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从一个撞钟的小和尚讲起

曾经看过一则关于撞钟的小和尚的故事:

在一座幽静深山的寺庙里,住着一个老和尚,和一个小和尚。老和尚负责诵经礼佛,小和尚负责撞钟。

一年来,小和尚每天“勤勤恳恳”撞钟,但无聊至极,因为感觉自己就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有一天,老和尚调小和尚去后院劈柴做饭,原因是他不能胜任撞钟一职。

小和尚忿忿不平,追问老和尚:“说我不胜任,是因为我撞得钟不准时、不响亮?”

老和尚很平静的对他说:“你撞得钟很准时,也很响亮,但钟声空泛,毫无穿透力和感召力。我寺的钟声是要唤醒沉迷的众生,驱逐他们心中的迷雾,因此需要钟声不仅要准时、洪亮,还需要深沉、悠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尽管这只是一则寓言故事,但却引人深思。

为什么小和尚无法胜任撞钟?

因为他只是在完成任务(撞钟),他以为这就是老和尚和芸芸众生想要的结果。

但老和尚和众生真正想要的结果是什么?不是撞钟,而是唤醒众生。

撞钟,是任务,小和尚确实“勤恳”,也只是在勤恳的完成任务,时间久了,他自己都感觉缺乏动力;

唤醒众生,是结果,是需要真正用心、用力去达成的。

反观我们职场,有多少人都在勤勤恳恳的做着“撞钟”似的任务,只要工作这口大钟响了,自己就变得心安理得,完全不管是否拿到了结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2 完成任务≠结果,拿到结果,是一个合格员工的底线

世界著名成功学大师陈安之曾说:“世界级的竞争,一律以结果为导向,市场以结果论英雄。”无论是市场竞争,还是职场竞争,结果导向的地位越来越显著。

每次在做绩效评估,或者年终奖发放的时候,总会有人这么说:“我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啊?”

是的,你确实有苦劳,勤勤恳恳“撞钟”,不迟到、不早退,甚至还牺牲了自己的假期。这样的员工,只能说明价值观很正,却无法证明有太大的价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职场中,为什么会更关注功劳(结果)而非苦劳(任务)?

要理解这个问题,需要先了解企业和员工之间的关系。除了浅层次认为的雇佣关系以外,我们还要看到企业和员工之间的底层关系,也就是价值交换关系。

什么是价值交换关系?

就是企业通过付出自己的价值(包括薪资、福利、安全感、社会地位等等),来交换员工的价值(包括时间、体力、脑力、知识、产权、创意等等)。

这种关系是职场最底层的关系,也是驱动职场人不断提升自己,以获取更大程度发展的最根本的动力。

基于这样的职场底层关系,企业更愿意购买员工的功劳,而非苦劳。因为功劳是有价值的,而苦劳往往没有价值,只是时间的累计,简单重复动作的堆积。

完成任务,不等于拿到结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什么是任务?

任务就是领导委派的工作,担负的职责。

比如,近期领导安排我牵头做一个全员绩效管理的项目,其中包括了业务需求调研、方案整理、方案宣导、考核执行与反馈等等。

对于我而言,其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是我的任务,比如设计一个问卷,调研业务目前在绩效管理方面的需求和槽点,做一个绩效理念宣导PPT。

什么是结果?

结果就是通过完成一项工作最终所达到的具有价值的目的。

比如,上文中的绩效管理项目,领导想要的结果是什么?是通过绩效管理考核体系的搭建,让全体员工有较完整的绩效管理理念,给管理者提供一个切实可行的管理工具,最终提高员工绩效和组织绩效。

如果没有这个结果的呈现,相信做再多的调研分析,写再多的PPT方案也是枉然。

完成任务≠结果。完成任务,就好比你要休息,休息本身没有价值,休息好了才有价值。又好比你给客户打一通电话,打电话就是任务,通过打电话把事情沟通明白就是结果,哪个重要一目了然。

拿到结果,是一个合格员工的底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什么是底线?

底线就如汽车的轮子,没有轮子的汽车顶多就是一堆漂亮的铁皮;

底线就如为维持生命存在的空气,没有空气,一切都不复存在。

员工的底线,就是拿着公司给予的薪酬、福利和社会地位,就要给出合格的结果。

有人说,我尽力了。如果“尽力了”就可以,那就不会存在像亚马逊这样的顶级公司,因为他们的每一天都当做是第一天来全力以赴,也就是“Day 1 ”精神。

有人说,我也想有合格的结果,就是能力不行。如果真的已经意识到能力不行,那就尽快学习改变,用最高的效率提升技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和公司给予的价值对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3 如何建立起强大的拿结果的能力?

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老师,曾在一次演讲中讲到:“运气永远不可能持续一辈子,能帮助你持续一辈子的东西只有你个人的能力。”

放眼职场,每一个职场人都希望可以升职加薪、实现个人价值,维持个人正向发展的永远不是运气、也不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似的完成任务,而是拿到结果的能力。

这三点,帮你快速建立起强大的拿结果的能力:

第一:强化结果导向思维,不是“想要”,是“一定要”

当领导走到面前,要你拿到一项工作的结果时,在开始执行前,不是要考虑是否能够完成,而是要下“一定要完成”的决心。尽管前方困难重重,也要建立起必胜的信心和决心,全力以赴拿到结果。

“想要”,要的不彻底,心里还给自己留了缓和的余地,感觉如果要不到自己也尽力了;

“一定要”,就是不撞南墙不回头的决心。

法国著名管理大师卡洛斯·戈恩,拯救岌岌可危的日产尼桑公司,他为何能成功?

2000年左右,汽车市场一片萧条,日产尼桑公司岌岌可危。公司总部邀请管理大师戈恩来进行企业整治。

在他就职演讲中,面对日产公司数万名员工,他做出了一个承诺:截至2004年,全球销量增加100万台,实现利润率8%,净债务为0。也就是后来为外界津津乐道的 “180计划”。

戈恩坚定的告诉所有人:“我一定要实现这三个目标,任何一点未达成,我出局!”

在这个案例中,戈恩没有给自己留任何一点缓和的空间,没有留任何一点退路,要么拿到结果,要么出局。

这就是结果导向思维。

如何强化自己的结果导向思维?

①进行公众承诺,引入公众监督

公众承诺会给自己施加较大的压力和紧迫感,从而消除内心给自己的缓冲空间,也就是“逼”自己完成。正是因为如此,职场人往往恐惧进行公众承诺。

强化结果导向思维,可以通过进行公众承诺,让公众监督的力量督促自己不断提升。

比如我自己的领导,就会让我们在述职会议上,针对自己的工作做公众承诺。“全员绩效管理的项目,我要在6月30日完成全员宣导并进行考试,确保考试通过率100%,让每一位员工都理解绩效管理理念。”

有了公众承诺,话都说出去了,那就使劲儿干吧。

②杜绝“假如...”“如果...”,改为“必须...""一定要...”的表达

行动和结果之间,就隔着若干个借口。

杜绝“假如....我就完成了。”“如果我有他那样的能力,我也能拿到好的结果”等等,这样的借口,只会让自己在职场上的竞争力消失殆尽。

改为“一定要...”,比如“这个项目,我一定要做到....,不然我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0.1 > 0”,立即行动

“你在那坐着,是永远不会有结果的”,就好比要烧一壶水,都不去点燃木材,怎么会有热水。

曾经听过一则笑话,一个人总是祈求上帝让自己中奖,上帝苦笑着说“如果你想中奖,就总得去买一注彩票吧。”

虽然是笑话,但也不难看出行动是有结果的前提条件。

0.1固然很渺小,但0却是虚无。你的一丁点行动就是0.1,有了第一个0.1,才会有0.2、10、100和更大。

怎样的行动,才会有结果?

①不要迷信完美

追求一个好的结果,想在领导面前有面子、有价值,这是人之常情。但职场中,由于种种因素所致,完美的结果并不一定能够“如期而至”,得到的可能只是一个你并不满意的结果。

不完美的结果,总比没有结果强。因为追求完美,你可能会陷入一个执行的陷阱。

昨天,我的领导发飙了。

我真的无法将“火冒三丈”和这个平时性格温和的女领导联系起来。之所以发飙,是因为同事小彰负责一个项目,在每一次的项目汇报中,小彰总会推迟交付时间,理由都是“为了让项目结果更加完美,给领导一个满意的答卷”。

为了这个满意的答卷,本应1个月交付的项目,他整整用了两个半月。这期间,领导不止一次被高管约谈、被成本中心追责预算超标等等,她也是顶着很大的压力。

行动,先跑起来,不要太追求完美,先拿到结果,后期在进行迭代岂不是更好。

②给行动设置deadline(时限)

没有时限的行动,就好比茫无目的的旅行,变得慌乱,变得没有了节奏感。

开始行动前,给自己的行动设置一个时限,让自己能够感知到时间的流失和紧迫感,从而倒逼自己的进度。

现在企业常用的OKR管理工具,其中一个维度就是“工作交付时间”。通过这个时间点的设置,员工自己可以有效的掌握自己行动的节奏,领导可以准确掌握员工行动的进度,及时进行方向校准和结果验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三:要专注,先解决重要的事

在解决问题的流程上,先从重要且紧急的事项开始,把这个事情解决之后,再来一个一个处理其他的事项。

如果一开始就眉毛胡子一把抓,往往没有重点,反倒事倍功半。

在职场行动中,一次只专注一项工作,尤其是专注于重点。

如何做到专注?

现在的职场人,做到专注其实挺难,因为每时每刻都要处理纷至沓来的琐事。比如一项工作正在进行,领导忽然叫着去开会,不得不中止。或者正在写一个方案,忽然想喝杯咖啡,又跑去买咖啡,方案也断掉了。

做到专注,常用且有效的方式就是“番茄工作法”:

所谓番茄工作法,是由弗朗西斯科·西里洛于1992年创立的一种时间管理方法。即针对于一项工作,将时间设置为25分钟,这中间只进行工作,不得被任何他人或者自己的事情打断,直到闹铃响起。然后休息5分钟,再进行下一个25分钟。

番茄工作法的好处就在于,将自己本来碎片化的时间整合成块,减少了自己对时间的焦虑,提高了时间段内的专注度和工作效率。

具体一个番茄时间,是设置25分钟,还是30分钟,可以根据自己的专注度而定。

如何找到重要的事?

可以在我们制定行动计划的时候,借助“轻重缓急四象限”来完成:

①第一象限:重要且紧急。马上做,立即行动

这些就是“重要的事”,是对最终结果有重要影响的事,要马上行动,不能耽误。

比如要召开预算分析会、组织项目启动会等,这些都会都后续的工作开展和结果的呈现有重要影响。

②第二象限:重要不紧急。有计划、有安排的去做

不紧急,但还是要集中精力,拿出部分时间去做。切忌不要让这部分工作因为时间的拖延变得“紧急”,这样会打乱我们整体的工作节奏。

③第三象限:不重要,但紧急。安排别人做

职场中,我们要学会借助外部资源(包括其他同事)来完成任务,拿到结果。

工作量大,是目前职场人普遍存在的问题。对于这些不重要但紧急的事情,要学会借助外部资源,协同其他同事来完成,拿到结果才是第一位的。

④第四象限:不重要,也不紧急。尽量不做

做工作,要懂得取舍。

比如处理一些简单重复的工作,可以交给实习生或者软件来做,尽量减少在这部分工作上的时间和精力。要聚集、专注于更有价值的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5 对结果负责,就是对我们工作的价值负责

职场中有所作为的人,不是因为他们比别人更加聪明,也不是因为他们比别人更有好运气,而是因为他们在踏踏实实的努力,比别人更加专注于拿结果。

他们在坚持自己作为一个合格员工的底线。

歌德曾经说过:“责任就是对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情有一种爱。”

这种爱,是对于个人价值的坚守,是对工作价值的执着,是对美好未来的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