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脂血症是现代医学的病名,医学文献中没有这一病名的记载,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的祖先对这一病症一无所知。事实上,我们的祖先对高脂血症的内容早就有了一定的认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警惕“沉默杀手”高血脂! 中医教授带你走出3大高血脂误区

一、诊断中的误区

1.血脂化验正常就无须治疗

血脂化验检査结果在正常范围并不一定就不需要治疗,关键要看个体情况,例如低密度脂蛋白一胆固醇为135毫克/分升,对于一个无任何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健康个体而言,确属正常范围无须降脂治疗,但对已患过心肌梗死、做过支架治疗、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患糖尿病或同时有多种危险因素的患者,则该血脂水平明显有危害,应把低密度脂蛋白一胆固醇降至100毫克/分升以下。但通常化验报告中只把总胆固醇高于230~240毫克/分升标示为血胆固醇升高,结果使迫切需要降脂治疗的患者误认为自己无须降脂。

2.没有症状就没有患病

高脂血症最危险的正是它不易为人们所觉察,临床表现隐匿,但后果严重,有“沉默杀手”之称。虽然有一些蛛丝马迹可寻:如隆凸于皮肤的黄色瘤(可分布于眼睑、肌腱、肘、膝、臀或踝部等,但除眼睑扁平黄色瘤易被看到外,其他部位均较隐蔽不易发现),但专家常建议:20岁以上成年人应每5年进行一次空腹血脂谱检查,包括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一胆固醇和甘油三酯,以期早期发现、早期干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认知上的误区

患者在治疗中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降血脂就是降甘油三酯

现已确切证明,胆固醇升高患冠心病的危险也随之增高。总胆固醇降低10%相当于冠心病死亡危险减少15%、总死亡危险减少11%;而低密度脂蛋白一胆固醇与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事件相关,其降低10%,则冠心病危险减少20%,它才是防治冠心病的首要目标,降脂最重要的是降低低密度脂蛋白一胆固醇而非甘油三酯。

2.降胆固醇可增加癌症风险

血浆胆固醇浓度降得太低有增加癌症的危险”之说曾风行一时,然而大规模临床试验结果已经推翻了这一结论,长期使用药物强化降脂不会使非心血管病(包括癌症、自杀、车祸等)的死亡率增加。

3. 血脂正常后即可停药

在高血压的治疗过程中,当血压长期稳定后,即可试行减少药物剂量和种类,以最少的药物和尽可能低的剂量维持目标血压。而对于调脂药来目前并没有证据表明血脂达标后减量或停药的可行性。长期大规模临床试验得出的令人鼓舞的结果都是建立在固定剂量或逐渐递增剂量的基础之上的。

既而,专家建议高血脂在血脂升高时,可采用月见草油酸搭配他汀类药物双重降血脂,当血脂稳定后,可单独采用月见草油酸稳定血脂。月见草油酸本身属于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油,可有效降低甘油三酯浓度及减少肠道对于胆固醇的吸收,从而降低血脂。因月见草油酸来自于植物月见草,所以长期服用也不用担心有任何副作用。

三、生活中的误区

高脂血症患者在生活中常见的误区有:

(1)饮食与高脂血症

来自动物性食物中的胆固醇,只是身体内胆固醇来源的一部分。实际上,植物性食物中也含有一些胆固醇(或称谷固醇)。从外界摄入的胆固醇经过在肝脏的作用,才能转化为人体的胆固醇。还有相当多的人体胆固醇,是由自身合成的。

近年来,随着生活状况的改善,进食脂肪和总热量过多的情况已成为普遍现象,特别是已经发生肥胖的人和中老年人,由于代谢功能衰退,机体组织萎缩,体力活动减少,热量消耗降低,脂类代谢功能失调,加之多食高胆固醇食品,可造成高脂血症。吃得太多,或过分吃甜食,以致使人发胖,均可使甘油三酯含量增高。

其实,血脂并非完全从饮食中来,而且相当一部分是在人体内合成的。那些一生避荤吃素的人,也难以逃脱高脂血症的遭遇,而成天吃荤菜人也未必患高脂血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运动与高脂血症

运动与不运动对血脂的影响有显著的差别。大量研究表明,运动和体力活动可使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降低,高密度脂蛋白升高。

只吃不动或多吃少动,多余的热量便以甘油三酯的形式储存在体内。某些一向喜欢运动的人,由于某种原因中断运动时最容易引起血清甘油三酯的显著增高。

(3)情绪与高脂血症

精神紧张、情绪过分激动、经常失眠、过度劳累、生活无规律、焦虑或抑郁等不良心理和精神因素,都会对脂质代谢产生不良影响,而有可能导致高脂血症。

有研究人员发现:好动肝火者或老是生闷气的人,其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水平都有显著升高;相反,那些在适当时机才发泄自己的情绪而在某些情况下采取宽容忍让态度的人,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则会比一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