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在线讯(记者 荚妤)粉墙,黛瓦,中式古建筑……在合肥,有这样一个地方吸引着市民和游客,那就是“小隐于野”创意街区。去年11月,街区内的小吃街顺利开街,曙光南路的面貌焕然一新。8月27日,记者来到“小隐于野”,发现小吃街前熙熙攘攘,各个早点铺早已坐得满满当当。而在今年9月,曙光南路东巷改造项目也将建设完成,与广大市民见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现最炫“民国风”

2018年,芜湖路街道又一特色街巷“小隐于野”项目正式启动。曙光南路街巷改造项目,是响应包河区“老城复兴”战略,也是芜湖路街道启动老旧街区改造的第一个项目。此次改造将坚持以人为本,以文为脉,利用曙光南路的现有建筑加上新建建筑,打造“小隐于野”街区,形成流动的“清明上河图”,与“中隐于市”街区遥相呼应,力求打造集休闲、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市井文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曙光南路东巷改造鸟瞰图

随着“小隐于野”文化街区项目的不断推进,曙光南路的面貌焕然一新。而此次改造的东巷内共有8处不同产权主体的房屋,部分房屋经鉴定为D级危房,小隐于野商业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彭朝晖介绍,为了安全起见,东巷的改造风格也从徽派建筑调整为民国建筑风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民国建筑风格

徽派建筑风格的马头墙会让房屋承担额外的负重,而民国建筑风格中多采用柱式构图,可对建筑起到支撑加固作用。因此,设计师们更改设计方案,在房屋外立面增加柱体,提升房屋结构强度。同时,借鉴海南“骑楼老街”的建筑元素,对阳台结构进行改造,在增加阳台强度的同时,增添了建筑美感,使东巷改造整体上呈现出民国建筑风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工人们正在施工

在热闹的小吃铺一旁,工人们正在对巷口的两幢建筑的外立面进行加固改造,透过脚手架可以看到,民房外墙和阳台底部,新加装了钢柱进行支撑。巷内民房整体的民国建筑风格基本形成。

不一样的味蕾享受

在“小隐于野”项目启动前,芜湖路街道曙光南路一直是文明创建和城市管理中的“老大难”,不少商户长期占道经营,也让这条路成为有名的“肠梗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改造前

经过此次加固和“整形”,房屋安全性和人居环境得到大幅提升,其中几处被闲置的房屋也被得到充分利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改造后

巷内一个院落内的一层建筑,原先是一座粮库,经过此次改造,接下来,一家特色龙虾店将正式入驻,产自六安的新鲜小龙虾将在这里端上老城人民的餐桌。

而在一旁,一家主打意大利冷餐特色的餐厅也将入驻,带来不一样的美食体验。目前,东巷内的招商已基本达成入驻意向。

“目前,东巷内民房改造工程进展顺利,正在进行外立面装饰,将于今年9月份完成改造。”彭朝晖介绍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街区面貌得到了提升

经过文化元素的注入改造,这片街区实现了华丽转身,被誉为“合肥首席城市怀旧人文休闲街区”,成为合肥的“田子坊”“宽窄巷”。

小隐于野文创特色街区为广大市民展现的是一派浓郁的民国风情。曙光南路的改造,不仅保留了原有的“烟火味”,也赋予了老城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