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剧《生活大爆炸》从2007年开播,一共播出了279集并陪伴全球观众长达12年。在大结局中,片中的第一主角谢尔顿·库珀(Sheldon Cooper,吉姆·帕森斯饰)和其妻子艾米获得诺贝尔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生活大爆炸》讲述的是四位宅男科学家和一个美女邻居、以及另外两名女科学家发生的生活故事。4位男主角都是科学家:谢尔顿·库珀(Sheldon Cooper,吉姆·帕森斯饰),是加州理工学院的理论物理学家;伦纳德·霍夫斯塔特(Leonard Hofstadter,约翰尼·盖尔克奇饰)是实验物理学家,他们也是一对好朋友。

谢尔顿和伦纳德还有另外两位好朋友,一是霍华德·沃洛维茨(Howard Wolowitz,西蒙·赫尔伯格饰),是加州理工大学应用物理系工程师,自称为花花公子和加州理工学院的“卡萨诺瓦”;另一是来自印度的拉杰什·库斯拉帕里(Rajesh Koothrappali,昆瑙·内亚饰),是在加州理工学院物理系工作的天文学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无论是《生活大爆炸》的所有人生和故事,还是谢尔顿和艾米获得诺贝尔奖,都有一定的生活原形,尤其是剧中的7位人物,与现实生活中的6位人物有一定的关系,而且这些现实生活中的人物还涉及华裔科学家。

谢尔顿的原形来自谢尔顿·李·格拉肖(Sheldon Lee Glashow),是美国著名理论物理学家,获得1979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伦纳德的原形来自阿瑟·伦纳德·肖洛(Arthur Leonard Schawlow),是美国物理学家,获得1981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霍华德的原形来自霍华德·华特·弗洛里爵士(Sir Howard Walter Florey),是澳大利亚药理学家和病理学家,因青霉素的发明获得1945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拉杰什的原形来自印度科学家拉杰什·瑞迪(Raj Reddy),是一位美籍印度裔计算机科学家,获得1994年的图灵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两位华裔科学家李政道和杨振宁涉及《生活大爆炸》的谢尔顿是很多人没有注意到的,因为他们是神似而非形似。谢尔顿和艾米获奖的内容就与现实中李政道和杨振宁获得1957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内容极为神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谢尔顿和艾米结婚后,新郎谢尔顿打领结时常常打不好,这也证明了科学家确实是生活能力不强。但是,艾米鼓励他,“我不认为应该将领带打平。有时候稍微不对称看起来不错。在文艺复兴时期,他们称之为潇洒(sprezzatura)”。

然后,谢尔顿向他的母亲解释他的领带时,母亲说了与妻子艾米类似的话并启发他:“有时候,正是不完美的东西让事情变得完美。”这既是《生活大爆炸》最精彩的台词之一,也是谢尔顿获得科学突破的最后线索。

谢尔顿在获得启发后,在其理论物理研究中以方程式来尝试描述一个不完美的世界,而要做到这一点,唯一的方法就是在基础物理中引入不完美。艾米也问他,所以,不是超对称,而是超不对称?谢尔顿回答:超不对称!就是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是来源于生活中打领带的不对称和不完美,让作为加州理工大学的理论物理学家谢尔顿建立了超不对称的理论,由此也与艾米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超不对称理论当然是虚构的,但是,回顾真实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还真有创立不对称理论的物理学家获奖,他们就是华裔物理学家李政道和杨振宁。

李政道和杨振宁共同合作,在理论物理研究中提出了“李-杨假说”,即在基本粒子的弱相互作用中宇称可能是不守恒的,简称“宇称不守恒定律”。“宇称不守恒”的论文发表于1956年10月的美国《物理评论》杂志,引起了物理学界和科学界的震动。因为,“宇称不守恒”假说是要推翻被物理学界奉为金科玉律的宇称守恒定律,而且也在挑战爱因斯坦理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宇称不守恒定律是指在弱相互作用中,互为镜像的物质的运动是不对称的。但是,科学界在1956年前一直认为宇称守恒,也即一个粒子的镜像与其本身性质完全相同。但是,李政道和杨振宁认为,τ和θ是完全相同的同一种粒子(后来被称为K介子),在弱相互作用的环境中,它们的运动规律却不一定完全相同,这两个相同的粒子如果互相照镜子的话,它们的衰变方式在镜子里和镜子外不一样,因此“θ-τ”粒子在弱相互作用下是宇称不守恒的。

尽管宇称不守恒假说引起了轰动,但理论是灰色的,需要实践来证明。同样是华裔科学家的吴健雄等人在美国华盛顿国家标准局低温实验室中做了极化钴核的衰变实验,以观察在衰变中向两边发射电子的数目是否对称。实验证明,原子核的取向和电子动量之间的夹角和分布出现了不对称性,即一边电子多,一边电子少。说明衰变中宇称是不守恒的。吴健雄等人将他们的实验结果发表在1957年2月的《物理评论》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宇称不守恒尽管是物理学上的现象和规律,但在所有事物中都有反映,因为对称性反映不同物质形态在运动中的共性,但事实上,物质和事物也都并非完全对称的,而且对称性的破坏才使它们显示出各自的特性。只有基本上对称而又不完全对称才构成美的建筑和图案,并有发展和创新。正如生命演化构建的DNA分子,在总体上按照对称的螺旋结构联接在一起,构成螺旋形结构的空间排列是全同的。但是在复制过程中,对精确对称性的细微的偏离会让DNA中的分子排序产生新的可能性,从而产生新的进化。

由于创建了宇称不守恒理论,李政道和杨振宁获得1957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遗憾的是,通过实验证明宇称不守恒理论的女科学家吴健雄未能获奖。这或许也是《生活大爆炸》与现实的差异。在剧中,艾米通过打领结感受到事物的细微不对称反而更好,也启发了谢尔顿创立超不对称理论,从而与谢尔顿双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但是,在现实中通过实验研究证明宇称不守恒理论的吴健雄却未能获奖。这说明,现实比文学作品和戏剧要严峻和严酷得多,也无情得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学作品来源于生活,但并不等于生活。因此,生活大爆炸中的科学家并不等于现实生活中科学家的原形。当然,无论是剧中谢尔顿和艾米获得物理学奖的内容和贡献,还是《生活大爆炸》中与所有科学有关的内容和线索,都会让人们毫不犹豫地判断,这部美剧是以物理学为最重要的科学背景和内容,似乎也是在鼓励年轻人学物理、用物理,以物理来解释、创造和改造世界,同时也让自己能获得成功,并拥有完美的人生。

科学专栏作家,历任《百科知识》副主编,张田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