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都上海幼升小的玄幻程度不是盖的,那么如果放眼全球,别的国家的幼升小情况又如何呢?

那么今天,就在这种紧张的氛围下给大家来点小轻松,给大家挑选了几个典型国家/地区,看看他们的幼升小情况,究竟是怎么样的呢?

芬兰

幼升小鸡娃?!

不好意思,我们只想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是个北欧小国

只有550万人口数量

相当于去年浦东新区的常住人口

但这里的教育

却被号称世界第一

这里的学生却被夸为:

整体表现全球第一

你以为芬兰孩子学习会很刻苦吗?

并不是啊,他们是世界上最快活的孩子啊

这里的孩子上学最晚!

假期最长!!作业最少!!!

这里的家长和老师

最喜欢说的话不是:赶紧写作业

而是:宝贝,快去玩吧

当我们的孩在背ABC的时候

芬兰的孩子还在跳泥坑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芬兰幼升小

不存在买学区房、排号入学的情况

因为他们的想法很佛系——

离家最近的那所学校

就是最适合咱娃的好学校

芬兰致力于把教育公平发挥到极致

倡导平等、品质、教育

学校不搞排名

好老师分散全国

教学质量城乡差距小

不让每一个孩子落后

芬兰父母最在意孩子这五件事——

1、兴趣爱好

2、孩子玩的电脑游戏和社交软件

3、运动

4、全家人一起吃饭

5、社交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他可以理解,

全家一起吃饭这个量级

也可以排列在里面?

难度不是全家一起鸡娃?!

当然,芬兰也有升学压力

只不过是高中阶段才开始

之前以玩为主

优质教育资源均等享用

不鸡娃,让孩子自由玩耍就是育儿真谛

我等魔都鸡妈真的酸了...

美国

幼升小鸡娃?我们更喜欢拼爹~

世界老大哥美国

真的超喜欢搞排名的

从小学到高中、从公立到私立、从1分到10分

各个学校都有自己的评分

谁不想让自己孩子进评分高的学校啊

所以竞争也很相当激烈

美国也有学区房

公立学校(小学至高中)的入学,

严格秉承“就近原则”

得分越高的学校,学区房也就越贵,

60年前建造的“老破小”

价格比非学区的全新二层小楼高出两到三倍

这房价真是和魔都一模一样哈哈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加州某区域的学区划分

但是!在美国想就读好公立,

并不需要必须有学区房的产权

就算你是对口学区的租户

只要拿着水电煤账单

和一家人的身份证明,

就可以去学区办报名了

甚至还有借账单报名成功的…

这都行!?

美国公立的学校也会有幼升小考试

挑选一部分孩子进入“资优班”

有一套认知能力测试题,简称CogAT

看下来,对比下魔都的,总体还是偏easy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变化对应成长关系,答案是1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太阳下融化最快的那个,这是一道自然类的常识题,选1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2?居然还要配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也有稍难一点的,只要算黑色面积相同,选1

然而,大部分公立教育松散没有亮点

对教育要求高的家长会选择私立

国人羡慕的美国精英教育

也大多属于私立教育的范畴

而入读私立学校最需要拼的就是“爹”

因为大部分私立都设在很富的学区中

学校的运营又需要高昂的学费来支撑

一般的私立学费1500美元,

贵的高达3500美元

还是每个月!

所以房价和房租都巨贵

那么有钱就好进好私立了伐?

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

私立幼升小的考试方式很高级

不仅要调查家庭背景,判断家长水平

还需要幼儿园老师为孩子写推荐信

当然,这些都是正常且必要的~

孩子学前阶段的所有《日常行为表现记录》

这个记录,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大概1岁就开始了,而且是持续性的

通过这重重筛选

挑选出最适合自家学校的孩子

再不行,还要加场考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私立考察孩子的5大方面

美国私立考察孩子的方式

还是很全面且科学的

更持续性的关注孩子的成长过程

而不是使用“一次性”的面试

很值得我们学习

日本

幼升小鸡还是不鸡?还是鸡吧!

公办是日本教育的主流

全国公办有2万多所

而私立和国立加起来才300多点...

(注:国立是大学的附属学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在义务教育阶段

日本大部分孩子不用考虑升学问题

对口学校一键为你分配

学区房也不必要买

你住哪儿就能进哪个区域的小学——

就算只是租了个房子

也可以轻轻松松实现对口~

这点魔都妈妈表示很心动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鹅,你以为他们也很快活吗?

并没有!

虽目的是实现全面均等

但大规模的公办教育也有很多弊端

比如很大的财政压力、

资源的浪费和

太过宽松的教育氛围等等

眼看私立的娃考高分、上名校

公立娃表示不服

于是,一般小学三年级

孩子就开始到外面报补习班了

日本的培训机构多如牛毛

打的广告语也是强调升学率

这点搞得跟魔都某些机构很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也有不少家长把目光转向私立

想要进私立

入学考试自然是少不了

日语叫“小学校受験”

一般分为三大部分

笔试、行动观察、亲子面试

看观摩下日本幼升小面试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推测阴影部分的点数

感觉还是有蛮难的

空间思维能力要求很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摩天轮转到右边这个样子时

其他圆圈里对应填入动物

考察逻辑推理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思考、认知、语言、数量、图形推理...

都会考

不简单不简单

和魔都幼升小考试有一拼

还有考察肢体协调、动手能力

分组完成一个命题的团队协作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让我们魔都爸妈吐槽的面试家长

日本幼升小就做到了极致

家长面试是最让人紧张的环节

不仅会问父母的职业学历、育儿理念

面试时全家穿的衣服、发型

进进出出的礼仪,精神容貌

甚至还有是否蛀牙、掉牙、缺牙

这样的奇葩内容

都在考察范围内...

家长的形象要求...

不是一般的严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日本这种私立幼升小考试

是需要提前一年准备的

各种辅导书、面试书

都要提前一两年准备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总体来说

日本的大部分孩子幼升小是没有压力的

但上公立也逃不掉报课外班“补课”的命运

而想上私立,就要经过重重的考试

考试的难度并不比魔都的低

香港

幼升小鸡娃?必须的!

只要鸡不死,就往死了鸡!

你想知道香港的教育起跑线?

笑死人了

“赢在子宫里”都晚了好吗?

人家要赢在造人前...

为什么呢?

因为部分名校的招生条件非常苛刻

甚至只收1月份出生的宝宝

一年只有10个名额

为此爸爸妈妈门甚至要算好月份

来确定什么时候怀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香港的幼升小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一般从小班就要开始准备了

三四岁就已经没有娱乐时间

天天学学学

关键还互相攀比

你报10个班,我就报20个

你还在学画画、钢琴、奥数?太low了

剑术、礼仪、编程才高级好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香港的公办小学偏多

公办属于学区划片、统筹分配上学

学区房就很重要

这里请自行脑补香港房价...

更可怕的是

公办录取参考的指标远不止学区那么简单

还要看父母和学校的关系

甚至是否有相同的宗教信仰等

具体参照下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拼积分

甚至有些爸爸放弃自己的工作去面试当校工

而如果不满一定积分的话

就只能被电脑摇号赌运气了...

而且这种条件

基本只有中高产本地人可以满足

如果你无权无势,或者是外地户口

即使有学区房,也只能乖乖被统筹

那民办呢?更是鸡上了天

全香港大概只有60多所私立学校

稍有名气的学校收到的入学申请都是超过4000+

而学位一般只有100-150个

录取比例都是个位数

秒杀魔都大部分民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种疯狂的教育模式

已经成为香港教育的一个公开规则了

确实没有什么起跑线

因为已经高得不能再高了

香港教育纪录片《没有起跑线》中

就有这么一段话发人深省的话

如果在香港不做两件事

你可以活得很潇洒:

一、不要买房子

二、不要生孩子!

累的不止是父母

小朋友更是失去了童年的乐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没有完美的国家和地区,也没有完美的教育。

但我相信,任何教育,和孩子的成长规律都是不能背离的。升学压力再大,也要及时关注孩子真实的内心世界,才能让孩子更好地成长。

每天一小时,让我们做更棒的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