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唐朝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唐帝国的前150年可以说是当时世界上最牛逼的国家,1200多万平方公里的疆域;掌握着东亚丝绸之路的控制权;遥领西域诸国;外国人纷纷前来交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唐帝国疆域

由于唐帝国是继承了“关陇集团”的军国体制,对于扩张有着原始的冲动,唐太宗在稍做隐忍之后,便依靠着一群猛将良相疯狂扩张。在均田制和府兵制的制度基础之上,唐太宗赢得了“天可汗”的称号,唐高宗更是达到了领土的最大值称霸亚洲成为“天皇大帝”!

不过唐朝的扩张欲望和帝国日渐严重的土地兼并为后世带来了隐患,当多种因素导致均田制和府兵制崩溃后。违背生产力水平的扩张导致后期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外强虚内的状况。唐玄宗的制度改革和一系类的官员任用使得唐帝国的强盛得到延续,依靠募兵制和节度使制度也随之爆发了安史之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浅紫色是唐刚刚统一中原,红色为唐高宗领土最盛时疆域

安史之乱让皇权受到了极大的震动,皇帝被封疆大吏打出了首都,尴尬的场面导致从此压不住手下的藩镇节度使。安史之乱如此大规模的叛乱,换做其他王朝早就灭国了。而唐帝国后150年基本上就是依靠着三件事掉着半条命,那就是江南的赋税、神策军和藩镇之间的矛盾。

在介绍这三点之前,先让大家了解一下玄宗之后的皇帝都有谁。

唐玄宗的儿子是唐肃宗,在朔方自己登基称帝,也是在他的领导下收复长安、洛阳两京。之后继位的是唐代宗,在他的领导下最终平定安史之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Q版步辇图

再接着是唐德宗、唐顺宗干的不功不过还不错。之后是唐宪宗干的很棒,把不听话的胖揍,把听话的分工为中央效力。再往后,穆宗、敬宗、文宗连坑三人组被宦官和藩镇欺负的不行不行的。

接着就是最后一次中兴,唐武宗和唐宣宗,整治政弊、制驭宦官、外攘回纥干得不错。最后连续五位皇帝摆不平局面,懿宗、僖宗、昭宗、废帝李裕、哀帝李柷,然后哀帝被朱温毒死,唐帝国结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唐朝后期的皇帝基本上就是打藩镇,搞平衡少有人提及。有机会我们仔细说说。

肃、代、德、顺、宪、穆、敬、文、武、宣、懿、僖、昭、废、哀(加粗的是干的不错的)

——唐衰而不亡的第一个依靠江南的赋税:

安史之乱后,唐朝中兴过数次,虽然终究未能恢复盛唐雄风,但是还是实打实的复兴,外抗强敌,内平强藩,民生也有真正的改善,最依靠的就是这江南的赋税了。因为不管什么时候,口袋里的钱才是最重要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唐玄宗天宝年间的十大节度使

安禄山叛乱之前十大节度使,南方只有岭南节度使和剑南节度使,叛乱主要波及的都是河北山西一带,北方算是全乱了。唐帝国的经济重心也从华北地区开始向南方转移。这事也要归功于前朝的隋炀帝开通了大运河,从余杭沿江南河、邗沟、通济渠就到东都洛阳,再沿着黄河转广通渠就到首都长安。江南可以很快的将大把粮食和钱财供给给中央,有钱了就能招兵买马恐吓藩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运河地图

皇帝当然也很清楚江南赋税的重要性了,通过一系列分割和武力征服的手段接触运送途中的武力威胁,疏通了江南到长安的运输路径。唐宪宗以后,运路危险基本接触,河南再没有发生过大的动乱,东南赋税得以源源不断的输入关中,才形成了陈寅恪先生所谓“奉长安文化为中心,仰东南财富以存立”的格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业绩狂人隋炀帝的大运河,可谓是解决了唐中后期的大问题

再者是唐德宗采纳杨炎的建议,正式改租庸调为两税法。两税法是按田收税,即按资产收税,仍保留按丁、户派役的赋役法。两税从不同角度讲就是地税和户税,夏税和秋税。两税法以每个人实际田亩纳税,比租庸调来说进步了。在安史之乱后名目繁多的赋税下,实现了税制的统一,在初期收到了一定的实效。

——唐衰而不亡的第二个依靠神策军:

其实说是依靠神策军说的不够具体,应该是依靠宦官领导的神策军。神策军是唐朝中后期中央禁军的主要力量,这支部队原来只是抵御吐蕃的一小支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刚开始的神策军人数少,但都是在西域血战的精英

吐蕃是唐朝其实,帝国的一个固定对手,从松赞干布时期崛起以后成为唐帝国边境的大敌,在交战的初期唐朝自身实力较强交战中略占上风。天宝年间,唐与吐蕃展开拉锯战,哥舒翰击败吐蕃后在天宝十三年申请在饶河、洮阳两郡并建立宁边、威胜、金天、武宁、耀武、天成、振威、神策八军。这支曾经数次征求唐朝的部队正式诞生了。

就在神策军成立后的一年,投机者安禄山实在忍不了便发起了叛乱,安史之乱就此展开。帝国西部的戍边部队纷纷东进救国,安西、北庭、河西、陇右、朔方节度使纷纷投入平叛战斗。当时才千余人的神策军也在其中,大战史思明麾下的三千起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以说,唐朝后期皇权的话语权就是依靠着神策军

平叛安史之乱用了将近八年时间,神策军原来的驻地早已被吐蕃占领。神策军只好留在关中地区。这时的中央皇权被安禄山一折腾颜面扫地,急于寻找一支忠于自己的军队。皇帝和神策军一对眼,相互看中。

这时吐蕃乘乱攻陷长安,原来的禁军不堪一击迅速瓦解。唐代宗不得不逃到陕州。在陕州迎接唐代宗的正好就是被宦官鱼朝恩重新整合过的神策军。神策军在护驾的过程中逐渐成为皇帝的嫡系部队,所以后来的皇帝都十分重视神策军,在成为禁军之后,宦官鱼朝恩还对其进行了扩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妖猫传》中的高力士,也许唐代的宦官就是这种形象

宦官管理神策军实际上也是无奈之举,安史之乱后皇帝已经不再信任“武将”,而“文官”的能力和威信又不足以统领军队,有时还会引发叛乱。在“泾原兵变”之后,唐德宗无奈最终确定了以宦官长官禁军的制度。一个宦官倒下来,就有千万个宦官顶上去。自此神策军与宦官紧密结合在一起,两者荣辱与共,同时走向兴盛,也同时走向灭亡。

——唐衰而不亡的第三个依靠情况以藩镇平藩镇

有了钱,能够养得起军队;有了忠实的宦官管理忠实的神策军。接下来就可以和天下的节度使藩镇们处理关系了。

由于募兵制和节度使制度,唐朝将帝国中央集权体制发展成权力下放,朝廷下放给地方,地方再下放给下级地方个人。士兵非常容易哗变,将帅可以作乱,反抗中央。最低级的士兵敢杀将校,将校敢杀上级换藩镇统帅,藩镇统帅敢反抗朝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安禄山投其所好,大胖子练习胡旋舞

安史之乱之后,唐肃宗与唐代宗开始平乱,这时各个节度使趁机做大,协助平叛。郭子仪与李光弼这两大复国元勋,也是发迹自藩镇军队的底层。唐帝国的皇帝最终依靠着藩镇平藩镇,将混乱的局面达到了平衡。安史之乱河北叛军首脑被灭,留下底层军队,藩镇实质控制权仍未收回。

由于这时外部压力也非常巨大,突厥、吐蕃、回纥、党项、南诏等等都威胁着唐王朝。所以为了解决外部矛盾,不能及时的根除叛乱藩镇的实际控制权。只能利用新的藩镇平衡对立藩镇,唐帝国彻底分裂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每一个行政单位都是节度使、防御使或按察使的地盘

这些藩镇很有意思,基本上可以分为五类:

1.死敌割据型:以河朔三镇为首,范阳,魏博,成德(河北到安阳一带)。最不听话的较为独立,统帅僚属人事任免自决,财政独立,军事对抗。世袭统治。

2.亲属防遏型:这些大部分属于朝廷的亲藩,外围保护指数藩镇和江南财赋藩镇。保护漕运,将帅多骄纵,听调不听宣。

3.边疆御边型:如朔方这样的,但神策军在军费上得到了有待是一般军队的三倍。之后神策军被宦官控制成为平叛的主要力量。

4.东南财源型:国家中央的财政支柱,要是没有这些那唐王朝早早就要灭亡。

5.京畿周围型:护卫直属藩镇。如同州防御使,陕虢观察使,潼关防御使,河阳节度使等。

——最终三大法宝也有失灵的一天

就这样唐朝的皇帝一直在忙于在各方之间搞平衡,唐王朝也就因此维持了百余年统治。可是这个只是一种微妙而脆弱的妥协,一旦有人出来打破这种平衡的时候,一切就不可挽回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巢算得上历史上最硬核的书生,一首满城尽带黄金甲抒发胸中大才

唐末风起云涌,落榜书生黄巢搞起来了农民起义,最终断绝了江南赋税进京的路程,杨行密等人借着镇压起义最终拿下了江南。在失去了江南的赋税之后,唐帝国的中央彻底失去了话语权。

那支威名赫赫的神策军,在唐宪宗之后便较少的参加战争,导致军队战斗力下降。也由于朝廷太过丰厚的待遇,吸引了不少富家子弟进入,战斗力一日不如一日。宦官管理下,经常出现人事买卖现象,陪着皇帝打猎游乐。在黄巢起义时,宦官田令孜率数万(号称十万)神策军把守潼关的时候,起义军仅仅用了一天时间就攻克潼关,神策军竟毫无一战之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强盛时就注定了要毁灭的大唐王朝

没有钱,也没有兵对的皇帝,怎么也施展不了平衡之术了。终究沦为朱温、李克用那群武夫问鼎天下的添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