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3.15晚会后,刷了宝爸宝妈们的朋友圈屏的,就是,不良商家,使用医疗废弃物和不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要求的原材料加工生产日用塑料制品、儿童玩具。

而市面上这么多琳琅满目的玩具,有多少是这些废弃物制成的?

现在的孩子玩乐的东西不少,市场上的儿童玩具,新颖而丰富,实在没什么可玩的了,还有电视、电脑。更多的时候,是在各自家里,缺少一起玩耍的伙伴。

如果回到几百年前,孩子们都在玩些什么呢?有人考证,“玩具”一词,出现在宋代,而玩具做为一种普通的商品出现在市场上,也是从宋代开始,并且发展越来越成熟,在那个没有塑料、没有电池的朝代,他们各式的玩具也是琳琅满目,不但制作技巧比从前更纯熟,还形成了一定的规模,被画家当成绘画题材展现在画面上。

许多游戏一直到今天还是大家孩提时代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比如踢毽子、放风筝、拔河、木偶戏、绕口令、成语接龙、九连环、七巧板等等。这些古代的小孩子也都会玩。

《小庭婴戏图页》中,正在打闹的四个孩童,就给我们展示了他们的玩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两个黑乎乎的球状物,加上一个木制的球仗,就是一个游戏——捶丸。捶丸是一种全民流行的游戏,需要两人用球仗击球,使球滚入对方身后的土坑。起源是唐代,原本是一种两队骑在马上的对抗型竞技运动,传到宋代,有了转变,竞技的激烈性减少,成为孩童也可以参与的趣味活动。毕竟在地上挖几个坑就能玩,还是非常方便的。

这和我们小时候在泥地上挖几个小坑,弹玻璃珠子的游戏也非常相似。

凳子底下,有两个小红罐子,说不定,里边的促织,早就趁着孩童玩乐之际,逃之夭夭了。

地上还散落着一对小铙钹,一面彩旗,一座红色小塔。

看来从古至今天,都一样,只要一群孩子聚在一起,总能玩出些花样,铙钹一响,彩旗一挥,就是指挥千军万马的“将军”。

两个孩子正在争抢着什么,我们从画里早已看不清,但从最左边那名在玩具争抢战中“胜出”的孩童的手中,依稀可以推测出,这是穿在细竹签上的人偶,有些像面人一样的玩具。

话说,我们现在看到的彩色面人,各式各样,在大人看来,无非就是个摆设,可在孩子眼里,它也许就是当年的孩子们握在手里的变形金刚,可以握在手上,勇猛无比地相互来一场激战。

《宋人婴戏轴图》,我们还发现了提线木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个时候,叫做傀儡。有面容愁苦的平民,有面相罕见的“歪果仁”,有亭亭玉立的仕女,还有怒目圆睁的汉子。

这些傀儡,如同画中的小童一样,衣着考究。这样有匠心的精致玩具,应该是那个时代的高档玩具了。

再细看正在表演的“主角”。

孩童把带着图案的条几放倒,几面的图案,就成了舞台背景。

放倒凳子,架上小鼓,就可以让傀儡按着鼓点摆姿势;

简单的几块竹板,随意击出清脆的声响,一场好戏,就在几个孩童手中诞生,快乐时光,就在提线木偶的手舞足蹈中悄悄溜走。

只要一群孩子聚在一起,总能玩出些花样。

我记得有一档节目叫挑战不可能,里面的挑战还真是不一般,比如其中有一期,一家三口4米高空展现越高平衡技巧的,有着严苛的挑战条件:4米高空,Y型跷跷板,三台高速运转中的海尔洗衣机,三个15片棕榈叶构成的平衡系统,三个平衡系统分别放置在洗衣机上,并同时维持10秒以上,每一个环节稍有差池就会功亏一篑。

这倒真是个有创意的娱乐项目,可是,这样的平衡游戏,在古代,早就在孩童中流行了。以前的这个平衡游戏,就是推枣磨啊!

我也只在画里见过。

《秋庭戏婴图》中,有一对小姐弟,正趴在凳子上玩这东西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玩具是自制的,取材新鲜。一枚新鲜的枣削掉一半,露出枣核,用三根小木棍插在枣上,当作它的三只脚,平衡地立在凳子上,枣核向上;另外找一根带有弹性的竹蔑,两端各插一枚新鲜小枣,再将竹蔑搁在枣核上,轻轻推推,就会旋转不停。

要想它转得久,这个平衡点,以及推动的力度,还真是可以让你好好打发时间。

为什么要选新鲜的枣而不是晒干的?因为作为底盘,需要稳;为什么要选有弹性的竹蔑而不是竹片?因为在转的过程中两头的小枣会有颤动,找到持久平衡旋转的支点,可还真是不容易。

而这姐弟俩的玩具,可还不止这些。旁边的小圆桌上,也有一座红色小塔,还有像现在挑选糖画时使用的小转轮,棋格子,地上还散落了一对小铙钹。

这些小玩具可见在古代已是非常普遍,在市场上都可以买得到。

很多时候,我挺羡慕今天的孩子,物质丰富,周围的世界五彩缤纷,从小就可以通过网络了解这个世界。

而在那个富足、闲适的宋代,那时候的孩子没有电动玩具,看不到家以外的世界,在物质上虽然比不上今天,但他们的童年生活淳朴、简单、天真,他们有充足的时间,有自由的空间,可以几个孩子一台戏地渡过童年,他们的快乐,定不会比现在的孩子少,更何况,那时候的玩具,几乎都是环保的物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