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中路步行街还铺着水泥路的时候,想要吃一次肯德基,还得跑去大中大,那个时候无论是肯德基还是大中大,都是人山人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中路步行街两边的店铺还没有统一的招牌,京九批发市场的过道因为人太多一眼望不到头,耳边充斥着叫卖还价的声音,此起彼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时候的我,觉得这条街道悠长又喧嚣。中间穿插着的各种小巷子,只有最轻车熟路的本地人才会知道,在哪一个巷子里藏有怎样的惊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它们就像是步行街里的血管,每一条都不可或缺,每一条血管里,都流淌着永远不会停止的活跃细胞。

即使是在我有限的认知里,儿时从中巴车售票员的嘴里喊出的“上街”,也绝不仅仅指的是这条全长两公里的街道。

它还包括了甘棠湖边的算命先生,烟水亭旁的剃头师傅,还有在路边套过的圈,打过的气球,以及起步价只需五块钱的出租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更早之前,早到龙开河还没有被填平,火车站还没有从新桥头搬走,那时候的新桥头也没有重修,彼时的它还是老九江的市中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90年代火车站被停用后,它已今非昔比。原来的候车室被改造为酒店,以前的铁路线路经过改造后,成为办理货物业务以及维护机车停留处。

我在后来新修的广场上放过的风筝,和在湖面上蹬过的游船一样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像十里转盘没有了转盘,新桥头也没有了桥,但叫法永远都不会变。

就如我每次想去江边,都会经过九九商城,即使它已经换了名字,公交车的报站器里依然是“九九商城到了”,那个站台永远都是热闹的,所以一直都会有点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附近有我常去的唱片店,你看,到了这个年代,唱片店都成了记忆里的东西了。

江边的水潮起潮落,岸上的人徘徊停留。大家看着江面上游泳的人,羡慕他们的自由和洒脱,即使货船的汽笛声有时吵得恼人,也不能妨碍他们在水里的嬉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虽然不敢下水,但喜欢上桥。桥面上飞奔的车辆结合脚下颇有气势的列车,是整座桥上最婉转的合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最有意思的还是在大桥上俯瞰轮船的来来往往,看它们伴随最后一缕夕阳驶向视线的尽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过了以上的经历,自以为活动范围已经很大的我,被这座城市发展的速度弄得猝不及防,老城区的一切,除了印在上面的情怀,没有什么东西是不可替代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在每一条新修的马路,每一座崭新的商场,以及将要动工的各种设施,在我看在是暂时的割裂,以便在将来与这座城市进行更好的融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也许以后,在我回想现在的时候,也会像上一代人回忆过去一样,一边对从前的事物充满怀念,一边对目前的生活无比庆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