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网易沸点工作室《谈心社》栏目(公众号:txs163)出品,每天更新。
前阵子,我在后台收到一条留言:
“那些从小在爱里长大的孩子,和从小被冷落的孩子,很大程度上,是不一样的。
前者与生俱来的自信,后者可能花一辈子也无法拥有。”
这位读者说,她很羡慕那些从不掩饰好恶,喜欢就去追,讨厌都写在脸上的人。
因为她做不到。
当然,不敢的人还有很多。
王子文也是其中一个。
剧里她是天不怕地不怕的曲筱绡,这和戏外的她完全相反。
她曾在节目里直言,羡慕其他嘉宾,得到的父爱足够多:
“独立都是被逼出来的,因为没有人关心你。”
网易明星《谈心社》第五期,我们邀请了王子文,和你聊聊家庭在一个人成长过程中,扮演的角色。
1
“人生来就是孤独的”
曾有记者评价王子文:
对人、对事都有自己的看法,而且看法偏冷,带有悲观主义的基调。
6年前接受凤凰网采访时,她承认自己悲观的一面:
“你特别不情愿地来到这个世界上以后,没有任何人能真正地伴随你。”
王子文五岁时,父母离异,她跟随妈妈生活。
习惯了父母的分离,也早早学会了察言观色。
在一篇题为《他,他》的博文里,王子文写下了记忆里父亲第一次哭的样子。
那是她第一次去到父亲独居的地方。
屋内一片狼藉。
6岁的王子文蹲在地上,摆弄遍地凌乱的书和报纸:“爸爸你看,整理一下看上去就好多了......”
父亲听到这句话,愣在原地,然后抱住女儿放声大哭——他原以为她什么都不懂。
她有点自欺欺人地觉得,父母之间的裂痕不会影响自己的人生。
自我安慰“过年的压岁钱可以要两份,过生日时礼物可以要两个”。
慢慢长大,她才意识到,有些缺失,不是把两份爱简单拼在一起就能弥补的。
32岁的王子文,终于敢去直视内心:“我觉得,缺爱,就是我缺亲密关系。”
原生家庭带来的影响,早已融入了她的性格和人生。
听不到来自父母的肯定,于是从一开始就对自己缺少认可:
“我是跟我妈妈长大的,她从来不赞美我,所以我根本不觉得自己优秀。”
没有承认“我很好”的底气,总在自我怀疑中辗转。
早已成年,还是无法做到真正地自信。
肯定很少,理解也很少。
王子文记忆深刻的是,小时候,自己想买一条裙子。
母亲觉得不好看,不同意,要买只能买母亲喜欢的另一件。
母女俩谁都不肯让步。
最后,满怀欣喜出门,带着失望空手而归。
在她看来,孩子如果要了不合理的东西,父母应该要用讲道理的方式和孩子沟通,让Ta明白为什么不行。
而不该只是粗暴地拒绝:你也不懂,所以我不必告诉你原因。
长大后的王子文,渴望过从爱人身上得到情感代偿,有时会希望对方把自己当女儿一样对待。
“因为我在我爸爸妈妈这块好像得到的不够满足,在我内心是不满足的。”
她不是一个善于表达爱的人。
相信“人生来就是孤独的”,可能于她而言,只是一种自我保护的习惯。
2
人生的底气,是自己给的
“独立都是被逼出来的,因为没有人关心你”,王子文说这句话时,带着笑意。
她平时和父母联系不多。
“冷不冷、饿不饿、累不累”,这些看似平常的话,很少发生在他们之间。
15岁时,王子文一个人从成都来到北京。
在经纪公司的安排下,她去到韩国,成了练习生。
她用“摧残”来形容那段时间:将近半年,她每天都在哭。
到达韩国,刚放下行李,第一个任务就来了:围着操场跑2千米。
从小800米没及格过的王子文,跑完以后,在和母亲通话时,嚎啕大哭。
超负荷的训练常常从早上八点开始,一直持续到晚上十二点。
犯错就会立刻挨罚,要一边用韩语大喊“我会做得更好”一边连做两个小时的俯卧撑,甚至挨打。
上厕所也成了“噩梦”:“因为根本就蹲不下去,大腿内侧全是青的。”
收拾东西回家的念头,每天都在她脑子里打转。
一分一秒熬过来的练习生生涯,伴随她所在组合的解散收场。
这一次,她却很快就看开了:
“路堵住了就绕道走呗,别人说我脸小,为什么不演戏呢?我就心想,试试就试试吧。”
就这样,王子文成了无数北漂演员中的一个。
最初试戏的难堪,多年后仍然记得,试完戏后,就再没人提起她了。
那段时间,她几近崩溃,听到要试戏,就不由自主地恐惧。
王子文说,当时的梦想是,以后接到的工作都不需要试戏了。
她不愿在母亲面前示弱,也从来不向家里要钱,“很难张得开这张嘴”。
事业最惨淡的时候,她第一次向妈妈开口求助:你可不可以帮我充一下电话费?
后来,情况渐渐好转,她接连参演了《唐山大地震》《1942》《家,N次方》《男人帮》……
2016年,在出道的第十个年头,王子文终于遇到了曲筱绡。
王子文评价这个角色说:“我和她不像,她太极致了,我只是一个普通人……但我觉得也像,她是我身体里的一部分。”
如果说,敢拼敢闯是她们的共性。
曲筱绡的天不怕地不怕,可能来自于宠爱她的父母、优渥的家境。
王子文的底气,更多源于这些年她的经历。
3
成长,是与过去和解
追溯成长之路,有时并不是为了责怪谁。
而是一个自我探索、自我剖析的过程,这已经是王子文的习惯:
“我不是一个悲观的人,只是在认识我自己的时候,我会去找,为什么我的性格会这样。”
与过去握手言和,是一道永恒的人生题目。
对自己坦率并不容易,王子文试着抛弃一些旧思维,正视曾经,然后梳理因果。
32岁的她,慢慢找到了自己的答案。
以前的埋怨渐渐消散:“现在没有了,我现在感受到的都是爱。”
她越来越理解父母的不完美:
2008年,汶川地震,王子文的家距离汶川只有90多公里。
身在剧组的她疯狂给家人打电话。
但因为通讯中断,直到几天后,才逐一确认了父母家人安全。
母亲在电话那头宽慰她:“余震每天都有,我们家是11楼,如果真有点什么也逃不掉了,索性就不躲了。”
她真切地触碰到亲情的羁绊,沉重又温暖。
心结慢慢解开的她,在博客里为父亲写下一段文字,字里行间,有掩抑不住的爱:
曾经的创伤,在学着自愈之后,变成了一种能量:“就是放下了。”
她曾经的微博签名是:
“每个人都是上帝,人这一生是我们精神分裂时的一个浮想。”
她相信人有把握命运的能力。
或许,从对原生家庭的怨念里挣脱出来,与往事和解的那一刻起,一个人才算真正掌握了人生。
4
做不到彻底的洒脱,圆滑一点也不是错
“我觉得人生吧,再没有什么比时光流逝更让人伤痛的事了。”
32岁的王子文渐渐懂得了,无论爱情、友情,还是亲情,都需要珍惜和经营。
工作不再是生活的重心:
“工作只是生活中的一步棋,可进可退,也可以全盘脱出。”
她喜欢养猫,因为猫的眼睛像镜子,透过它能折射出最真实的自己。
“每次我在社会中摸爬滚打,或者出去跟大家社交一番回来,再看看猫的时候,会觉得我要的太多了,已经足够了。”
她说活成曲筱绡是一种理想,做不到彻头彻尾的潇洒,不如做一个圆滑的曲筱绡。
在童年的创伤中自愈,和过往的自己圆融共处。
就像许多人都说:
幸运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但好在,每个人都尚有“治愈”的机会。
如果原谅太难,至少还可以放下。
无论如何,还是期望你,能为自己活出一个更好的后半生。
谈心社,与你分享另一面人生。微信搜索“谈心社”关注我们,倾诉你的故事吧。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