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2019未来科学大奖获奖人正式揭晓。该奖项有“中国诺贝尔奖”的美誉,单项奖金为100万美元。

生命科学奖:邵峰(表彰其发现人体细胞内对病原菌内毒素LPS炎症反应的受体和执行蛋白)

物质科学奖:王贻芳 、陆锦标(表彰他们发现第三种中微子震荡模式,为超出标准模型的新物理研究,特别是解释宇宙中物质与反物质不对称性提供了可能)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王小云(表彰其在密码学中的开创性贡献,其创新性密码分析方法解释了被广泛使用的密码哈希函数的弱点,促使了新一代密码哈希函数标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中,王小云也是未来科学大奖设立4年来,惟一一位女性获奖者。

未来科学大奖是中国内地首个由科学家、企业家发起设立的世界级科学奖,其捐赠人包括李彦宏、徐小平、沈南鹏、丁磊等知名企业家和投资人。它的评选程序借鉴了诺贝尔奖、图灵奖、菲尔茨奖等著名科学奖项,下设生命科学奖、物质科学奖、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三个奖项,单项奖金为100万美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内外顶尖科学家组成的科学委员会,共同决定奖项评选规则、决定奖项范围类别、决定奖项提名名单、投票决定获奖名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年,科学委员会增加了来自哈佛大学、清华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的数位科学家,有利于在基础科学细分领域的评审。”科学委员会成员余金权在现场介绍说,本届委员会成员包括诺奖得主、图灵奖得主、菲尔茨奖得主以及数十位美、法、德等国家的科学院、工程院院士,他们共同对候选人研究成果的原创性、影响力开展客观详细的评价。

今年是未来科学大奖的第4个年头,此前已3次评奖,有12人获奖,分别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6年,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卢煜明和清华大学教授薛其坤分别获得首届未来科学大奖的生命科学奖和物质科学奖。

2017年,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施一公获得生命科学奖;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潘建伟获得物质科学奖;北京大学教授许晨阳获得当年新增设的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

2018年,李家洋、袁隆平、张启发三位科学家获得生命科学奖;马大为、周其林和冯小明三位科学家获得物质科学奖;林本坚教授获得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朱松梅

监制:闫雪静、张鹏

编辑:曾佳佳

流程编辑:郭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