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大幅提升军费,计划在2020-2024期间投入290.5万亿韩元,约为2398.8亿美元,作为国防预算。可以说,韩国军费提升之大,绝对是叹为观止!

韩国投入事出有因

韩国之所以如此大幅提升军费,除了隐含着想成为“世界大国”的雄性壮志之外,更重要的上面对着太多的“威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如,在2019年7月,俄罗斯的战略轰炸机就闯入了韩国领空。最后逼得韩国战机对俄罗斯军机开火示警,而且一口气打了360发炮弹。虽然,韩国声称俄罗斯军机闯入了韩国领空,但是韩国战机开火示警的处理方式不仅不专业,而且将韩国在处理此类问题时的惊慌失措暴露无遗。索性,此次炮击开火示警没有造成俄罗斯机毁人亡。否则,双方之间很可能爆发“激烈冲突”。如果战事一开,那么鹿死谁手呢?其实答案不言而喻,俄罗斯会占据绝对的优势。且不说俄罗斯在军队的训练、士气以及作战经验方面遥遥领先于韩国。就是在武器装备方面,韩国也讨不到任何便宜。即便是韩国这些年大肆发展武器装备,俄罗斯的军备也一度废弛。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俄罗斯的军力在对韩国几乎有碾压性的优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了俄罗斯,韩国还有一个最大的“死敌”——日本。日本不仅是韩国的竞争对手,同样两国也有着领土争端。所以,双方经常性的在武器装备方面展开竞争,日本建造“宙斯盾”驱逐舰,韩国就发展KDX-3进行应对;日本采购了F-15J战机,韩国就买来了F-15K;日本研制了90和10式主战坦克,韩国就自行生产了K-1和K-2主战坦克……可以说,双方争锋相对,大有“彗星撞地球”的势头。但是韩国无论是军工基础,还是军队的基础,与日本相比还是有不小的差距。所以,韩国人必须加大军事投资,才有可能去继续与日本竞争。

但是,韩国人的投资,真的能换来强大的军事力量吗?或许,答案是否定的。

陆军:看上去很美

韩国陆军拥有56万余人,被编成了11个军、39个师又19个旅。其主要技术装备为5100辆坦克/装甲车、5800门火炮、7,032枚各式导弹与13000件步兵支援武器。其中,韩国人引以为傲的主要装备有:K1主战坦克,K1A1主战坦克和K2主战坦克;K-9型155毫米自行火炮;K-200步兵战车和K-21步兵战车等,所谓韩国自行研制的武器装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K-1主战坦克,是由美国克莱斯勒公司负责研制,韩国现代负责生产的一款第三代主战坦克。所以,K-1在外形与美国的M-1有几分相似,而且都使用的是一门105毫米炮。只不过为了适应半岛的地理环境,K-1的车体比M-1大幅缩小,战斗全重为51.1吨,比M-1小了3.4吨。以至于有人戏称K-1是M-1的“婴儿”坦克。同时,韩国人将M-1所使用的燃气轮机更换为德国的MTU柴油机。这型坦克一共生产了1027辆,可以说是韩国陆军目前的主力坦克。之后,韩国在K-1的基础上,改进出了K1A1型主战坦克。这款坦克,在K-1的基础上战斗全重增加到了53.2吨,火炮也改成了120毫米滑膛炮,火力和防护力都有一定的加强。不过这型坦克只生产了484辆就已停产,因为韩国自认为自己有了更为先进的坦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就是韩国K-2主战坦克。这款号称是韩国国防科学研究所和现代重工联合研制的新型主战坦克,在1993年开始研制,2011年定型,于2015年开始量产。虽然号称是自行研制,但是所有系统几乎都是来自外国。坦克炮是德国莱茵金属公司授权生产的55倍口径120mm滑膛炮;发动机使用的也是德国的MTUMB-883ka500柴油机;甚至炮塔的设计都是学的法国的“勒克莱尔”坦克;还好,所谓的复合装甲还是韩国自己研制的……就是这些七拼八凑组成的坦克,韩国人影视敢说亚洲最强,可以轻易的击穿7辆中国99坦克。只不过,K-2刚刚量产不久,就因为重大技术问题宣告停产,直到2019年才重新恢复生产。或许,韩国人对于K-2坦克的表面数据虽然非常认可,但是对于自己的工业能力和工艺水平似乎并没有多少信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了坦克之外,韩国K-9型155毫米自行榴弹炮可是号称“世界第一自行火炮”!不过,这型几乎将西方世界各种先进技术融合在一起的自行榴弹炮,如今已经销售到了多个国家。表面看来,K-9型155毫米自行榴弹炮性能优异,但是实战性能却无法令人满意。比如,在延坪岛炮战之时,K-9自行火炮面对老式火炮,不仅无法进行压制,甚至与之对射的能力都没有。只能狼狈逃窜,躲在掩体里,不敢还击。究其原因,除了对方使用的是火箭炮之外,更重要的原因就是韩国无法将K-9自行火炮的各项技术融合在一起。所以,只在实际运用时这种弊病就完全暴露出来。

如此看来,韩国人的陆军的技术装备,只是表面上看上去很美而已。

海军:用力过猛

还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韩国海军还是“老得老”、“小得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谓“老”,就是韩国海军还保有大量二战末期建造的美制驱逐舰,如“弗莱彻”级驱逐舰、“萨姆纳”级驱逐舰和“基林”级驱逐舰。所谓“小”,就是韩国海军大量所谓“现代化”的战舰就是大量轻型护卫舰,如“蔚山”级护卫舰、“东海”级护卫舰和“浦项”级护卫舰。但是,仅仅过去20余年之后,韩国海军就似乎成为了一支令人望而生畏的的水上力量。“独岛”级两栖攻击舰,已经建成了两艘,据称还要建造轻型航母;万吨级的“世宗大王”级驱逐舰,一度是亚洲最大的驱逐舰;“忠武公李舜臣”级驱逐舰,虽然没有“宙斯盾”舰那么光彩照人,但是在6000余吨的驱逐舰中也能够称得上“中规中矩”;“孙元一”级AIP潜艇,是东北亚地区的第一型AIP潜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韩国海军的跨越式发展,似乎埋下了诸多隐患。以“世宗大王”级驱逐舰为例,这型满载排水量达到11000吨,采用的是“宙斯盾”Baseline7Phase1版本,为此韩国花费了17.2亿美元。但是,韩国为了让“世宗大王”的综合作战能力更加强大,在原有武器基础上,增加了对地打击和反潜武器。为此,韩国在战舰上加装了韩国自行研制的“玄武”IIIC型对陆攻击巡航导弹,以及“红鲨”反潜火箭助推鱼雷,而这些武器是用韩国自行研制的垂直发射系统。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韩国由于资金问题,无法采购足够的导弹,所以垂发系统中有着各种“空缺”等待填补。更让韩国人感到无奈的是,由于韩国的武器与美制作战系统在兼容性方面出现了“不协调”。所以出现了各种问题,比如发生过试射5发标准2导弹,3发失败,其中1发险些砸舰的严重事故。于是,“世宗大王”逐渐变成了在各种仪式中才出现“礼仪舰”,一旦到了真正的军事演习或者其他军事行动中,就成为了“失踪大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说“世宗大王”是因为韩国人贪大求全,导致了其在水面舰艇方面问题重重。那么在潜艇方面,韩国人则是因为“冒进”导致了极为严重的问题。以德国214型潜艇为基础发展而来的“孙元一”级潜艇,其实是德国提供设计图纸和技术,由韩国现代重工业负责建造的。这型排水量为1800吨的潜艇,拥有8具自航式鱼雷发射管,还能够下潜到400米的水下。如果仅仅看这些指标的话,造价3.5亿美元的“孙元一”,绝对是物有所值。但可惜的是,在潜艇最为关键的“噪音”这个问题上,韩国的“孙元一”比之德国在合同书上提出的标准值更是严重超标。可以说,一个噪音让“孙元一”很轻易地成为各国反潜舰艇和飞机的猎物。为什么会出现这个问题,除了出214潜艇在设计方面本身就有问题,德国的214型就因为噪音问题被希腊拒收之外,更重要的问题就是韩国的“贪功冒进”。为了与日本争夺所谓的东亚第一个装备AIP潜艇的虚名,结果盲目加快建造进度,在工艺方面放松了管理,结果造成了严重的质量问题。

所以,韩国海军在短时间内发展了多款指标极为优异的舰艇,但是由于不顾自己的工业基础,甚至盲目的为了某些“政治目的”而加快进度,造成的结果就是用力过猛,让韩国海军埋下了诸多隐患。

空军:死要面子活受罪

韩国的陆军和海军的技术装备,虽然问题重重,但是好歹还可以用发展“国产武器”中,遇到的阶段性问题来掩盖问题。但是,韩国空军似乎就无法给自己找这样的借口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05年10月,当2架F-15K战机平稳地降落在首尔京畿城南机场之时,韩国号称拥有了世界最强的F-15战机。这款在在F-15E“攻击鹰”(StrikeEagle)之上发展起来的新型战斗机,据称已经属于四代半战机。F-15K采用的是雷神公司生产的AN/APG-63(V)1雷达,拥有15个挂架,最大载弹量达10吨以上,作战半径达到了1800公里。或许由于各方面真的非常优越,所以韩国人买了60架F-15K。但可惜的是,战机采购或许容易,想要对这款战机进行维护却有着各种各样的困难。当然,对F-15K战机进行维护最关键的因素,就是钱!

可惜,韩国空军拥有大量采购先进装备的资金,但是在战机运用与维护中,却就显得有些捉襟见肘了。比如,韩国放弃了欧洲的“风暴阴影”巡航导弹,被美国的“AGM-158联合防区外攻击导弹(JASSM)”拒绝,所以只好选择了德国的“金牛座”。不否认,“金牛座”也是一款非常先进的导弹,但是与欧洲的“风暴阴影”和美国的JASSM似乎还是有所不如。但是,一方面德国的导弹价格相对低廉,另一方面又无法劝说美国出售导弹。所以,韩国不得不在2013年,以3.44亿美元的价格从德国采购了170-180枚“金牛座”导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好歹“金牛座”还能在关键时刻能够进行作战,但对于韩国空军更为严重的问题是,缺乏零件。还在2009年,刚刚完成第一批40架F-15K战机交付的韩国,空军就有资料披露“F-15K的CSP(同时采购零配件,ConcurrentSpareParts)达标率为16%”。所以,韩国空军在2006年就开始出现F-15K战机拆卸同型号其他战斗机的零配件临时进行使用的情况。只不过,在2006年是只有39次,但是到了2007年就增加到了203次,到了2008年更是达到了350次。不过通过这种方式,好歹可以维持80%以上的F-15K进行日常的训练和飞行。但是到了2012年,再交付20架F-15K,韩国空军拥有了60架F-15K时这种状况就更加严重了。

虽然,有多架F-15K战机已经成为了“零件的提供者”,但是依然无法满足F-15K战机的的维护和修理。于是,修理一架F-15K的时间从最初的7.9天延长到了16.8天。时间的延长,就意味着战机的“缺失”。没有战机,那么就不用飞行了。所以,2015年时F-15K因维修配件不足无法起飞的情况共发生了50次;而到了2017年,仅仅上半年,F-15K因维修配件不足无法起飞的情况就发生了60次。如此一来,在韩国空军出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那就是为了解决零部件的问题,牺牲了一部分战机,也加剧了维护战机的时间成本。最终导致战机数量越来越少;战机数量越来越少,就无法保证飞行员的训练和;飞行员无法保证训练,就别谈形成作战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且不仅F-15K战机出现了这种状况,FK-16战机同样也有这样的问题。所以,未来更加昂贵的F-35是否也会有这样的待遇呢?所以,韩国为了争面子,强行采购先进战机,在追求了表面数量之后,却不顾及对战机的维护保养,最终的结果只能是空有战机数量,却无实际作战能力。

最后:韩国还是量力而行

韩国如此追求装备的表面指标,不过是因为其一颗“大国的雄心”。

其实,对于韩国而言其海外利益不过西太平洋和东亚地区,发展适合的能够保卫自己的国土安全,以及维护海外利益的武装力量就足以。根本不需要如此强硬地展示自己“大国风范”。如果超出国力和国家利益,强行发展军事力量,估计结果就是“死要面子活受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