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福林妈咪

记得之前抖音上某个官方账号发了一个视频,是关于人贩新套路的,大致就是用小孩子骗小孩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位宝妈在小区的小花园里的看着儿子在沙坑玩耍,突然有个小女孩儿跑来要跟自己的儿子玩儿,然后小女孩儿的父亲在后面追来说:“你慢点儿!”这位父亲抬头看到宝妈,就跟宝妈打了声招呼,说道:“那是你儿子啊?我女儿就是这么自来熟,呵呵。”

宝妈看这位父亲眼生,便询问:“看您有点眼生,您平时不带孩子出来玩儿吧。”这位父亲连忙解释道:“哪儿啊,我们家才搬来这个小区。之前装修完散味儿来着,一直没搬来。”

说到这里,宝妈便开始跟这位父亲聊起来,说装修就得多晾晾,小孩儿白血病什么的。正聊得起劲儿,宝妈抬眼看儿子,就发现儿子被小女孩儿拽着走远了。

宝妈赶紧喊住儿子,问儿子干嘛去,那位父亲就说小孩子可能想去往那边玩会儿吧。这时候,她儿子说:“姐姐说她家车里有小桶和铲子,我们一起拿来玩继续玩沙子啊。”宝妈觉得不对劲儿,拽着儿子就走了说道:“谁让你走你就跟着走啊?妈妈之前跟你说的什么啊,转脸就忘了?”。儿子扭着头看着小姐姐,但还是跟妈妈一起走了。

没想到,第二天就看到一个老太太在找自己家孙子,这位宝妈就想起来昨天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儿然后询问老太太是不是有个男的来跟她聊天的时候孩子走丢了,老太太说就是,宝妈就说自己昨天也遇到了,心想还有点后怕。

人贩子已经大胆到在家长的眼皮子底下拐小孩儿了,让家长们防不胜防。福林妈看过不少拐带儿童的案例,还有一些调查时候放出来的监控录像,发现人贩子并非随机选择目标,而是有选择性地,选择那些容易“得手”的。通常他们的“目标”是这几个类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①只有一个家长带着的小孩子

就像前面讲的案例一样,人贩子不再像以前那样直接抱走了,而是讲究策略,让孩子不哭不闹的“心甘情愿”跟着走,而且多是两人合作,而只有一个家长带孩子的时候,家长如果被一些事情吸引了注意力,那么这就给了人贩子可乘之机。

所以,通常会一个人吸引家长的注意力,另一个人拐孩子。所以,如果家长一个人带孩子外出时,多留个心眼儿不会错。

②老人带着的孩子

很多老人都是“热心肠”,或者是跟谁都能说到一起。记得之前也有一个案例,就是一名老太,平时在小区里闲逛时结实了一位大姐,俩人聊得很投缘,后来经常会在小区里碰到,就唠唠家常。但其实那位大姐是人贩子,通过与老太的聊天,早就摸清了老太家的情况,有时候老太跳广场舞带着孙子,还会让这位大姐帮忙看着孩子,一次两次,大姐都挺好的,结果第三次,孩子和大姐就一起消失了。

还有一些人贩子跟老人聊天,套近乎,冒充小区里的邻居,老人很吃这套,因为很多老人都是去子女家带孩子,对小区也不熟悉,如果人家早就摸清了这孩子是谁家的,人贩子一报孩子的名字,老人就相信。也会对人贩子放松警惕,很可能一个人贩子跟老人聊着天,另一个逗孩子,跟孩子玩儿,但是却越玩越远。

老人很容易相信别人,而且反应迟缓,所以被老人带着的孩子很容易成为人贩子的目标,所以,家里人一定要不断叮嘱老人,如果带着孩子,不要轻易相信别人,不要让孩子离开自己的视线。

③家长爱玩手机的孩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很多年轻人离不开手机,很多家长也是如此啊。带着孩子,还不忘盯着手机看,孩子重要还是手机重要呢?见过不少带着孩子在路上走着还刷手机的家长,孩子在前面跑着,来个人贩子把孩子抱走都可能察觉不到。

还有一些让孩子在室内游乐园玩得,家长坐在外面看着,说是看着,实际上是终于有时间刷会儿手机了,就这一个低头,孩子就可能被不怀好意的人骗走。爱玩手机的家长同样是人贩子喜欢的,因为他们不用特别在意家长,因为家长自己就把自己的视线从孩子身上移开了,人贩子更容易下手。

④在商场或者公园等人员密集的场所,跑得比较欢脱的孩子

有些孩子一出去就撒欢了,孩子在前面跑,家长在后面追,很可能下一个转角孩子就找不到了。这种喜欢乱跑的孩子,也容易成为人贩子的目标,这样的孩子有个共同点:不听话。

即使家长怎么说“不要乱跑”,孩子也不听。由此可见,平时也不怎么听父母的话,同理,爸爸妈妈说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不要吃陌生人给的东西,在孩子这里通通左耳朵进右耳朵出。所以这样的孩子很容易“上钩”,也是人贩子喜欢的一种类型。

人贩子的招数很多,但是他们的目标类型却都差不多,我们作为家长可能防不胜防,但是如果知道自己是否容易成为人贩子的目标,那也好提前做些思想准备,给自己多留个心眼,除此以外,还要给孩子多多灌输一些防拐知识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