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可能是最神秘的一家快递。

在快递行业越来越向头部企业集中的大环境下,二线快递纷纷倒下:全峰、快捷闪崩,国通、如风达停摆……

在这样的趋势下,却有一家快递突破了“通达系”和顺丰的封锁,估值200亿,成为2019年胡润独角兽排行榜上的唯一物流公司。

可惜的是,外界对于这家快递一直知之甚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差异化竞争,找到蓝海市场

2007年8月,一个叫胡海建的小哥在深圳注册了一家主打航空物流的公司,起名“跨越速运”。在这之前,他从顺丰的基层做起,在人、车、货、场等岗位积累了很深的行业经验。

2007年前后,快递领域竞争激烈,格局基本已定,有顺丰这座大山和“通达系”众多快递公司在前面,这活要怎么干?

经过慎重思考,胡海建最终决定朝着B2B方向发展,只做企业客户。这个定位虽然拿到业务量的门槛很高,但是却避开了巨头们的绞杀,因为顺丰专注商务件,“通达系”专做电商件,B2B的物流仍然是一片蓝海。

就这样,胡海建带领着十几个人的小团队在企业、机场之间来回奔波,搭建跨越空中网络,营销空运业务。

跨越速运的模式是这样的:

坚持全直营模式,由公司总部直接经营、投资、管理各分子公司,保证管理、运营、服务标准的统一。从顺丰出来的胡海建认为,虽然加盟模式能快速拓展市场,但只有直营模式才能实现经营管理统一化,保证服务质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外,跨越的收派件形式也不同于普通快递,它采用的是以车代点模式。也就是说公司前后两端都是收派网络,没有固定的网点,以装卸货物的车辆替代网点工作。

具体操作就是运输车辆上门取件,取件完成后,送往机场附近的操作中心,由操作中心整理送到机场运输,卸货后交由下一个操作中心,运输车辆直接送货上门。

由于定位精准,跨越速运很快找到了市场空间,华为、小米、比亚迪、唯品会、居然之家等制造商或贸易商都成为了它的客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唯快不破,掌握快递核心

当初创业的时候,胡海建就发现了快递行业的痛点,大多数快递企业承诺的限时达很难做到。所以,他要做的是一家“唯快不破”的快递,并打出了自己的定位:限时速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0年前后,同城8小时送达已经不是难题,胡海建决定要做跨省8小时达,这个难度非常高。在这个目标下,跨越速运集中火力整合全国的航空货运资源,打造自己的空网,很快就做到了“使命必达”。

很明显,这一速度优势再次拉开了差异化竞争,解决了很多企业客户,比如商务件、生鲜件的时效痛点,打响了名声。

口碑上来后,推动跨越速运在B2B领域拿到了足够的市场份额,因此它的件十分稳定,这就给他带来了与航空公司更大的议价空间,以及绿色通道、优先安检装机等优势。

这是一个良性循环,跨越速运的时效性因此更有保障,口碑更好再次带动了业务量。

有了“唯快不破”这个大方向后,跨域速运不断强化优势,2017年将跨省快递降到了6小时,速度成为了它的最强杀手锏。

如今,跨越速运在全国32个省级行政区500多个城市建立了3000多家服务网点,员工5万多、货运飞机11架、运输车辆1.5万台,护城河已经相当稳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重视科技的快递巨头崛起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加快推广应用,快递行业如今已进入智慧时代,谁落后谁就要挨打。

跨越速运取得成功,除了它的定位和速度之外,强大的后台技术支撑系统也是它的核心竞争力。

从2009年开始,胡海建就砸下数亿建立了一套名为“铸剑系统”的ERP智能系统,它由1400个工程师历时2年才建造完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铸剑系统”实现了物流的路径规化、货量预测、智能调度等功能,最不可思议的是它还突破了行业“动态路由”的难题,我们上面所说的“以车代场”的运营模式就是靠它实现的。无论客户什么时候下单,系统都能立刻找到实时出发的车辆,并根据路况、航班、目的地等各个因素及相关节点的成本计算出最适合的路线。

到目前为止,跨越速运每年投入研发的费用占营业收入的4.1%,而行业内公认科技底盘最强、投入最大的顺丰,研发投入也只占到公司总营收的3%,更不用说那些占比不到1%的“通达系”了。

换句话说,跨越速运的技术研发投入是全行业之最。表面上它是一家物流速运公司,实际上却是一家技术至上的科技公司。靠着对科技的坚定投入,跨越的成本还在优化之中,说不定哪一天,它就扑向了顺丰、京东和“通达系”的腹地,届时快递江湖将更加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