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即将到来,一道国内茶游学大餐:武夷山、桐木关、政和五日茶游学,9月17日到21日精彩开启。这三个地方,分别是武夷岩茶、金骏眉、政和白茶的原产地。9月17日到9月21日,这5天,探访三个茶乡,搞懂三种茶,拜访几位茶大咖。

一、探访三大茶乡

1.武夷山:无岩不产茶

武夷山素有“奇秀甲于东南”之称,因山上多岩石,茶树生长在岩缝中,“岩岩有茶,非岩不茶”,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乌龙茶之极品——武夷岩茶因而得名

“武夷春暖月初圆,采摘新芽献地仙。”这是唐代诗人徐夤品饮武夷山的好茶之后,惊为仙茶,遂作诗以感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武夷山是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是中国第一个国家重点自然保护区!

它以生物多样性而闻名于世,有“世界生物之窗”、“鸟的天堂”之称。整个山脉,拥有2527种植物物种,近5000种野生动物。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了世界生物圈保护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中最著名的植物,就是味道独特、具有“岩骨花香”韵味的武夷岩茶。

武夷岩茶品种繁多,光记载有名字的就有1000多种。除了最有名的大红袍,还有近年来炒出天价的牛肉(牛栏坑肉桂)和马肉(马头岩肉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武夷岩茶外形条索肥壮、紧结、匀整,带扭曲条形,俗称“蜻蜓头”,叶背起蛙皮状砂粒,俗称“蛤蟆背”。颜色为青褐色。茶条壮结匀整,带扭曲条形。香气胜似兰花而深沉持久,滋味浓醇清活,生津回甘。

2.桐木关:世界红茶发源地

山林葱茏,溪流清澈,一切如初。

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武夷山市星村镇桐木关,就像一块保留地,内涵隽永却又无声无息。明朝中后期,世界红茶鼻祖——红茶就诞生在桐木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50年的岁月,在这里停住了脚步。由于不接纳外人随意进入,至今仍拥有最神秘、最美的原始秘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桐木境内有座主山峰,叫黄岗山。黄岗山挡住了北面寒流,南边是海洋的暖风,自然气候独特。

环境使然,每棵茶树,都长势旺盛、芽头壮实。茶叶的持嫩性好,儿茶素、氨基酸和芳香性物质含量非常高

故事插播:

正山小种起源:

据桐木关老人传说,明朝时的一支军队由江西进入福建时路过桐木关,夜宿茶农的茶厂,由于正值采茶时节,茶厂铺满了刚采下的鲜叶,准备做绿茶的鲜叶成了军人的床垫;当军队离去时,心急如焚的茶农赶紧用当地盛产的松木烧火烘干,烘干后把变成“次品”的茶叶挑到星村贩卖。

本以为走霉运的农民在第二年竟然被人要求专门制作去年耽搁了加工的“次品”,第三年、第四年的采购量还越来越大,以致使桐木关不再制作绿茶,专门制作这种以前没有做过的茶叶。这种生产量越来越大的“次品”便是如今享誉国内外的正山小种红茶,只是当时的桐木关茶农并不知道他们眼中的次品却是英国女王伊丽莎白的珍爱!

金骏眉:

2005年,江氏后人在正山小种红茶传统工艺基础上研发出的金骏眉,带动了整个红茶产业的发展,掀起了中国红茶的复兴。

3.政和:白茶之乡

政和风光秀美,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8%。是中国白茶原产地、中国白茶之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政和,其实是一座由宋徽宗赐年号为名的县城。郑和县白茶渊源极深,可追溯到唐末宋初。到宋代,政和已成为重要的北苑贡茶主产区。宋徽宗政和年间,当时的关隶县因进献贡茶银针,获得了资深茶友皇帝的喜爱,

“喜动龙颜,获赐年号,遂改县名关隶为政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政和白茶:

政和白茶以茶政和大白茶品种为原料,所产政和白茶具有鲜纯、毫香、凉爽的品质特征。不仅具有解暑、退热、降火、生津止渴功效,还具有降血压、解毒、止泄、杀菌、抗氧化、抗辐射、抗肿瘤等功效。

政和白茶萎凋主要是室内萎凋,要先阴干再晒

政和当地很有特色的建筑就是板房、廊桥,以前白茶的萎凋,就是在这些通风良好的板房、廊桥内进行阴干。现在的茶厂都在通风良好的室内,进行阴干萎凋。这样的萎凋过程,也跟天气有密切的关系,因为萎凋房空气流动性很大,高品质的茶叶是不会在阴雨天进行萎凋的,这样的阴干过程需要48个小时以上。经过阴干后的茶叶,脱水率达到70%以上,然后再进行日晒,日光充分的情况下会晒5个小时左右。

二、参访茶界名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远华:国家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园艺、茶学委员,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理事,第九届福建省茶叶学会副会长。福建首位茶学博士,武夷学院教授,武夷学院万里茶道研究院副院长,曾任武夷学院茶与食品学院院长。

刘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峰

刘峰:制茶名家,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曾任武夷山市茶叶科学研究所副所长。

杨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杨丰

杨丰:制茶名家,政和白茶制作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政和工夫制作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三、六大行程亮点

1.母树大红袍拍出天价

“大红袍”名字的由来:

明朝洪武年间,一位赶考的年轻人路上中暑晕倒,被武夷山天心寺僧人以茶入药治疗,得救后,这位才子吉星高照中了状元。为了报恩,状元脱下红袍披到茶树上,才有了“大红袍”之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真正的母树大红袍,其实只有三棵六株茶树,生长在武夷山九龙窠的陡峭绝壁上,至今有360多年历史。

2005年在第7届武夷山红袍节上20克武夷山母树大红袍拍卖出20.8万元的天价。2006年起,武夷山政府对大红袍母树实行特别管护,停止采摘大红袍母树茶叶。

2.与桐木关的短尾猴邂逅

它们对村民和游客都很友好,一点都不认生。有时大摇大摆坐在草坪上,长石上,有时候挂在树枝上,自由荡着秋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青楼:正山小种加工厂

桐木关村里,有两三座非常古老的木楼,它是一栋做青的红茶加工厂,叫青楼。

100多年来,正山小种的20多代传人,在这栋木楼里,他们摊晒刚采回来的茶,让它走水,用松木加温做青,然后揉捻、发酵,有时候也加入松木的烟味,作出烟熏小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武夷山桐木关的红茶,就是在这样一个古朴的茶厂,用最原始的方式,一年一年制作出来。

4.印象大红袍》,一场视觉盛宴

借茶说山、借茶说文化、借茶说生活

印象大红袍》

由张艺谋、王潮歌、樊跃共同导演,是以武夷山为背景,以武夷山茶文化为表现主题的山水实景演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印象大红袍》展示了大红袍的制茶工艺,有着很强的故事性和参与性

演出场地借鉴了武夷山下梅古民居的元素,现场更像是一个容纳千人的巨型茶馆。

5.九曲溪的竹筏漂流

"溪流九曲泻云液,山光倒浸清涟漪。"

九曲溪是武夷山脉主峰--黄岗山西南麓的溪流,位于福建省武夷山峰岩幽谷之中。

因武夷山有三十六峰,九十九岩。峰岩交错,溪流纵横,九曲溪贯穿其中,蜿蜒十五华里。又因它有三弯九曲之胜,故名为九曲溪。

山挟水转,水绕山行,每一曲都有不同景致的山水画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波光粼粼中,一条竹筏,一枝竹篙,一位仙子,撑开水色,款款而来。九曲溪,就这么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6.深度体验采茶、制茶、品茶

现在的武夷山,很多茶园仍旧是采茶女用手采,然后由挑夫人工挑下山。

采茶的方法包括掐采、提手采和双手采,对大部分的红茶、绿茶都适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次的茶游学,不仅亲自体验采茶,还要亲自制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