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历史上,多数佛教大师,都是出家后才有了法号。但是惠能大师不一样,他一出生,就叫惠能。

惠能俗姓卢,家住岭南新州,即如今的广东省新兴县。他出生后不久,便有两位僧人来到卢家,说这孩子不是等闲之辈,不如取名“惠能”。

惠能父亲问:“为什么叫做惠能?”

僧人说:“惠者,以法惠济众生;能者,能作佛事。”

说完,两位僧人就离开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六祖慧能

01

初悟禅机

卢家本就清贫,惠能才3岁的时候,父亲也去世了,只剩下他和母亲相依为命。

惠能24岁的时候,因为听了《金刚经》中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内心开悟,便独自前往黄梅求法。

原来,在黄梅有个东禅寺,住持弘忍大师是禅宗第五代祖师,而禅宗始祖,正是大名鼎鼎的达摩。

弘忍想要考验惠能,就假装故意刁难他,说道:“汝是岭南人,又是獦獠,若为堪作佛?”

惠能并未生气,而是平心静气,不卑不亢地回答道:“人即有南北,佛性即无南北。獦獠身与和尚不同,佛性有何差别?”

獦獠是对古代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

听了惠能的回答,弘忍内心已经对他很满意了。然而,弘忍还想继续磨练一下这块金子,便让他先在寺庙里做些辛苦的杂活。

功夫不负有心人,8个月后,弘忍大师来到惠能舂米的碓坊,一语双关地问他:“米舂好没?”

惠能也一语双关地回答:“米舂好了,只是还需要筛子来筛干净。”

这段对话,其实是弘忍大师问惠能,经过这几个月的修行,是否领悟了佛法的真谛。

而惠能的回答说的是,自己已经领悟佛法的真谛,只是还需要经过弘忍大师的鉴定和印证。

弘忍大师对惠能更加另眼相看了。

第二天,弘忍大师召集所有的弟子,让大家各作一偈,“若悟大意者”,就可以成为第六代祖师。

偈为佛教术语,是一种类似古诗的文体,通常以四句为一偈。

有一位年高德劭的僧人,名叫神秀,作了一偈:“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众人奔走称赞,这首偈很快传入了惠能的耳朵。惠能一听就知道这首偈不怎么样,于是自己作了一首,由于他不会认字写字,就让别人替他写了出来,也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此偈一出,立即爆火,纵多僧人纷纷点赞转发。惠能一偈成名,迅速登上东禅寺热搜榜。

于是,弘忍将衣钵传给了惠能,还拿出一件袈裟交给惠能,说这是达摩祖师传下的木棉袈裟。

惠能不解:“法无文字,讲究以心传心,以法传法,要这件袈裟干什么?”

弘忍解释道:“袈裟是佛法凭信,而佛法是根本所在。衣随法走,传法必传衣,衣在如法里。”

弘忍还告诉惠能,自己三年后就会离开人世,弘扬佛法的重任就交给惠能了,让惠能往南方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2

历经磨难

惠能按照弘忍大师所说,风餐露宿,一路向南。有人眼红惠能的袈裟,便一路追赶,好在惠能可以化险为夷,来到了曹侯村。

曹侯村是曹操曾经居住过的地方。

在这里,惠能结交了一个好基友刘志略。刘志略的姑姑是个尼姑,法名无尽藏,经常念诵《涅槃经》。

一天,无尽藏将《涅槃经》递给惠能,让他解释经义,惠能淡淡说道:“不识文字。”

无尽藏很惊讶,说道:“既不识字,如何解释其义?”

惠能答道:“佛性之理,非关文字能解,今不识文字何怪?”

意思是说,佛法的真谛本来就与文字无关,重要的是思考和理解。

此语一出,曹侯村的人纷纷感到佩服。曹侯村有个宝林寺,大家极力希望惠能能成为该寺的方丈,宣讲佛法。惠能架不住大家的热情,只好恭敬不如从命。

几个月后,抢袈裟的那批人再次到来,惠能只好从宝林寺偷偷逃走,继续南行。

因为害怕袈裟被盗,惠能不敢走官道,只能穿山越岭。有一次他迷路了,被一队猎人发现,就此和猎人一起生活。

惠能身材单薄,不适合打猎,大家就让他负责守网。然而,他已皈依佛门,心肠慈悲,因此一有猎物落网,他就将其放生。

久而久之,自然就被大家发现了。

有人听说惠能是信佛之人,觉得他不适合打猎的生活,不如离开。而惠能接下来的话却让人震撼不已,他并没有高高在上地责备猎人们,而是建议他们不要竭泽而渔,并且借此机会将话说明,一方面确实愧对大家的信任,另一方面自己无论如何不能再守网了。

大家听了他的话,感触颇深,也就此将罗网机关都拆掉了。

此后,惠能负责砍柴烧火,上山挖菜。他也不吃肉食,只吃菜。

就这样,惠能与猎人为伍,度过了十五年隐居修行的山林生活。一日,他朦胧中仿佛听到弘忍的声音,告诉他该出山了,惠能便收拾行装启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禅宗五祖弘忍(右)和六祖惠能(左)

03

风动?幡动?

他听说广州有个法性寺十分出名,便前来瞻仰。到达法性寺后,惠能走进寺里的大雄宝殿,只见数百名僧俗整齐静坐,认真听住持印宗法师讲解《涅槃经》。

惠能也跟着听了半个时辰,大师就宣布今天下课了,还布置了作业,说:“大雄宝殿前有一面旗幡,风吹时,幡飘动。各位下去仔细想想,是风动,还是幡动。”

下去之后,有人说是风动,有人说是幡动,争论不已。只有惠能一个人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而是修行之人的心在躁动。”

印宗大师听了惠能的发言,暗暗赞叹。第二天,印宗就为惠能剃发,并且留他在法性寺讲经。

就这样过了两年,惠能又想到了曹溪。虽然法性寺上下都对他尊敬有加,但是他还是有寄人篱下、喧宾夺主的感觉,于是就辞别印宗大师,回到了曹溪宝林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4

拒绝女皇

惠能之前就在曹溪小有名气,如今回来讲经,大家都很欢迎他。由于惠能确实有慧根,能够说出让人大彻大悟之语,因此他的名声很快传播开来,许多人慕名而来,听他讲法。他成了曹溪名副其实的佛教大V。

唐中宗神龙元年,即705年,武则天命人请惠能到皇宫讲法,却被惠能拒绝了。

原来,他认为自己长相难看,担心别人因此而轻视佛法。

好在女皇武则天并没有为难他,还赐给了他袈裟、水晶钵等赏赐。

因为这件事,人们更加爱戴和钦佩惠能了,觉得他是一个不攀附权贵的正直高僧。

713年7月,惠能预感到自己即将逝世,便带领几个弟子一起回到了自己的故乡。在那里,有一个朝廷为他修建的国恩寺。

713年8月,国恩寺内,惠能大师圆寂。

附近的官吏都来争抢大师的真身,僵持不下。惠能的弟子便点了一丛香,只见一缕青烟飘往曹溪的方向,众人这才决定,将惠能大师的真身送往曹溪宝林寺。

惠能大师对于禅宗的发扬传播有着深远的影响,他弘扬的是一种“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顿教法门。

对于惠能大师的一生,后世许多名人都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王维:大师至性淳一,天姿贞素,百福成相,众妙会心。

柳宗元:其道以无为为有,以空洞为实,以广大不荡为归。其教人始以性善,终以性善,不假耘锄,本其静矣。

刘禹锡:至人之生,无有种类;同人者形,出人者智。

我朝太祖也曾说:“惠能主张佛性人人皆有,创顿悟成佛说,一方面使繁琐的佛教简易化,一方面使印度传入的佛教中国化。因此,他被视为禅宗的真正创始人,亦是真正的中国佛教的始祖。”

今天,你顿悟了吗?

策划:鱼羊史记 监制:鱼公子

撰文:方采采 制作:吃硬盘吧、发达蚊

本文由「鱼羊史记」独家制作,并享有版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追究法律责任。欢迎转发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