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的兵法说:“仁智信勇严,为将用兵者缺一不可。”其实,最重要的还是“智”——智慧。历史上的战争,有不战即胜的,有百战百胜的;有正大光明的获胜,也有以诈取胜的;有以没有前例的战法获胜,更有仿效古人兵法而获胜的。天时不同,地利不同,敌情不同,因此对敌作战的方式也不同。这种种应敌获胜的方法如何选择,便靠智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些迂腐文人总说用兵不可诈胜。但真正有用兵智慧的人,却是唯恐不能想出各种诡诈的作战方法来。只有能行诈的人才能作战,唯有能战的人,才能消弭天下的兵灾战祸。策谋也远比蛮力更有用,能在庙堂上折冲取胜,就不必要赴战场对决;在战场上的将帅能善谋慎断,就不必让兵卒亲冒矢石。只有这样,才能行遍天下无敌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春秋时代鲁襄公时,晋楚争夺郑国。襄公九年,晋悼公联合其他诸侯的军队围攻郑国,郑人恐惧之余,遣使求和。荀偃说:“继续围攻郑国,等楚救郑时,就可以迎战楚军;如果与郑议和,就得不到实际的利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荀罂却说:“不可以,应该与郑结盟引兵而归,如此楚国就会出兵讨郑。我们要先使楚军疲惫不堪,办法是把军队分成三路,联合其他诸侯军队分路迎战楚军。那么我军在未疲惫前,楚军早已疲累得不能作战了,远比现在就跟楚国交战要好得多。假如现在就跟楚国交战,必然伤亡惨重,所以应以不战为上策。所谓聪明的人以智慧取胜,愚笨的人以蛮力克敌,这正是先王克敌致胜之道。”

群臣都表示赞成,于是接受郑国的求和。后来楚国果然三度出兵讨郑,但是由于长途行军而精疲力竭,根本无法作战。最后晋国终于取得郑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吴王阖闾即位后,曾问伍子胥:“贤卿曾建议伐楚,寡人也有伐楚之心,寡人想亲自率军伐楚,贤卿以为如何?”伍子胥答:“楚国政治纷乱,没有真正的执政者,假如大王动员三军,徒然劳民伤财,所以不如先发一军,诱楚出兵迎战。楚国出兵,大王立即退兵;楚国退兵,大王再出兵。楚军往来跋涉,必会疲于奔命,而想放弃交战的念头。这时大王再运用各种手段,使楚国的军事政治更混乱,彻底瓦解楚人的斗志,然后大王再动员三军,一定能彻底摧毁楚国。”

阖闾欣然采纳伍员的建议,从此楚军就陷入疲于奔命的苦境。晋与吴削弱楚国实力,用的都是同一手法,但是吴国能在柏举大破楚军,而晋国却不能在城濮灭楚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南宋著名将领吴璘对付金兵,也用这种方法。金兵的个性忍耐坚久,命令严酷,一旦令下,必誓死执行任务,因此每次决战,非得打上好几天,纠缠不清。吴璘于是选择有利地形,派出精锐兵卒,轮番骚扰,使金兵穷于应付,不能休息,来磨蚀他们坚忍的士气。等到金兵稍有惰怠的间隙,立刻以奇兵袭击,大胜而回。(文/司马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