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在辽宁省北镇赵家村小学,孩子们在简陋的学习环境之中,却有不少特殊的石制运动器材,可以爬上爬下,也可以翻鞍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这些“运动器材”陆续被还原,并保护起来,孩子们才知道,那些吊斗式的圆形柱子,和石头乌龟背上的碑,是历史文物,和清末民初大名鼎鼎的东北王张作霖有关。

中国人对祖先,有种特殊的崇拜,无论家族大小,只要有条件,都要修一个祠堂,逢年过节去祭拜一番,聊表后人对祖先的怀念,也请祖宗在天之灵,保佑后人能够兴旺发达。

上世纪初期,张作霖在东北地区异军突起,趁着袁世凯改朝换代,为自己捞足了政治资本,并击败东北地区的其他竞争对手,从一个小土匪一跃成为名副其实的东北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作霖是家族观念很浓厚的人,对自己的成功,他一半认为是自己努力的结果,一半也觉得有运气的成分,认为是祖宗暗中庇佑,所以在1923年,带着几个幕僚前往赵家村,选中了一块二十亩的宝地,开始修建张家家庙,以供奉张氏祖先。

说来也奇怪,张作霖的老家,并不在赵家村,而在叶家铺村张家窝棚屯,按正常程序,张作霖应该把家庙修到叶家铺村张家窝棚屯才对,但赵家村对于张作霖来说,意义非凡,算是张作霖事业的发祥之地。

张家窝棚虽然是故乡,却藏着张作霖童年最痛苦的回忆-----他的父亲张有财因为赌钱欠了债,而在那里被债主活活打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赵家村不仅是张作霖的外祖父家所在地,该村的财主赵占元还是张作霖生命中的第一个贵人,赵财主不仅不嫌弃张作霖穷困潦倒,还将女儿嫁给了张作霖。

五年之后,赵家闺女给张作霖生下一个儿子,也就是后来的少帅张学良。

在泰山大人的资助下,张作霖在赵家村招兵买马,并以赵家村为根据地,建立起了自己最初的势力范围,并逐步发展壮大。

所以张氏家庙,也就没有修在张家窝棚,而干脆修到了赵家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工程在1923年3月动工,1925年完工,历时两年。二十亩地的宏伟建筑,在当年的整个县都是首屈一指。名义上,这座建筑只是一座家庙,而实际上,张氏家庙是一个五脏俱全的小度假村,小堡垒,四周由青砖砌了堡墙,墙上还有几个炮台,常年有卫兵把守。

家庙里面更是富丽堂皇,不仅有专门为张作霖和其家属准备的豪华大帅房,夫人房,少帅房等等,正殿有檀香木牌位,上书“供奉张氏门中先远各代宗亲考妣之主位”,两厢则有“岳母刺字”“二十四孝”等等壁画,院中则立有张作霖亲自起草的张氏家训,还有曾任东三省总督的赵尔巽为张氏家庙撰写的碑文等等。

家庙建成之后,张作霖曾经率领家小,隆重举行了盛大的落成仪式,宴请十里八乡的乡亲们,感谢附近村民多年来对张家事业的支持与厚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惜时逢多事之秋,东北面临来自北方苏俄,东方日本,以及南方蒋家王朝的三重威胁,大帅张作霖公务繁忙,一共只到过家庙两次,但每逢清明等传统节日,张作霖就会派心腹大员,或家族子弟回赵家村,代表自己拜祭。

1928年6月,也就是张氏家庙落成三年之后,老帅张作霖在皇姑屯升天,遗体葬于锦州市凌海市石山镇南驿马坊村,从此也就和赵家村和张氏家庙再无渊源。

1926年秋天,少帅张学良也到过一次张氏家庙,郑重祭拜祖先,在当地人的记忆里,这也是张学良一生当中,唯一的一次拜祭自家家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五年之后,日本关东军发动九一八事变,东北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沦丧于倭寇之手。对于张学良和东北军将士来说,东北的沦丧,可不只是国土的沦丧,还是家族的沦丧,无数人的祠堂和家庙,落在了日本人的手里,东北不保,祖宗不保。

日军军官四十万次郎冲进张学良家庙,捣毁了家庙之中的供奉,将家庙据为己有,并将家庙当中价值连城的古玩,字画,家具等等,全部洗劫一空,运回日本。等到一九四五年,日军投降,东北再次回到中国怀抱的时候,张学良家庙已经杂草丛生,破败不堪。

战乱年代,由于没有人打理,四乡的百姓修建房屋,都到张家家庙里来,今天拆砖,明天揭瓦,后天将木梁也弄下来,不到半个世纪的光景,富丽堂皇的张作霖家庙,就成了一堆瓦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世纪六十年代,一些年轻人闯进瓦砾,将仅有的几块石碑也全部砸掉,庙里更成了一片荒芜。

再后来,张氏家庙的一部分被改成为小学校,当年的大院子成了孩子们嬉闹的大操场。

八十年代末,张学良恢复人身自由,侨居夏威夷,为了促使这位老人回归祖国,关于张作霖和张学良父子的一些文物得到保护和恢复,但彼时的张家祠堂,已经几乎化为无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世纪之初,少帅张学良作古,并葬于美国夏威夷,再也没有回东北故土,没有回张家家庙看看。

据当地人讲述,近些年来,陆续有一些张家的后人,前往赵家村学校操场,探寻历史遗迹,并在遗迹之间,鞠躬焚香致祭,常引来当地人好奇围观。

逝者已矣,不到一百年的时间,一切似乎已经都已经化为尘埃,只有从石碑残片的字里行间,依稀还能找到张家先人的一些风采,令人不胜唏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