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对于谦的了解很多都是从《石灰吟》这首诗开始的,“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能够写出如此情真意切的诗句,没有高尚道德情操的人是做不到的。于谦的爱国精神最感人,“心底无私天地宽”,用来形容于谦最为合适不过。于谦是古代社会少有的道德品质和能力水平完美结合的人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谦政绩突出,为群众办了很多好事,得到了百姓的爱戴。在封建社会人们群众的生活很不容易,很多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遇到一个好官更是很难。人们都清官都有一种特殊的情节,这也是为啥人们都对宋代的包拯、明朝的海瑞、于谦、清朝的于成龙等清官都非常尊敬的原因。群众是讲感情的,谁对老百姓好,老百姓就记在心中。于谦从小就特别仰慕文天祥的气节,将文天祥像放在自己的身边,时刻用来激励自己。于谦的远大志向让他从小就刻苦异常,学业上有成绩,顺利的考取了功名,进入了仕途。于谦一心为百姓办事,他平反了很多冤狱。于谦具有一种威严的气势,让人感到惧怕,这就是常说的“正气凛然”吧。于谦是一位知道变革的官员,遇到发生灾害的时候,于谦第一时间就上报给朝廷。因为政绩突出,于谦得到了皇帝的欣赏,官职也是越来越大。于谦最经典的成就就是领导了北京保卫战,挽救了大明王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谦是一位清廉的官员,不阿谀奉承,不惧怕权贵,敢于仗义执言。

于谦具有石灰一样高洁的品质,他眼里揉不了沙子。朝廷中太监王振专权的时候,人们都去巴结王振,都给王振送礼,但是于谦坚守自己的节操。于谦进京奏事的时候,不给王振带来任何的礼物。于谦还曾经写过一首诗词,用来表明自己的志向:绢帕蘑菇及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这首诗成为了用来形容清廉的励志诗词,得到了人们的喜爱。但是于谦因为自己不随波逐流,也受到了太监王振的迫害,找个理由要将于谦给判处死刑,后来群众听说了,就不答应了,纷纷找到朝廷要求释放于谦,这样于谦就被放出来了,但是将于谦给贬官了。为老百姓多办好事,群众能记得住。谁好谁坏老百姓分得清,所以做人一定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人间正道是沧桑,为非做歹的人不会有好下场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谦的故事说明一个道理,善恶到头终有报。那些为群众谋福利的人,人们永远爱戴他。那些祸国殃民的人,永远的被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比如说宋朝的岳飞忠君爱国,永远得到人们的爱戴,大奸臣秦桧却被人们痛恨,落得了一个永远跪在岳飞墓前的结局。历史上清官的故事人们永远传颂,于谦的宝贵精神财富值得人们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