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北京的张恒是一位67岁的失独母亲,4年前她的独子在一场车祸中丧生。今年6月,张恒在台湾接种试管婴儿成功,回到北京后却被检查出患有妊娠高血压,同时因产检困难等问题,医院方面建议张恒终止妊娠。而且,张恒了解到北京卫生部门还向各大医院发出通知,将自己的病例进行通报。这让张恒感觉,自己好像成为了“罪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北京市卫计委尚未正式回应这个事,但整个事情的感觉还是不希望67岁的张恒生孩子,因为风险太大。不过,眼下的情况是,人们都不愿意生育了,在生二胎并不积极的今天,张恒的勇于生育应当受到鼓励,而且还有权威文章指出,“生娃是家事也是国事”。当生娃成为家事和国家的双料大事之时,生娃获得支持和扶助更应当是顺势而为之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无论是医院还是卫生管理机构不支持67岁的张恒再生育的理由也比较充分,宝岛妇产医院对其进行产检时发现她血压较高,属于高危产妇,将张恒转到北医三院。后者则劝张恒终止妊娠。显然,这是为张恒和腹中的孩子安全着想,是基于既往的科学的认知,评估她不可能顺利产下孩子,反而可能危及生命!

同时,反对张恒再养娃还有一个看起来很重要的理由,即便孩子能生下来,她和老伴的精力、体能和经济收入能否足以养大孩子,甚至更简单地看,能否伴随孩子长大,也值得怀疑。因为,即便孩子18岁成年,张恒到时也85岁了,她和老伴反而需要别人来照顾。

不过,了解一下张恒执着生娃的历程也令人唏嘘。张恒在64岁时因意外事故失去独子,后来想收养孩子,又因为种种原因和等待而无法实现。最后,好不容易去台湾进行了人工授孕,怀上了双胞胎孩子,孩子就是她的命,她和老伴唯一的愿望是生下这对孩子,培养成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生养孩子的愿望对于一般人来说都比较强烈,更何况是失独母亲,再养育孩子的意愿更是非常强烈,常人难以理解,恐怕也反对不了。如果要强令张恒终止妊娠(流产),既不人道,恐怕还得担上“杀人”的罪责,尽管过去中国流产掉了无数的胎儿都没有人担责,但在今天鼓励生育的环境下,不仅可能担责,而且责任也非常重大。

反过来,是否可以从更为全面和科学的角度探讨一下张恒安全生下孩子的可能性呢?一个可能是,尽管女性35岁以后生育就算是高龄产妇,生育有一定危险,但是,只要医疗条件好和精心照护,世界上也有一些60多岁高龄女性成功和安全生育的先例。

罗马尼亚的退休大学教授伊丽斯库女士接受了长达9年的雌激素注射,成功地延长了经期,利用别人捐赠的精子人工怀孕,在67岁生下了两个女孩。2003年,65岁的印度妇女萨特亚布哈马·马哈帕特拉也生下了第一个孩子。生育方式也是人工妊娠,医生把她的卵子与其丈夫的精子进行人工授精后植入其体内,顺利怀孕、分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当然也不乏成功的先例。退休教授盛海琳也是因为意外事故失独,因而在60岁时决心进行人工妊娠重新养娃。在克服了重重困难和忍受了万般考验之后,2010年5月25日,盛海琳安全产下双胞胎女儿智智、慧慧,创造了中国高龄产妇的新纪录。现在她的两位女儿已经8岁,不仅健康而且非常可爱。想当初,如果不是盛海琳坚持不让生孩子就去死的坚强意志,就不可能拥有她现在的孩子。在人们都不愿生孩子,各地纷纷出台政策给房给钱给假期鼓励人们生孩子的今天,盛海琳和张恒的行为完全可以用“英雄母亲”来表彰!

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高龄产妇成功生育的经验也值得借鉴,以帮助现在的张恒生育。至于能否陪伴和养育孩子长大,在当时也有过很多人指责盛海琳,其实这是多虑了。按自然规律,一般如果不出意外,人们活到70-80岁是不成问题的,中国人的人均预期寿命现在已经达到76.7岁,北京和上海的人均预期寿命则超过80岁,分别为80.18、80.26岁。只要没有意外,张恒是可以抚养孩子成人的,即便活不到80岁,家人和亲友同样可以帮助张恒夫妇把孩子养大,既然他们决定了要再生养孩子,这方面的准备也应当是充分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此,张恒能不能生孩子最重要的条件是能否保障母亲和胎儿的安全。现实的情况是,北京各个医院都不愿收治张恒,为其生育孩子进行医疗检查和相关帮助,为此张恒目前不敢到医院进行产检,只是在家中休养。如果这一情况持续下去,得不到医疗帮助的张恒及其腹中的胎儿更有可能遭遇不测,后果也更严重。

尽管妊娠高血压是孕妇妊娠期常见的高发病,也是目前孕产妇和围生儿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但是,如果能有医院与张恒及其家人沟通,签下责任书,允许张恒进行医疗或住院观察,派经验丰富和水平高超的医生和护理人员对其进行特例照护和治疗,是可以有效帮助张恒的。而且,还可以向收治盛海琳的医院学习和借鉴经验,如何医护和照料当时血压高达170、尿酸1700、还有妊娠血毒症、痛风、浑身疼痛、身体浮肿以及打个喷嚏都可能造成流产风险的盛海琳。万一不行,在监护中发现情况危急再中止妊娠也不为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或许是两全其美的方法,万一成功了,也是为中国的养娃提供了创新和榜样!既然养娃是国家和家庭的事,国家就应当义不容辞地扶持、帮助、鼓励这些愿意养娃的人和家庭!

科学专栏作家,历任《百科知识》副主编,张田勘