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政身边不仅有诸多谋臣,还有不少猛将,其中最值得称道的是王氏父子、李信和蒙氏祖孙。王翦,陕西人,生卒年月不详,是秦国继白起之后的又一位名将,与白起、李牧、廉颇并列为战国四大名将。史书对王翦的出身及其少年时期的经历记载甚少,关于他的史料大都是他为秦国的统一大业奋勇作战的记录。在秦王廠政的统一大业中,王翦及其儿子王责是最大的功臣,除了韩国外,其余五国都是他们父子拿下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说王翦的祖先是习武出身,先祖王错担任过将领,但并不是大将之オ。王翦从小喜欢阅读兵书,爱玩兵器。他从小到大的玩具就是父辈帮他制作的木制刀枪剑戟等兵器,其中有一把大刀最受他喜欢。这把刀重达十几斤,对一个儿童来说有点沉重。与其他孩子一起玩要时,他经常把这件宝贝拿出来炫耀,总是拿起大刀舞上一通,每次挥舞大刀,他都能赢得伙伴们热烈的喝彩。

王翦自小以力气大而出名,长到9岁就能够拉开五十石的弓。对于一个军人来说,五十石的号算不上什么,大多数土兵都能做到,但对一个不满10岁的孩子而言却不那么容易。年长几岁后,王翦又开始练习骑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史书上对王翦的最早记载是在秦王政十一年(公元前236年),当时,王翦率领秦军攻打赵国的阏与(今山西和顺)。阅与是赵国的门户,布防严密,秦、赵两国曾多次在这里发生战争。王翦率军轻装前进,仅用18天便赶到了阏与。他下令让军中俸禄不满百石的校尉回家,然后从原来的军队中十里挑二,留下一支快速精干的部队攻打阏与并很快得手,随后又趁机攻下了赵国9座城邑。

秦王政十八年(公元前229年),王翦率军攻下邯郸的门户井陉后,与秦军杨端和部会合,准备一举攻下邯郸,灭掉赵国。没想到事与愿违,赵国也出了一名大将李牧。李牧与王翦同居战国四大名将之列,不少人甚至将他看作四大名将之首,其谋略、智慧可想而知。结果,秦军与赵军相持一年多时间,始终无法战胜李牧,形势变得对秦军越来越不利。这时,赢政再次采纳李斯的建议,贿赂赵国大臣郭开,郭开见钱眼开,马上向赵王进谗,昏庸的赵王杀掉了李牧,自毁长城。李牧死后,王翦再无对手,秦军一路高歌猛进,杀死赵军主将赵葱,攻下赵国都城,俘虏了赵王迁。赵国的土地被划归为秦国的一个新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虎父无犬子,当王翦在北部战场称雄的时候,他的儿子王责在南部战场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秦王政二十二年(公元前225年),王责受命进攻楚国,首战便大败楚兵。但秦国此时的战略是消灭魏国,攻击楚国只是为了警告它不要派兵援魏。因此,战胜楚军后,王贲率领秦军迅速掉头北上,进攻魏国都城大梁。魏军采取坚守不出的策略,死守都城,而大梁城的城墙非常坚固,如果硬攻,秦军必定会损失惨重。王责经过考察,决定掘开黄河大堤,水淹大梁城。

三个月后,大梁城墙被毁,城内粮食不足,魏王不得已投降了。很快,王责又率军平定了魏国各地零星的反秦势力。之后,秦在魏地设立了杨郡,李信也是赢政手下的一员猛将,是汉代“飞将军”李广的祖先,在灭燕国的战争中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在攻打楚国时被楚国大将项燕打败,之后史书上对他的记载就很少了。后人对李信的认识大多来自于秦国的灭楚战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秦昭襄王时代,秦国最大的对手是赵国,长平之战后,赵国元气大伤。因此,到赢政时期,秦国最大的对手是南方的楚国。赢政对南征楚国一事十分重视,当时赢政有两个预选将领,一个是年轻有为的新秀李信,另一个则是老将王翦。赢政先问李信:“寡人要拿下楚国,你估计一下,秦国大概要出动多少人马?

此时秦军接连灭掉了韩、赵、魏三国,锋芒正盛,全军上下从统帅到兵卒均士气高昂,不免有些骄做轻敌的情绪。于是,李信自信地回答说:“20万人足矣。”赢政又问王翦,王萬说:“楚国地大,必须有60万人才可以取胜。”秦国当时准备的兵力根本没有60万,加上接连的胜利冲昏了赢政的头脑,他认为秦军是战无不胜的,一个可以当十个用。所以他听了王的话,不以为然地说:“王将军老了,胆子也越来越小了!”最终,赢政选择以李信为主帅,发兵20万征讨楚国。很快,李信带领秦军自信满满地出发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剪料定秦军的这次出征必定会失败,一再向赢政建议多派人马,可是赢政认为他老了,根本不听他的。王翦无奈,只得称病还乡养老去了。李信率军威风凛凛地来到楚国,刚开始秦军势如破竹,进展顺利,接连攻下了不少城池。然而楚国毕竟是一个大国,疆域广阔,随着战事的发展,秦军的战线越拉越长,李信开始感觉到兵力紧张。不久,楚军在名将项喜的指挥下,采取诱敌深入的战术,秦军不知不觉地陷入楚军的布阵之中。

项燕带领楚军悄悄地跟随秦军三天三夜,选准秦军防守最松懈的时候发动奇袭。秦军大败,损兵折将,7名都尉阵亡。秦军败回后,赢政才意识到自己错了,忙向王翦道歉,请王剪再次出山。不久,赢政亲自为王翦送行,王剪率领60万秦军浩浩荡荡地向楚国进发。一年后,楚国被平定。秦统一天下后,赢政没有忘记王翦父子的功劳,破例封王翦为武城侯、封王责为通武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信虽然在这次战争中失败了,但他并没有失去赢政的信任。后来赢政又派他参加了诸多战争,并取得了不错的战绩。赢政手下能够与王氏相媲美的是蒙氏。蒙氏也是三代为将,功勋卓著,始终效忠于秦王,而且恩宠不衰,历经数十年之久。蒙氏家族中第一位将军是蒙。蒙骜是齐国人,他在秦昭襄王时来到秦国并受到赏识。从此,他冲锋陷阵,为秦国的统一立下了汗马功劳,也为蒙氏家族在秦国的发展莫定了良好的基础。秦庄襄王即位后,蒙骜开始在军事上大显身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秦庄襄王元年(公元前249年),蒙骜率师伐韩,韩国割地求和使秦国得到成皋、荥阳等中原战略要地,并在那里设立三川郡。从此,秦国的疆界逼近了魏国的都城大梁。秦庄襄王二年(公元前248年),秦军再次由蒙骜统率进攻赵国,平定太原。秦庄襄王三年(公元前247年),蒙骜率领秦军攻打魏国,攻克了高都和汲。不久,蒙再次率军进攻赵国,攻占榆次、狼孟等37城。后来,他又攻下赵国重镇晋阳。秦国将晋阳及之前攻下的地区一起设置了太原郡。

秦王政元年(公元前246年),赢政即位,当时白起已经死去多年,新一代将才蒙与王崎、公三人成为当时秦国最重要的将领。在秦国不断的进攻下,魏国面临着亡国之危,魏王不得不赦免了因窃符救赵事件而流亡在赵国的信陵君。信陵君被召回国后,接连出使四国,组织燕、赵、韩、楚、魏五国联军与秦军对抗。在河外,蒙数率领的秦军与信酸君率领的五国联军大战一场,结果秦军失利,被迫退回秦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秦王政五年(公元前242年),赢政听说信陵君已经去世,再次派蒙骜攻魏,夺取了魏国20多座城池,并在那里设置了东郡。秦国国土与齐国相连,对韩国、魏国都形成了三面包围之势。不久,蒙骜被封为上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