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看到一则搞笑漫画:

妈妈说:“你再不听话,我就把你丢在外面,再捡一个听话的孩子回来。”孩子傲娇地说:"你不会得逞的。因为你捡回来的都是别人家不听话的孩子。"

虽然是一个笑话,但确实反应了现实中有无数家长不时在对抗着孩子的不听话。

当孩子在游乐场,死活霸占着秋千,不肯让其他孩子玩的时候;

当孩子逛商场,看到喜爱的玩具,非哭着闹着要买的时候。

有几个家长能够始终保持冷静、耐心、平和?

孩子都会有任性、不听话的时候,遇上这种情况,家长到底应该怎么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孩子为什么不听话?

1.孩子不听话,是因为需求得不到满足。

教育学家张文质老师曾经说:当孩子的需求得到满足时,我们可能看不出这个满足对他有多大的意义;但当这种需求发生欠缺的时候,我们一定会看到这个欠缺的影响有多大。

有的孩子不听话,只是想要引起父母的关注。

有一位小女孩,在玩串珠游戏,妈妈坐在旁边刷手机。

小女孩把串好的手链递给妈妈看:“妈妈,这串手链好看吗?”

妈妈正在刷手机,头也不抬地回答:“好看。”

小女孩很失望,又问了一次:“妈妈,你喜欢这串手链吗?”

妈妈仍然敷衍着继续刷手机:“喜欢。”

小女孩有点委屈,不甘心又问一次:“妈妈,看看我的手链啊,你喜欢吗?”

那位妈妈开始不耐烦了,终于抬起头对女儿说:“喜欢,我都说了喜欢了!”

小女孩很难过,眼泪都冒出来了,开始闹情绪,把手链甩在桌子上,负气地说:“我不要玩了,我要回家!”

妈妈不知道女儿为什么说闹脾气就闹脾气,她也生气:“不玩就走,烦死了。”

旁观者清,其实那位女孩,仅仅是希望妈妈认真地看一看她的作品,真心地表扬一下她的努力。

可是那位妈妈从头到尾眼里只有手机,看不到孩子的需求。

在与孩子相处的时候,用心去看见孩子的心理需求,及时响应,亲子沟通会更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孩子不听话,是因为TA偶尔需要“作”一下

有一位妈妈说,老师表扬自己的女儿,说她在幼儿园里表现好,自己穿衣服、自主吃饭、还能帮助老师和其他小朋友,一起收拾玩具。

但是在家里,女儿的表现就截然不同,根本就不像老师说的那么听话。

她问女儿,女儿说:“因为那样特别累呀。”

是啊,孩子在外面,要守规矩,要好好表现。这些都需要孩子一直打起精神,时时规范自己的行为。一整天下来,别说孩子,就算大人也会觉得累。

当孩子回到熟悉的亲人身边,回到家里,想要放松紧绷的神经,想要跟父母撒娇,想想使使小性子,想要随心所欲地释放一天的情绪,谁说这不是孩子的天性呢。只有在相对安全的环境下,孩子才会更加轻松自在、表现自我。

偶尔让孩子放飞一下,哪怕坏一下规矩,也无可不可。在合适的时候,再来好好地给孩子讲讲道理、讲讲规矩,TA反而会更加容易接受。

二,孩子不听话,怎么办

1.美国妈妈的“便签法”

因为孩子回家,不肯写作业,想看电视、玩玩具。一位美国妈妈想到了“便签法”,不打不骂,三两下就搞定了。

她准备了两张卡通大卡片,一张贴在电视机显眼的地方:“宝贝,你想看电视,首先要想一下,作业写完了吗?”

另一张贴在玩具箱上:“宝贝,你想要玩玩具,首先要想一下,作业写完了吗?”

大卡片末尾加上署名:“爱你的妈咪。”后面还画了一个爱心。

最终的结果是:孩子不看电视,不玩玩具,先去把作业写好。

多好啊,不用多费口舌,不用反复督促,也不用劳气伤神,平静地解决孩子写作业这个难题。

相信每当孩子不听话的时候,很多父母会忍不住火冒三丈,恨不得狠狠打一顿孩子的屁股解气。但是气是消了,孩子也会对这件事情产生阴影。

以暴制暴,代价太高,收益太低,还损害了原本和谐的亲子关系。

用“便签法”代替打骂,通过卡片把爸爸妈妈的期许明白地展现在孩子眼前,除了可以免去大人小孩的激烈冲突,还可以起到有效的提醒和建议。

如果孩子不认识字,爸爸妈妈可以指着大卡片,告诉孩子,上面写的是什么。

又或者,我们可以用画画来代替。希望孩子洗澡,不希望孩子玩玩具。就在卡片左边画一个澡盘,下面打“勾”,在右边玩一个玩具,下面打“叉”。

这个方法很管用,不需要父母浪费口舌,就可以悄无声息地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给二选一的选择权,转移注意力

当孩子哭着闹着的时候,转移注意力也很有效。

比如,小派哭着说:“我今天不要去幼儿园。”我就问他:“妈妈知道了,也接纳你不想去幼儿园的情绪。那你今天是想要妈妈送你去,还是爸爸送你去?”孩子就平静下来做选择题了。

在教室门口分别的时候,眼看着他又开始扁嘴,我趁机又问了一句:“今天下午见,你想要妈妈来接你,还是爸爸来接你?”他又忘了刚刚的坏情绪,思考了一下,又说:“妈妈来接我。”这样,我就可以轻松地转身离开。

3.引导孩子释放情绪,再安抚

孩子不听话、发脾气、大哭大闹的时候,最要不得的就是父母大声的吼回去:“哭什么哭,立刻给我停下来!”

孩子闹情绪时,需要宣泄的出口,哭就是最直接的一种。他哭就让他继续哭,过一会儿,再问他:“你还要哭1分钟还是3分钟?哭完了来让妈妈抱抱。”让孩子做选择。

给孩子选择,也就是明确地告诉孩子,妈妈尊重你。

孙俪也遇到过孩子不听话的时候,她的解决方法是理解、支持、鼓励+拥抱,我很认同。

在孩子哭闹的时候,讲道理是最无用的,这个时候,父母的拥抱才是化解孩子哭闹的一大神器。

当孩子有不满,愤怒,悲伤的情绪发生,他需要的只是你的一个拥抱,不要说教,站在他的角度理解他,支持他,鼓励他,那些大道理等他们情绪好的时候再去说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多说“希望你做什么”,少说“不要做什么”

相信这样的时刻,大家没少遇到:你越不想要孩子做什么,孩子就越要做什么。

你不让他跑,他跑得比猎豹还快;你不让他看玩水,他就偏偏要玩水;你不让他去淋雨,他越跑去淋雨。

这就是心理学上的“白熊效应”。

白熊效应,源于美国哈佛大学社会心理学家丹尼尔·魏格纳的一个实验。他要求参与者尝试不要想象一只白色的熊,结果人们的思维出现强烈反弹,大家很快在脑海中浮现出一只白熊的形象。

家长经常说“不要做什么”,容易强化孩子的负面行为。

家长经常说“希望你做什么”,反而可以引导孩子多做正面的行为。

如果孩子不爱吃青菜,我们可以这么做:

不要说:你要是不吃青菜,就长不高了!

试试这样说:你要是多吃青菜,就可以长得更高!

有时候,语言表达很奇妙,换一个说法就会得到不一样的效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写在最后

在孩子不听话的时候,先试着听听孩子的内心真实需求。“听”见孩子,才是亲子沟通的良好开始。

您对孩子不听话就打骂有什么看法吗?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