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高脂血症有很强的隐匿性,但我们同样可以通过对高脂血症相关发病因素的分析,判断哪些人属于高脂血症的高危人群。

而高血症与糖尿病、脂肪肝等被认为是“都市现代病”。即是由工作脑力化、办公自动化、交通现代化、营养失衡化等多种因素引起。因此,治病要治本,即应从源头防治才会有效,其要点如下所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①合理摄取热量,保证营养均衡。正常成人在体息时每日每千克体重需要104-126千焦的热量;从事轻体力劳动,每日每千克体重需要126~146千焦的热量;中度体力劳动,每日每千克体重需要146~167千焦的热量;重度体力劳动,每日每千克体重需要167千焦以上的热量。

如果按60千克体重,分别处于上述四种状态的正常人计算,每日需要的热量分别为6279~7535千焦,7535~8791千焦,8791~10046千焦和10046千焦以上。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按上述数据估计自己的进食热量,若折成营养成分比例,应该为蛋白质每日需要50~70克,脂肪40~60克,约占全日热量的1/3,其余的2/3应进食糖类主食(合200~300克)。此外再补充适量的水果、蔬菜、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就能保证每天的营养需求。对于高脂血症者,每日摄取热量应略低于正常,而且脂肪摄取量要适当减少。

②减少饮食中动物脂肪和胆固醇摄入量。长期食入高饱和脂肪酸,高胆固醇会直接引起血脂增高,故应尽量减少其摄入量。

③提倡多吃蔬菜和水果。蔬菜和水果中的纤维素含量多,摄入一定量的纤维素,可降低血液中胆固醇的含量。

④饮食预防应从儿童时期开始。儿童应避免过食、偏食,少吃冰淇淋、巧克力、甜食及其他高脂肪、高能量、高胆固醇的食物。总之对血脂增高的饮食防治原则,应掌握“五低”,即热能低、总脂肪量低、饱和脂肪酸低、胆固醇低和食盐量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⑤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积极参加锻炼。对于长期从事办公室工作或以用脑为主的劳动者来说,应该建立起良好的生活习惯,每日定时体息,准时起床,定时定量用餐,劳逸结合。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特别提倡像走步、慢跑、游泳、健美操这样的有氧运动,既可以有效消耗身体中多余脂肪,又可以增强体质。

⑥定期体检,了解身体状况。体检是关注健康的最好方式,定期体检可以了解机体发生的变化,能有的放矢地早期治疗一些疾病。

⑦药物治疗。长期患高脂血症或伴有脂肪肝、转氨酶增高、单纯饮食控制效果不佳等情况时,就需要服药治疗。临床常用的药物有:a.糖酐酶。其具有降低胆固醇和激活脂蛋白脂酶的作用,0.15克/次,1日3次。b非诺贝特其对降低胆固醇和三酰甘油都有效,一般为0.1克/次,1日2次,停药后有时会有反弹。c.洛伐他汀。其是国际上公认降胆固醇较好的药物,20毫克/次,1日1~2次。最新一代的阿托伐他汀具有降胆固醇和三酰甘油的双重作用,10毫克/次,1日1次。d.维生素E烟酸酯。其有一定的降脂和扩张血管作用常用0.1克/次,1日3次。e.中成药也不乏理想的降血脂药物。如月见草油酸,是一种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油,能显著降低高血脂患者的血胆固醇、三酰甘油和低密度脂蛋白,升高高密度脂蛋白。其中,降胆固醇的总有效率为73%,降三酰甘油的总有效率为75%,升高高密度脂蛋白的总有效率为36%,对于患有高脂血症和冠心病的患者,经常食用月见草油酸的确有益健康。

中年预防高血脂“4要素”

人到中年,由于工作紧张、缺乏运动、生活饮食不规律,尤其是过量食用高脂肪食物,极容易造成高血脂。高血脂与遗传有关,如果家族中有心血管疾病病史的人,中年以后就更要注意预防血脂过高。血脂高,不但会影响人体的心血管系统,导致心脏病、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而且还可能导致脂肪肝。

高血脂对人体有很大危害,预防应该及早做起,平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① 饮食要平衡、多样化。除米面杂粮均衡食用外,要多吃绿色的新鲜蔬菜,常吃鱼类、瘦肉、鸡蛋、豆制品、牛奶、蒜、洋葱、醋、水果等少吃动物油及糖、奶油,不狂饮暴食,勿饮烈酒、咖啡和浓茶。

② 根据自身情况锻炼身体,做各种保健活动。如做健身操、散步、打太极拳等,但注意不要超负荷运动

③ 生活要有规律,劳逸适度,有较好的睡眠与休息

④ 定期进行身体检查。检查血压、血糖、血脂等是否正常。如有条件可做血液黏度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