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下一个帖子,谈不到什么“屈尊”不“屈尊”的。

元春省亲,看到大观园题咏,用了宝玉所撰。这里有一段解释:“贾政世代诗书,来往诸客屏侍座陪者,悉皆才技之流,岂无一名手题撰,竟用小儿一戏之辞苟且搪塞?”贾政有很多清客,但这些不能算数,必须有“名手”,才能符合“世代诗书”的身份,否则就是“暴发新荣之家”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样的道理。为元春省亲而修建的大观园,不能仅仅是建筑,必须有“人”来装饰。十二个小尼姑、十二个小道姑,就是这样的装饰品。但她们只相当于贾政的普通清客。没有“名手”点缀,还不算完美。

正好这时,听说了一个读书仕宦之家的小姐,因病出家,又美貌,又熟悉经文,又深通文墨,基本符合“名手”的条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她现在又正好在京城居住,家母父母都去世,师父也圆寂了,孤身一人,也正需要像贾府这样的豪门大家作为庇护。这样一来,就为贾府邀请提供了条件——所以王夫人“不等回完便说:既这样,我们何不接了他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妙玉所说的“侯门公府必以贵势压人,我再不去的”不过是提条件,为自己成为“名手”增加筹码,也为以后进入贾府的生活铺路:进了贾府,我也是被请来的尊贵客人,不是像小尼姑、小道姑、小戏子们那样、随时可以转化为丫环的“下等人”。

贾府为迎接元春的省亲,正是穷奢极侈,无所不用其极。一个高贵的、自矜的、并非呼之即来的著名女尼,正好符合他们对“名手”的需要。如果妙玉不是这样矜持,一叫就来,反而要受贾府的厌弃了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说白了,妙玉的矜持,也正是贾府的需要。贾府下帖子请她,不是为了尊重妙玉,而正是为了给自己脸上贴金,在奢华的省亲活动中,再增加奢华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