交往对象流动极快,你表达的太偏激、太武断、太确定就可能引来麻烦。

假如你是一个研发人员,你承诺了一个月出成果,结果一个半月才做完,也许这已经是同行里很快的速度了,但市场人员是外行,他就会去老板面前怪你怎么这么慢才完成......

郑老师不明白表达的技巧,迟早会遇到不受约束的学生,他永远无法改变所有学生的想法,只要出现一个和他对着干、攻击他的学生,就会后果不堪设想。

不改变说话方式,这就是郑老师失误之处。

作为老师,他改变不了全体学生,他只能改变自己,这是唯一行之有效的方式。

只不过,我们的老师也需要学习这些职场技巧,在象牙塔内仍不能言论自由,我还是觉得难过,毕竟,为人师者只想着自保,耽误的可不是他的前程,而是万千学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