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松大
出生于广东省台山市
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江门职业技术学院艺术系副教授
广东省江门市高层次人才
广东省工艺美术协会理事
作品《落日·建韵》获《中国美术教师作品年鉴-2009》铜奖
作品《小鸟天堂》2010年第二届中国高校美术作品学年展二等奖
作品《呐喊》2010年获中国(深圳)文博会“中国工艺美术文化创意奖”金奖。
作品《城市生活》2012年首届中国当代美术文献奖提名奖
作品《老人系列》获第三届中国高校美术作品学年展教师组入选奖。
作品《城市印象》2012年获中国(深圳)文博会“中国工艺美术文化创意奖”铜奖。
作品《古村落》2012年获中国(深圳)文博会“中国工艺美术文化创意奖”金奖。
作品《休闲图》2014年获笫+六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金奖。
作品《几度夕阳红》2015年获中国(深圳)文博会“中国工艺美术文化创意奖”铜奖。
作品《青山依旧在》2015年获中国(深圳)文博会“中国工艺美术文化创意奖”银奖。
作品《青山图》2017年获中国(深圳)文博会“中国工艺美术文化创意奖”铜奖。
作品《缠绵》2019获中国(深圳)文博会“艺术品”佳作奖。
论文:《从绘画色彩谈感情》,《论漆画创作与探索》,《浅谈中西方绘画》,《五邑灰雕价值的研究》等发表于国家级专业刊 物。
作品欣赏
山语A系列70 油画 60x120Cm
在中国绘画史上,道家学派可谓对中国山水画影响甚大,庄子强调“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虚静恬淡、寂寞无为”、“素朴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等,长期影响着后世中国文人画家追求精神愉悦的艺术情怀。“乘物以游心”表达了中国文人画家审美趋向,所谓“乘物”,就是艺术家在进行艺术创作的过程中要遵循自然的法则,将自然规律纳入生活的常态,再通过精炼的艺术语言予以表达,只有最大限度地顺应自然,才能够“游心”,从而实现精神与理想的自由和解放。“乘物以游心”在山水画创作过程中还表现为“心”与“物”的交流和统一,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物我相融”。中国绘画根基于中国民族的基本哲学“以形写神”成为中国画之要义,千古不易。中国画因此形成“以书入画”,写胸中之丘壑“非画也,真道也”,超于物象之外,似真似幻的意境。
山语A系列98 油画 60x120Cm
同中国画相比,传统西画要求的是写实,是具象绘画。其发展靠的是科学,如透视学、解剖学、色彩学、光学,甚至于物质材料。传统的西方绘画根植于“模仿自然“与”和谐的形式”的艺术观念。他们借助颜色模仿凹陷与凸起、阴影与光亮、坚硬与柔软的质感、立体感表现。简单来说,西方人大多关注具体问题和细节;东方人则主要从整体结构思考问题。换句话说,西方人看到的世界是直的平行线,而东方人看到的世界是圆的。
山语A系列99 油画 60x120Cm
我尝试在近期油画作品《山语》3个系列中,尝试是否从中、西方历史绘画中找出结合,得出如何表现才能“恰当”反映人文精神。借中国画之“意境”,以单一色、基于中国画传统墨分五彩,营造梦幻。结合西画色彩学、光学,物质材料肌理等表现大自然原有泥、石纹理及立体感。表达《山语》人文山水艺术的重构,山水间寻找心灵世界的寄托。领略我们失去的那一份平静,那一份清凉世界,这或许就是山水文化、人文山水意义所在。《山语》3个系列中我寄语于山,借山语表现我们理想山水,破环山水,人为改造山水…….
山语A系列100 油画 60x120Cm
“本乎形者融灵而动变者,心也”,一方面,暗示了山水画的非实用性质,另一方面,指出山水画创作是画家是以主观情感作用于客观山水的结果,创作的过程是在塑造中融及精神的传递。《山语》A系列中理想山水是我们梦想、向往中环境。以回归“纯真”,本源黑、白变化营造,借中国画超于物象之外,似真似幻的意境,“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曾几何时,优雅踱步于自然山水的怀抱,是中国传统士大夫的生命理想和逍遥精神,表达我们理想中山山水水。
《山语》B系列表达人为改造假“山水”,画中大部分自然纹理、现代人科技设计图纸、柔和、梦幻蓝色。人工与自然,现代与传统,审美与科技等方面“完美融合”!这样一个改造项目,远离都市喧嚣,重回自然怀抱,却又交通便利,适宜居住……?《山语》C系列中红色一种带有象征性的拆除、破坏下的自然生态,文明与拆改,生态与毁灭,锤炼与爆破……拉近、放大画面山水构图,增加危险视觉方式探讨了一个有关文明与生存的严肃命题。
山语A系列101 油画 60x120Cm
山语A系列102 油画 60x120Cm
山语A系列103 油画 60x120Cm
山语A系列105 油画 60x120Cm
山语A系列106 油画 60x120Cm
山语A系列107 油画 60x120Cm
山语A系列110 油画 60x120Cm
山语A系列111 油画 60x120Cm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