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东交民巷是位于天安门广场东南侧的一条宁静幽深的小街,街内各种形状的西洋小楼比肩而立,与车流如织的长安街相比,显得悠闲而沧桑,淡定而从容。每一个走过这里的人们,听到东交民巷这四个字,估计都会想到历史。

公元1900年,是东交民巷的历史节点。1900年8月14日,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开始了北京城历史上最大的浩劫。《辛丑条约》,列强一口吞下了整个东交民巷地区,不许中国人居住和设立衙署,行政管理权完全归使馆,中国政府无权过问。

步入民国后,东交民巷使馆区仍然在中国的政治舞台上扮演着重要角色。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段祺瑞掌权、末代皇帝出宫等等,每次重大事件的始作俑者都要尽力获得东交民巷街区某国使馆的支持或默许。1919年5月4日,为抗议巴黎和会对我国的不公正待遇,愤怒的学生来到东交民巷使馆区请愿遭到拒绝,拉开了“五四”运动的大幕。

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 毛泽东命令入城式必须经过东交民巷,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副武装昂首通过东交民巷,洗刷了50年来中国武装人员不得进入东交民巷的耻辱。

1959年,各国使馆先后迁往东郊建国门外,东交民巷建立使馆的历史从此便告结束。

我们一行六人来到东交民巷,讶异于夹在繁华喧闹的长安街和前门东大街之间的这条胡同竟然如此幽静和肃穆。没有人来人往的喧闹,东交民巷就静悄悄的位于繁华中心。出则繁华,入则幽静,尽显帝都的气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