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包扎、心肺复苏……从现在起,急救将要“从娃娃抓起”。

日前印发的《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明确提出,将学生健康知识、急救知识,特别是心肺复苏纳入考试内容,把健康知识、急救知识的掌握程度和体质健康测试情况作为学校学生评优评先、毕业考核和升学的重要指标。

目前在一些校园和社区,已有相关单位对孩子进行急救培训。专家认为,将急救知识纳入考试,需建立考核标准,保证公平性和真实性。

这几天,台头小学副校长王燕正在排安全教育课的时间表,“我们这个课不是老师上的,是由‘小红豆儿’们到每个班级给全班师生培训最基础的绷带包扎技能,得协调好时间。”

“小红豆儿”是王燕对台头小学红十字社团里孩子们的称呼:“所有孩子都学急救知识、创伤包扎。小孩子体力还达不到,大一点儿的孩子还要学习心肺复苏。”

红十字社团于2016年6月建立,面向三年级以上的孩子,王燕回忆,第一期70名社团成员,很快就招满了。

台头小学给每个学生配备了一套基础的应急救护箱。每周一学校社团活动时间,王燕都会拿一个半小时给“小红豆们”普及红十字知识,传授救护技能。如今已有3批孩子熟练掌握了应急救护技术。2018年暑期,一个“小红豆儿”的奶奶在家中摔伤,“小红豆儿”用三角巾给奶奶进行了包扎处理:“跟着救护车前来的护士看到后,称赞孩子处理得特别好,包扎非常专业。”

2017年起,红十字社团开始利用周末时间,定期到北部文化中心图书馆、同泽园西里社区、贝家花园、稻香湖非遗科学城的非遗志愿服务站开展志愿服务。

“差不多三分之二的双休日里,‘红豆儿兄弟’都在各个社区传授急救知识。去年我们还去内蒙古通辽参加研学活动,给当地200多名师生进行了创伤包扎培训。现场参加活动的红十字会专业人士都评价说包扎技术不低于专业人员。”王燕自豪地告诉记者,“小红豆儿”汪雨彤和麻佳瑶还因为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成绩突出,被评为海淀区十佳少先队员和北京市优秀红十字青少年会员。

因为社团活动空间有限,为了让更多孩子学习和掌握急救知识,台头小学每个月都会利用少先队活动时间,组织“小红豆儿”到各个班级传授急救知识,演示并带领同学们演练各种创伤包扎。这个方式来自于王燕的设想,事后证明效果特别好:“孩子们到班里进行讲解和示范,同学们的学习兴趣更高,老师们不好意思不认真学。我们现在全校的孩子都学习了急救知识,能够上手进行基础包扎。”

“这堂课太有收获了!”望京东湖街道南湖东园北社区,17位孩子在家长陪伴下,一起参加了一场安全知识和应急救护能力培训。参与培训的孩子都是小学生,集中于小学二年级到五年级。而负责培训孩子们的,是于2015年成立的公共急救服务商——辰邦急救。

这已经是今年暑假期间,辰邦急救面向孩子进行的近30场急救培训了,去年培训活动则突破了30场。授课的秋老师说,从2016年起,辰邦就在推广智能急救站的同时,把急救知识培训当作一个重点工作。

秋老师介绍,面向孩子们的培训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结合孩子的年龄段和特点制定相应课程。

“整个培训循序渐进。最开始是安全风险的识别,然后是居家安全(用药、食品、交通、用火安全等),而后延伸到急救类培训,教孩子们自救和互救。”在急救课程中,除了有风险防范的小画册和书籍外,也会借用社区里急救站的一些实物设备。具体到急救培训内容,诸如气道异物梗阻、烧烫伤、出血包扎、扭伤、防溺水、防触电等都会讲解给孩子们。将要作为重点考核内容的心肺复苏,则是培训中的必讲和重点。

拿心肺复苏来说,秋老师告诉孩子们,在急救之前不能盲目。首先要识别某人是否有心脏骤停,判断是否还有意识,即使没有反应也不能马上用自动体外除颤仪(AED);而应继续判断有无呼吸,观察胸腹部有无起伏5到10秒,如果没有就开始求救:“接下来要做三件事。找到附近有没有AED;表明自己身份,我是孩子,我需要成年人帮助,一起帮忙立刻开启心肺复苏;在做胸外按压的同时,等待AED的到来。”

呼吁的另一边,更多的家长和老师则关心,急救知识纳入中小学考试,甚至作为毕业考核的指标,究竟如何具体落地。

“我们这边现在是没有这种急救教材和急救课的,一些简单的救护知识也只是在课余活动和游戏中会涉及。”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小学老师介绍,如果将急救知识纳入中小学考试,一些前端的问题需要解决:“教材、课程、经费、师资、模型道具和设备等等,一系列问题都需要有清晰的安排。”

而在学生家长李娇娇看来,孩子和家长更关注与考试相关的一些细节问题:“比如,健康、急救类知识的考试,分值大概会是多少;考试的题目和题型是怎样的;考试的方式怎样结合,既会有理论知识,也会有实践操作吧?”

“首先要建立起清晰的统一的考核标准。”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考核标准既要有可比性,也要可执行。否则,不同尺子在不同学校和学生上考核不一样,容易引发新的不公平。至于急救类的教材,储朝晖说在一些学校有,但是更高层面的统一专门的急救类教材,目前尚缺乏。

储朝晖提醒,将急救知识纳入考试,需要预防为了达标考试考核结果,而故意作假等情形出现。

“过去一些竞赛评比就说明了这一点。相比于具体的一些教材编写、课程设计等问题,更应注意更高层面的考核标准统一,要保证考试考核公平性和真实性。”此外他还认为,即使将急救知识纳入考试,督促学生认真学习,也会面临如何“学以致用”的问题。怎样把学生学到的急救知识和技能,真正在现实的紧急情况中运用,这也值得相关方面提前考虑。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 李松林 周明杰 文并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